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的神仙和佛教的佛菩薩有什么區別
欄目分類:道教神仙 發布日期:2016-07-04 瀏覽次數:次
朱高杰道長手繪六十甲子圖之一
首先必須明確, 大羅金仙不落輪回——道教的仙道并非佛教的天人道。要想知道道家修行能否超 脫三界六道,首先,我們要確認一點:什么是仙?一些頑愚的佛教徒為了標榜佛教的高明, 經常自說自話,比如道家的果位最高是也只是仙,不能脫離生死輪回”這種話 他們說得很是順口,然而說這話的人顯然并不理解仙”的概念,只是像他們頑 愚的前輩一樣,將中國所說的仙,與古印度的外道修行人或婆羅門教觀念里的諸天混淆起來 。
一仙不等于古印度外道,這點基 本上是可以肯定的。古印度的外道修士雖然長壽且有一些神通,但是卻并非如仙家這樣超然 物外,依然有生死,甚至會繁衍小孩(見《雜譬喻經》相關章節),顯然這比不上仙家境界 ,而且這些外道修士大多所求的不過死后生天——注意,死后生天是棄人身而得 天身,依靠的是業力福報,而修道成仙乃是自力成就,兩者天差地別。古代翻譯佛經的人為 了中國讀者的閱讀習慣,將外道修士翻譯為仙人”,卻不想誤導了大批不知變 通讀死書的愚人,將道家仙人與印度修士混淆在一起,實在可嘆。
二仙不等于印度諸天。道家說五道 輪回,大略等同佛家六道:神道(天與阿修羅)、人、畜生、餓鬼、地獄。神道本身,是五 道之一環,諸如地祗鬼神,大多有職司所在,受天律束縛,雖有威福,有罪則貶,其情形與 佛家所說天人、阿修羅的處境一樣。然而,所謂仙家,不論是先天后天的尊神仙真,要么是 大道化身,要么是得道真人,早已達到莊子所說逍遙游的境地,不受外在的限制,更不用說 業力了。因此,更與神道無關。道教咒語,役使神道乃是常事,卻并不敢煩勞仙人,也正是 這個道理。雖然有些愚癡的僧人胡說什么仙家終落空亡”,此語釋迦牟尼也不 曾說過,顯然是一句妄言。若仙為業力所拘而不得超脫三界,仙道亦不足貴也!
三為什么很多人想當然地認 為仙人不能脫離生死輪回?其實,原因在于道家仙真神圣給予人們的形象,比如朝元圖里所 描繪的諸天神道與大羅仙真云集朝禮玉帝的情形,就使人們片面地以為道家仙真之間仍然有 人間的階級,大羅圣境就是天上的朝廷,然后很自然地把佛教關于帝釋天的見解直接嫁接到 道教的大羅天三清境上。其實,錯了!首先,玉皇天尊不是帝釋天,《高上玉皇經》中明確 地寫道玉皇大帝本是凈樂國太子,因為憐憫眾生,出家修道,先證仙道,再證金仙(也就是 佛家四圣果中的佛果),號清靜自然覺王如來,最后才修至玉皇果位。如果說佛家的佛果是 早已超脫六道的,那么玉皇自然也已經超脫六道。事實上,玉皇也并不是一般人所理解的一 個神靈的領袖與三界的主宰,而是依據大道運行而燮理這個世界的大圣者。最重要的是,無 論玉皇,還是大多數現帝君相、神王相、天將相、宰官相、天人相乃至神道相的道家仙真, 都早已經超脫輪回,他們這樣出現在人前乃是為了更好地接引救度世間有情眾生,而顯化的 表象,就像觀世音的男身女相是一個道理。所以,道家的大羅金仙早已不落輪回,事實上, 修到地仙果位以上就可以說與阿羅漢一般,沒有墮落輪回之虞。佛教之六道說并不見於古印 度佛教經典之中。而漢地佛教在道教五道說基礎上萌生六道,恐怕是為了自抬身價,要標榜 佛道的果位境界要比道教的仙道神道要高出一等。后世人等不加思索,人云亦云,甚至連道 教中人也跟著唱和。導致一句妄語流傳千古,真乃一人妄語,萬人妄行也!嗚呼!哀哉!
