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五方五老君的傳說
欄目分類:道教神仙 發(fā)布日期:2016-07-02 瀏覽次數(shù):次
五老君是道教初期的五方神靈,亦稱五帝”。 五方五老君是三清還沒成為大流之前地位最高的五位神仙,本來是歷代帝王祭祀的對象,后來納入道家的神仙體系,在天中則稱五老上帝,在天文則稱五帝座及五方五星,在神靈則稱五方五帝,在山岳則稱五岳圣帝,在人身則稱五臟神君”。他們與元始天尊一樣,非后天學而得真者,為天地開辟之前的先天神靈,所以又稱元始五老,五行之始、五氣之祖。在道教神仙體系中,五老君沒有具體職司,但地位崇尊。此五位天神,蓋源于古之五帝”傳說。
戰(zhàn)國成書的《周禮·天官·大宰》云:祀五帝”。唐賈公彥疏云:五帝者,東方青帝靈威仰,南方赤帝赤熛弩,中央黃帝含樞紐,西方白帝白招拒,北方黑帝葉光紀。”
賈疏實據兩漢緯書,《河圖》云:東方青帝靈威仰,木帝也;南方赤帝赤熛怒,火帝也;中央黃帝含樞紐,土帝也;西方白帝白招拒,金帝也;北方黑帝葉光紀,水帝也”。
《五符本行經》也作了類似的敘述,并云:五老帝君皆天真自然之神,故曰元始五老,非后學而成真者。”道書稱,有赤書玉篇真文”五篇,由此五老君掌管。
南宋道教學者金允中在論述五老君的存在時,以道教氣說加以解釋。他說:五老上帝者,五氣之根宗,五行之本始也。及其見于天文者,則為五星,或為五帝座。……凝質具體,遂為五岳,……是為五岳之帝。……下至于物,為金木水火土,于事為帝,于人為五臟,皆此五氣也”。故以理言之,莫若隨五氣之所寓而稱,在天中則稱五老上帝,在天文則稱五帝座及五方五星,在神靈則稱五方五帝,在山岳則稱五岳圣帝,在人身則稱五臟神君,豈不通理而易行。”
東方安寶華林青靈始老君
西方七寶金門皓靈皇老君
南方梵寶昌陽丹靈真老君
北方洞陰朔單郁絕五靈玄老君
中央玉寶元靈元老君
說法一為元始天王所化。
五方五老的名號分別為:東方青帝青靈始老九炁天君,南方赤帝丹靈真老三炁天君,中央黃帝玄靈黃老一炁天君,西方白帝皓靈皇老七炁天君,北方黑帝五靈玄老五炁天君。
說法二五老帝君他們都是非后學而成真者,為天地開辟之前的先天神靈,故曰元始五老,是天真自然之神,自受符命各治一方。
五帝者,東方青帝靈威仰,南方赤帝赤熛弩,中央黃帝含樞紐,西方白帝白招拒,北方黑帝葉光紀。
東方安寶華林青靈始老,號曰蒼帝,姓閻諱開明,字靈威仰。頭戴青精玉冠,衣九氣青羽衣。常駕蒼龍,建鶉旗,從神甲乙,官將九十萬人.上導九天之和氣,下引九泉之流芳,養(yǎng)二儀以長存,護陰陽以永昌。
南方梵寶昌陽丹靈真老,號曰赤帝,姓洞浮,諱極炎,字赤熛弩。頭戴赤精玉冠,衣三氣丹羽飛衣.常駕丹龍,建朱旗,從神丙丁,官將三十萬人。 上導泰清玄元之靈化,下和三氣之陶镕,令萬物之永存,運天精之南夏。
中央玉寶元靈元老,號曰黃帝,姓通班,諱元氏,字含樞紐。頭戴黃精玉冠,衣五色飛衣。常駕黃龍,建黃旗,從神戊己,官將十二萬人.上等自然之和,下旋五土之靈,天地守以不虧,陰陽用之不傾。
西方七寶金門皓靈皇老,號曰白帝,姓上金,諱昌開,字曜魄寶,一字白招拒。頭戴白精玉冠,衣白羽飛衣。常駕白龍,建素旗,從神庚辛,官將七十萬人. 上導洪精于上天,下和眾生于靈衢。
北方洞陰朔單郁絕五靈玄老,號曰黑帝,姓黑節(jié),諱靈會,字隱侯局,一字葉光紀。頭戴玄精玉冠,衣玄羽飛衣。 常駕黑龍,建皂旗,從神壬癸,官將五十萬人。上導五帝之流氣,下拯生生之眾和,護二儀而不傾,保群命以永安。
說法三
東方青靈始老天君,號曰東方木德青帝太昊伏羲,木帝也,其精歲星.下應泰山神仙;
南方丹靈真老天君,號曰南方火德赤帝炎帝神農,火帝也,其精熒惑,下應衡山神仙;
中央元靈元老君,號曰中央土德黃帝軒轅,土帝也,其精鎮(zhèn)星,下應嵩山神仙;
