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奇高道任自垣(四) 嘔心瀝血編《山志》
欄目分類:道教神仙 發布日期:2016-06-16 瀏覽次數:次
任自垣,字一愚,號蟾宇,別號海岳幽尋。京口之云陽人也。“幼穎悟,讀書便知,句讀曉大義。”元至正年間(1341-1367),天下大亂,兵烽四起,民生凋弊。迫于生計,年少的任自垣出家入茅山。師從虛白先生,學道于元符萬寧宮。
太常寺丞督武當
武當山雪景
宣宗任命任自垣為太常寺丞,并提督武當山宮觀一切之事。“率道觀道眾晨夕嚴潔重修,以祈福祉。”太常寺丞是道教中的高層職務。宣宗這道旨令,實際上將以前欽差大臣的權力交給了任自垣,顯示了朝廷對他的信任。
道教師徒楷模
任自垣榮升太常寺丞之職,在道教界地位陡然升高,正一天師如何看待他的呢?他不得知也。為此,他在宣德三年(1428年)孟秋中元日,給第四十五代天師張懋丞寫了一封稱作《啟》的書信。四十五代天師張懋丞收到信后,在十二月寫了《答啟》寄回,云:“留郡辱知張懋丞端肅啟復:伏以大岳崇高,久重仙真之仰;叢林曠達,幽棲冠褐之隆。天啟奧區,恩宣福地。……念惟太常蟾宇任公,風塵表物,謹敕儀刑,道秩榮遷,序陟太常之貴;家聲偉觀,光披河岳之英。青氈席鎮于茅峰,白壁價傳于荊埠。……經術規模,實可裨于至治;文章星斗,固不讓于詞宗,寵眷加榮,宗門倚重。……”天師對任自垣十分了解,敬重,對他榮升太常寺丞之職感到高興。文中對任自垣的才華、學識給予了很高的評價。
從上述書信可以看出,明代正一天師與武當高道都有相當高的文化素養,而且經常聯系、溝通,關系融洽。他們在通信中互相恭敬有禮,并皆以復興玄教,光大仙道相激勵,堪稱有明一代道教徒之楷模。
嘔心瀝血編《山志》
武當山雄奇的山川風貌
任自垣對武當山作的最大的貢獻,當數編寫《敕建大岳太和山志》,簡稱《大岳太和山志》。任自垣期望將武當山這數十年的變化,朝廷修建如此宏偉的宮觀群的艱難過程,以及武當山雄奇的山川風貌,寫成志書,傳給后世。故而這部山志不是尋常的山志,實為一項國家級文化工程。
任自垣以玄門身份,兩任道官重職,參編過《永樂大典》,總纂過《道藏》,加之在武當山從道達十八年,熟知這里的山川形勢,建筑景觀,以及人事更迭,由他來擔當這副重任是順理成章的事,更是義不容辭的事。他也有能力編出山志,上報皇恩,下傳后世。任自垣與皇帝、諸王、文臣武將、高道、名儒等都有較深厚的感情交往和特殊關系,故能廣泛征集到很有價值的文獻。
由于長期嘔心瀝血,矢志著書,當山志完成后,任自垣也積勞成疾,病倒不起,不久永辭人世。一代高道,一代奇才,竟爾長逝!按他的遺愿,人們將他的靈柩運歸江南,葬于茅山積金峰下。
傳奇高道任自垣
縱觀任自垣的一生,是傳奇的一生,是為茅山道教、武當道教、中國道教奉獻的一生。
當代學者王永國這樣評價:“他是道士、高道、儒道,他是提點、提督、道錄司右玄義、太常寺寺丞。他是凡人,他亦是高真。他有不一般的品質、悟性和社交能力,他有非凡高超的管理才能。這樣一位道教界中的重量級的人物,我們無論怎樣對他評價都不為過。因為他的人格魅力而受到朝野上下,道教內外的尊敬,使武當生輝,道教興盛。”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tbbhh.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