后世的道經里總在提魔,玉皇 經:"若諸魔道,一切諸魔或有能聞是此香者安處天宮斗戰之苦 各得休息。"可見魔 也是存于天界的凈天地神咒:"按行五岳 八海知聞 魔王束首 侍衛我軒 雷祖寶 誥:"以清凈心而宏大愿一智慧而伏諸魔。"靈官咒:"仰啟神威豁落將,都天糾 察大靈官。火車三五大雷公,受命三清降鬼崇。手執金鞭巡世界,身披金甲顯威靈。綠靴風 帶護身形,雙目火睛耀天地。頃刻三天朝上帝,須臾九地救生靈。銀牙鳳嘴將三千,虎首貔 貅兵百萬。走火行風前后衛,穿山破石捉妖精。
祈晴禱雨濟世問, 附體圓光通事意。治病驅邪如電閃,收瘟攝毒義群魔。 飛騰云霧遍虛空,號令雷霆轟霹靂。 三界大魔皆拱手,十方外道悉皈依。我今啟請望來臨,大賜雷威加擁護。 "等道教經文 中多次提到魔 后世的道教也形成啦六道之說從玉皇經:"微妙解脫,自然之香,是香芬 馥,周遍諸天,極妙樂土,及諸大地,一切福處,六道一切眾生,聞是香者,普蒙開度。所 謂天道、人道、魔道、地獄道、餓鬼道、畜生道。若諸天道,一切天人,或有能聞是此香者 ,五衰四相,永得消除,轉增天福。若諸人道,王臣兆庶,或有能聞是此香者,即得人天, 長壽之樂。身或滅度,乃得脫殼尸解之道。若諸魔道,一切諸魔,或有能聞是此香者,安處 天宮,斗戰之苦,各得休息。若諸地獄道,一切罪魂,或有能聞是此香者,離地獄苦,得凈 土樂。若諸餓鬼道,一切餓鬼等,或有能聞是此香者,即得飽滿,無饑渴惱。若諸畜生道, 一切畜生,或有能聞是此香者,脫畜生苦,得智慧樂。
"可見。玉皇經成書較晚但可見道教已形成本 土特色的六道。早期的道教是沒有成魔之說但有兇神惡剎之說兇神惡剎被后世稱之為魔(惡剎 是從佛教傳來的)
翻譯的問題。 佛教之"仙"與道教之 "仙"的區別:
佛教的仙”與道教的仙”是不同 的兩個概念。佛教的仙”其實是指修行的人,主要是指佛教之前印度各種派別 的修行者。而道教的仙”,其實是修行之后所得到的果位,是指成道的天仙、 神仙等。道教的仙”真實含義,其實與佛教的佛、菩薩、羅漢相對應,但是佛 教的果位分得更細、更科學。讀佛教和道教的典要弄懂這兩個概念,更不要因此認為佛教的 果位就比道教高,同樣的,道教的龍”與佛教的龍”也是不同的 兩個概念,道教的龍”是最高級別的神獸,而原始佛教特別是古代印度的 龍”,其實就是蛇”,佛教傳入中國后,佛教的龍 ”才開始中國化,我們中國人才把佛教的龍”變成中國的龍 ”。總之,佛教和道教的許多概念,雖然文字相同,其實含義完全不同,這是我等修行 之人務必搞清楚的,不能人云亦云,以免自誤誤人。請大德指教。
佛教的仙人,指的 是外道苦修的人,包括婆羅門教,耆那教的修行者,而這些修行者未必都是以長壽為主要特征, 相反,他們大多是以苦行和博學聞名。 至于龍,就不提了,像郭沫若把phoneix定位成鳳凰 的事跡,實際是個大笑話。說句老實話,依據這種翻譯邏輯,我們可以稱呼火雞為鸞鳥 了。
至于道教的仙人果位的問題,應該看看太平經,一般道教宗教方面的仙人地位分級, 都不出太平經的范圍。
道教仙人的境界,地位,有以境界分的,比如太清九仙,上清九真, 玉清九圣。有以官位分的,比如太上,帝君,神王,仙王,真人道士等等有以修行層 次分的,比如天地人鬼水仙有以修行方法分的,比如洞房,黃庭,消魔,等等。
這個確實是翻譯的問題,比如佛教的性”和中國的性 ”,佛教的天”和中國的天”,佛教的仙 ”和中國的仙”,佛教的道”和中國的道 ”,佛教的龍”和中國的龍”,等等都不是一個含 義。
但是很多佛教徒卻分不清,混淆在一起,進而貶低中華文化,這是 非常可惜的。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tbbhh.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