西方皓靈皇老天君,號曰西方金德白帝金天少昊,金帝也,其精太白,下應華山神仙;
北方五靈玄老天君,號曰北方水德黑帝顓頊,水帝也,其精辰星,下應恒山神仙。
又有五老監(jiān)真”之稱:綿山乃五方神靈會群仙之所,故善男信女建此殿供奉。
說法四
西天佛老、菩薩、圣僧、羅漢,南方南極觀音,東方崇恩圣帝、十洲三島仙翁,北方北極玄靈,中央黃極黃角大仙。
西游記第五回 亂蟠桃大圣偷丹 反天宮諸神捉怪:仙女道:上會自有舊規(guī),請的是西天佛老、菩薩、圣僧、羅漢,南方南極觀音,東方崇恩圣帝、十洲三島仙翁,北方北極玄靈,中央黃極黃角大仙,這個是五方五老。
還有五斗星君,上八洞三清、四帝,太乙天仙等眾,中八洞玉皇、九壘,海岳神仙;下八洞幽冥教主、注世地仙。各宮各殿大小尊神,俱一齊赴蟠桃嘉會。”大圣笑道:可請我么?”仙女道:不曾聽得說。”大圣道:我乃齊天大圣,就請我老孫做個席尊,有何不可?”仙女道:此是上會舊規(guī),今會不知如何。”大圣道:此言也是,難怪汝等。你且立下,待老孫先去打聽個消息,看可請老孫不請。”
《洞玄本行經》云:東方安寶華林青靈始老帝君者,往在白氣,御運于金劫之中,暫生郁悅金映云臺那林之天,西婁無量玉國浩明玄岳,厥名元慶。于此天中,大建功德,初無懈心,勛名仰徹,朱陵火宮,書其姓名,記于赤簡。仙道垂成,而值國多采女,元慶遂以寄世散想,靈魔舉其濁目,朱宮輟其仙名。一退遂經三劫,中值火劫,改運元慶,又受氣寄胎于洪氏之胞。上天以其先身好色,故轉為女子。朱靈元年,歲在丙午,誕于丹童龍羅衛(wèi)天洞明玉國丹霍之阿,改姓洪,諱那臺。年十四,敬好道法,心愿神仙。常市香膏,然燈照暝,大作功德,諸天所稱,名標上清。南極上靈紫虛元君托作傭人,下世教化。見那臺貞潔,好尚至法。回駕于丹霍之阿,授那臺《靈寶赤書·南方真文》一篇。
于是那臺勵志殊勤,自謂一生作于女子,處于幽房,無由得道。因齋持戒思念,愿得轉身為男。丹心遐徹,遂致感通,上真下降,元始天尊,時于瑯碧之溪、扶瑤之丘,坐長林枯桑之下,眾真侍坐。是日,那臺見五色紫光,曲照齋堂。于是心悟,疑是不常。仍出登墻四望,忽見東方桑林之下,華光赫奕,非可勝名,去那臺所住數(shù)百里,中隔礙陽谷滄海之口,心懷踴躍,無由得往。因叉手遙禮,稱:名那臺,先緣不厚,致作女身。發(fā)心愿樂,志期神仙,高道法妙,不可得攀。日夕思念,冀得滅度,轉形為男。歷年無感,常恐生死,不得遂通,彌齡之運,有于今日,天河隔礙,無由披陳。今當投身碧海,沒命于天,冀我形魂,早得輪轉,更建功德,萬劫之中,冀見道真。言訖,便從墻上投身擲空,命赴滄海極淵之中,紛然無落,即為水帝神王,以五色飛龍捧接。女身俄頃之間,已于懸中得化形為男子,乘龍策虛,飛至道前。于是元始即命仙都錫加帝號,于火劫受命,輔于《靈寶青帝玉篇》。七百年中,火劫數(shù)極,青氣運行,隨元滅度。以開光元年,于彌梵羅臺霄絕寥丘飛元云根之都滄霞九云之墟,元始又錫安寶華林青靈始老帝君號。
《洞玄本行經》云:南方梵寶昌陽丹靈真老君者,本姓鄭,字仁安,大炎之胤,生于禪黎世界赤明天中。生有三氣之云纏其身,朱鳥鼓翮覆其形。三日能言,便知宿命。年及十二,面有金容玉顏,便棄世離俗,遠游山林。于寒靈洞宮遇玄和先生,授仁安《靈寶赤書·五氣玄天黑帝真文》一篇,《智慧上品》、《十戒》而去。仁安于是奉戒而長齋,大作功德,珍寶布施,以拯諸乏,割口飴鳥,功名徹天。因于西那國遇天洪災,大水滔天,萬姓流漂。仁安于洪波之上,泛舟誦《戒書》《黑帝真文》,以投水中,水為開道,百頃之地,鳥獸、麞鹿、虎豹、獅子,皆往依親,悉得無他。是時國王百口,登樓而漂沒,嘆不能得度。仁安見王垂沒,乃浮舟而往,以所佩《真文》授與國王。王敬而奉之,水劫即退,翕然得過。王既得免,《真文》于是即飛去入云中,莫知所在。 仁安失去《真文》,退仙一階,運應滅度,托命告終,死于北戎之阿。暴露靈尸三十余年,形體不灰,光色鮮明,無異生時,在于北戎長林之下。時國王游獵,放火燒山,四面火匝,去其靈尸之間,百步之內,火不得然,麞鹿虎豹,莫不依親。王怪而往,見靈尸之上,有三色之光,云霧郁冥,鳥獸匝繞。王乃伐薪圍尸,放火焚燒。于時尸放火中,郁起成人,坐青煙之上,指拈虛無,五色煥爛,左右侍者,仙童玉女,三百余人,肅然而至。凡是禽獸依親之者,并在火中,皆得過度。仁安以赤明二年,歲在丙午,于叩摩坦婁于翳天中洞寥之岳,改姓洞浮,諱曰極炎,受錫南單梵寶昌陽丹靈真老帝,號丹靈老君也。
