“娘宮觀”名字有點兒怪 到底是寺廟還是道觀
欄目分類:道教神仙 發(fā)布日期:2016-06-16 瀏覽次數(shù):次
為何稱“娘宮觀”?
榕城東門外,越過環(huán)城路,有一條直巷,巷尾有一座古廟,匾名“觀音古廟”,奉祀的是南海觀世音菩薩。廟雖不大,香火卻十分旺盛。觀音菩薩是民眾心中救苦救難,慈悲濟世的最崇敬的女神,民間稱為“觀音娘”,也稱“慈悲娘”。所以,她的廟宇,便簡稱“娘宮”了。
娘宮觀(資料圖,源自網(wǎng)絡)
但“娘宮觀”聽起來似有點不順當,因為“宮”,本是帝王居住的地方,后引為奉祀神祗之處,以示尊敬。也指寬廣大廈,公共活動處所,如“文化宮”、“少年宮”。“觀”(讀貫)則是指道教的廟宇,如“華陽觀”、“三清觀”。“宮”和“觀”都是表示處所的名詞,本來是不可重迭使用,但“娘宮觀”卻口頭使用習慣了,可以說是約定俗成了,況且,娘宮觀是揭陽市首個獲準開放的道教活動道場,已經(jīng)政府立案,是無可非議的了。這道場成立以來,香火更旺,信徒很多,理事會除開展正常活動外,還發(fā)動教徒,以“發(fā)自道德觀,奉獻熱愛心”的精神,大興善舉,做了許多善事。如:修荒冢、建公墓、收殮尸骨、設立義診所、施醫(yī)贈藥、扶貧濟困、收養(yǎng)丟棄殘嬰、援助孤寡老人、建雨亭、修道路、救災濟貧、設置免費茶水站等。單收養(yǎng)殘嬰一項,自1995年至2001年統(tǒng)計,便收養(yǎng)16個,每年要付出撫養(yǎng)費2萬多元(托人撫養(yǎng))。每逢節(jié)日,便請附近老人參加座談會,招待茶糖果品,這些善舉,獲得社會好評,都稱贊娘宮觀功德無量。
奇怪的是:明是佛教寺廟,怎可作道教場所呢?
觀音宮,奉祀觀音菩薩,當然是佛教寺院,觀音菩薩是西方(印度)佛教信徒。《辭海》有這樣注釋:“觀音,是佛教大乘菩薩之一,佛教中地位僅次于佛。本譯為‘觀世音’,因唐代人為太宗名字避諱,故簡化為‘觀音’,她常與大勢至(佛名)同在阿彌陀佛左右,人稱‘西方三圣’。”觀音寺,在揭陽很多,規(guī)模最大的,過去有“觀音堂”,地址在僑中原校西側(cè)(已拆),現(xiàn)在最大的是東湖公園“觀音閣”。這樣,觀音古廟是屬于佛教的。
而道教,則是本國創(chuàng)立,創(chuàng)始人為李耳,號“老子”,人稱“太上老君”。道教徒稱“道士”,發(fā)戴道冠,披八卦袍。佛教徒稱“和尚”(梵語,意為博士),削發(fā),披袈裟,兩者完全不同,怎可合在一起呢?