《洞真九真中經》云:中央黃老君者,太上太微天帝君之弟子也,以混皇二年始生焉。年七歲,乃知長生之要,天仙之法。仍眇綸上思,欽納真玄,蕭條靈想,棲心神源。解脫于文蔚之羅,披素于空任之肆。于是太上授《九真之訣》、《八道秘言》,施修道成,受書為太極真人。
《洞玄本行經》云:西方七寶金門皓靈皇老君者,本乃靈鳳之子也。靈鳳以呵羅天中降生于衛(wèi)羅天堂世界,衛(wèi)羅國王取而蓄之。王有長女,字曰配瑛,意甚憐愛,常與共戲,于是靈鳳常以兩翼扇女面。后十二年中,女忽有胎,經涉三月,王意怪之,因斬鳳頭,埋著長林丘中。女后生女,墮地能言,曰:我是鳳子,位應天妃。王即名曰皇妃。生得三日,有群鳳來賀,玄哺玉霜,洪泉曲水,八煉芝瑛。年八歲,執(zhí)心肅操,超拔俗倫,常朝則謁日,暮則揖月。于重宮之內,王設廚膳,物不味口。天作大雪,一年不解,雪深十丈,鳥獸餓死。王女思億靈鳳,往之游好,駕而臨之。長林丘中,歌曰:
杳杳靈鳳,綿綿長歸。悠悠我思,永與愿違。萬劫無期,何時來飛?
于是王所殺鳳郁然而生,抱女俱飛,徑入云中。王女今于景霄之上,受書為南極上元君,常乘九色之鳳,此女前生萬劫,已奉《靈寶》,致靈鳳降形,得封南極元君之號。
皇妃功德遐徹,天真感降,以上元之年,歲在庚申,七月七日中時,元始天尊會于衛(wèi)羅玉國鳳麟之丘,坐騫華之下,眾真侍坐。是時皇妃所住室內,忽有日象如鏡之圓,空懸眼前。皇妃映見,天真大神普在鏡中長林之下,一室光明。于是自登通陽之臺,遙望西方,見鳳生丘上,紫云郁勃,神光煒煥,非可得名,去皇妃所住五百步許,逼以女根處在宮內,無由得往。須臾,忽有神鳳來翔,集于臺上。皇妃白鳳言曰:西方有道,心愿無緣,不審神鳳可得暫駕見致與不?于是鳳即敷翮,使坐翮上,舉之躭至道前。元始天尊指以金臺王母;即汝師也,便可施禮。皇妃叩頭上啟,惟愿眾尊,特垂哀矜,則枯骸更生。”言畢,金母封以西靈玉妃之號,即命九光靈童披霜羅之蘊,出《靈寶赤書·白帝真文》一篇,以授皇妃。受號三百年中,仍值青劫改運,皇妃方復寄胎于李氏之胞。三年,于西那玉國金壟幽谷李樹之下而生,化身為男子,改姓上金,諱日昌。至開光元年,歲在上甲,元始天尊錫西方七寶金門皓靈皇老君號。
《洞玄本行經》云:北方洞陰朔單郁絕五靈玄老君者,本姓浩,字敷明,蓋玄皇之胤,太清之胄,生于元福棄賢世界始青天中。年十二,性好幽寂,心玩山水。遠于家中,或去十日,時復一還。時天下災荒,人民餓殍,一國殆盡。敷明于地境山下,遇一頃巨勝,身自采取,餉系窮乏,日得數(shù)過。救度垂死數(shù)千余口。隨取隨生,三年不訖。他人往覓,莫知其處。是時辛苦,形體憔悴,不暇營身,遂致疲頓,死于山下。九天書其功德,金格記其玉名,度其魂神于朱陵之宮。后帝遣金翅大鳥,常敷兩翼,以覆其尸。七百年中,尸形不灰。至水劫改運,水泛尸,漂于無崖之淵。水過而后,敷明尸泊貝渭邪源初默天郁單之國北壟玄丘。四十年中,又經山火盛行,焚燒尸形,于火中受煉而起,化成真人,五色之云,覆蓋其上。至開明元年,于北壟玄丘,改姓節(jié),諱靈會,元始天王錫靈會洞陰朔單郁絕五靈玄老君號。
(圖片提供:朱高杰道長)
來源中國道家養(yǎng)生網 www.tbbhh.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