可能是基于下面的幾個原因吧:
一、從前,佛、道兩家,常因爭奪傳教道場和地盤而爭斗,影響了社會安定,明太祖朱元璋提議佛道統(tǒng)一,可以互相滲透吸收。都是為了行善濟世,目的一樣,不必互相排斥,佛道二家,自此相安無事,互相容納。
二、據(jù)小說《封神演義》所寫,觀音、文殊、普賢三大士,原來都是元始天尊的門徒,觀音道號慈航道人,修道于普陀山洛伽洞。助周滅紂,封神過后,才皈依佛教。若是,則觀音與道教是有一定淵源的。
三、佛與道,雖有許多不同的修行形式,但其宗旨卻是完全一致的,就是:慈悲為懷,濟世為本,救苦救難,舍己為人等。可以說是殊途同歸。這也可能是宮觀合一的主要原因。
如此看來,佛寺與道觀,便也不必有那么嚴格的講究,觀音廟稱“娘宮觀”,便也就順理成章了。
道教復興的先驅(qū)
揭陽娘宮觀,相傳始建于宋朝,俗稱娘宮,古稱觀音古廟。位于榕城東門直街,原占地面積僅20多平方米。娘宮觀前身僅祀觀音娘娘。
娘宮觀春祭盛況(資料圖,源自網(wǎng)絡)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宗教信仰自由。而50年代道教在揭陽曾處于低潮。改革開放之后,道教在揭陽開始復蘇。娘宮觀就是在這個時期恢復和發(fā)展起來的。1994年9月15日,經(jīng)揭陽市宗教局批準登記,同年10月13日舉行開放典禮。娘宮觀是最早獲得到政府批準開放的道教宮觀之一。1993年至1996年中國道教協(xié)會、廣東省宗教局、廣東省道教協(xié)會等有關部門領導先后蒞臨指導。1997年,揭陽娘宮觀被評為揭陽市宗教系統(tǒng)先進單位。
二十多年來,揭陽娘宮觀主持信發(fā)道長邢鳳川先生嘔心瀝血、不辭辛勞親力操持,使道教在揭陽得以弘揚,娘宮觀的知名度不斷提高,影響力不斷增強。1981年,邢鳳川倡議新建、擴建“三清寶殿”、“炎黃、五帝”神壇。 1983年開始對娘宮觀陸續(xù)進行修復與擴建。去年,邢鳳川道長倡議再次投入大量資金,對娘宮觀又進行了更高層次的修繕擴建。目前,娘宮觀已經(jīng)建設成為頗具規(guī)模的道觀了。
每逢初一、十五,初二、十六,娘宮觀信徒云集,人們紛紛來到這里祈福消災。這里的香火旺盛神祗靈驗,榕城坊間多有流傳。
據(jù)說八十年代某一天,有二女香客不期而至來到娘宮觀,雙雙跪拜,一女虔誠祈禱:“愿聰明善良忠厚勤勞的夫君,多賺錢銀事業(yè)有成家道中興”!一女誠心禱告:“但求三清道尊上天神明,將其游手好閑以賭為生的夫婿打回原形勿賺人間造孽銀!”二女三拜九叩心誠則靈,后來果真應驗,各得其愿……故事不脛而走,廣為流傳。立觀度人,服務社會,向來是道教的優(yōu)良傳統(tǒng)。隨著社會的發(fā)展進步,娘宮觀信奉弘道度人,將道教信仰落實于生活,將道教的精神圓融于生活,濟世利人,關愛現(xiàn)實,利益人群。
積德濟世,行善度人
揭陽娘宮觀除了開展正常的道事之外,積極參與社會公益活動,由此贏得社會各界的好評。
“大道無形,生育天地;大道無情,運行日月;大道無名;長養(yǎng)萬物。”參與社會公益活動是時代賦予揭陽娘宮觀新的使命。幾十年來,邢鳳川信發(fā)道長和道友們所作的好事善事不勝枚舉。包括“收埋尸骨”、“扶貧濟困”、“設置免費茶水站”、“收養(yǎng)棄嬰孤兒”、 “施醫(yī)贈藥”及“抗災救災”等等。1992年以來,娘宮觀與揭東云路鎮(zhèn)同益堂合作,籌資近10萬元將該鎮(zhèn)云七村至象崗一帶,五處無主荒山古墓進行收埋。近十年來,娘宮觀已義務收殮無主尸體100多宗……
娘宮觀為社會所作的善事、好事,有口皆碑。受救濟資助的困難戶、特困戶對娘宮觀更是贊不絕口。道觀附近十幾戶居民經(jīng)居委會證實為特困戶,娘宮觀便給予每戶每年300至500元不等的資助。逢年過節(jié),道觀還給市區(qū)壽星園老人和生活困難戶等送上慰問金。
為了方便群眾,解決困難群眾就醫(yī)問題,從1987年開始,娘宮觀設立“義診所”為群眾義務診病,對特困者無償診病及贈藥,一般群眾則不收診金,只收藥物成本。“義診所”自創(chuàng)辦以來,每月為患者診治達300多人次。
揭陽娘宮觀發(fā)端于宋代而繁榮于今日。大道煌煌,下濟泱泱。揭陽娘宮觀,秉承“道德至尊,為善最樂”的精神,遵循政府宗教政策,弘揚道教精神,大興義舉,不遺余力,將一如既往服務本地民眾。
(騰訊道學根據(jù)網(wǎng)絡資料整理)
來源中國道家養(yǎng)生網(wǎng) www.tbbhh.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