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道教協會前任會長陳蓮笙[近現代時期]
欄目分類:道教人物 發布日期:2017-06-21 瀏覽次數:次
陳蓮笙道長生于1917年10月25日,上海市人。歷任中國道教協會副會長,中國道教協會顧問,上海市道教協會會長,上海市道教協會名譽會長,上海城隍廟住持,上海道學院院長,《上海道教》雜志主編,上海市宗教學會理事,上海市政協第七屆委員,上海市政協第八、九屆常委等職。
陳蓮笙道長,原名吳良敘,法名鼎昌。5歲時,出嗣于姨父陳榮慶為子。陳榮慶乃當時上海道教正一派著名法師,為俗家正一道士(按:陳榮慶于少年時曾出家火神廟既濟道院,師李祥和。清末任火神廟住持。辛亥革命前夕,禮上海保安司徒廟住持張成照為度師,始為俗家正一道士)。陳蓮笙自小便生長在這一世代信奉遇教的家庭,自然深受熏陶。虔誠奉道。
1927年。12歲時皈依朱星垣門下,為俗家弟子。陳蓮笙聰慧好學,少年時代便誦習了大量道教經書。1933年求道于著名法師張村甫門下,禮為度師,專習正一齋醮科儀。在多名嚴師指導下,陳蓮笙道長在十八歲時就成為上海道教界最年輕的法師,得到同道中人的贊嘆和肯定。
1935年,陳蓮笙道長蒙江西龍虎山第六十三代天師張恩溥頒授萬法宗壇三五都功箓”,成為道教正一派高道。1940年陳蓮笙道長被上海保安司徒廟(虹廟)聘為高功。1947年,陳蓮笙道長受張恩溥之邀擔任羅天大醮”的高功法師之一。同年,擔任上海道教會理事和滬中區主任。
新中國成立后,陳蓮笙道長看到新舊社會鮮明對比,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擁護新生的人民政府,積極投入各項社會改革和建設事業。1956年,上海市道協籌委會成立,陳蓮笙道長被推選為籌委會秘書長。1957年,中國道教協會成立,陳蓮笙道長積極參與籌備工作,并作為上海道教界的代表出席,被選舉為中國道教協會第一屆理事會理事。1961年,陳蓮笙道長參加了中國道教協會第二屆代表會議,繼續當選為理事。
在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受到左”的干擾期間,陳蓮笙道長堅定相信黨,相信人民政府,進行道教文化研究,收集道教文物,即使在文化大革命”期間,被迫離廟轉業,參加生產勞動,陳蓮笙道長仍然堅信天道眷顧神州,中華必將復興。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撥亂反正,隨著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貫徹落實,陳蓮笙道長在1980年5月中國道教協會第三次全國代表會議上,再次被選為理事。1981年,上海市道教協會籌委會恢復了工作,陳蓮笙道長仍然擔任秘書長,協助政府進行各項落實宗教政策的繁重工作。1985年4月22日,上海市道教協會第一次代表會議召開,正式成立上海市道教協會,陳蓮笙道長當選為副會長兼秘書長。
1990年在上海市道教協會第二次代表會議上,陳蓮笙道長當選為會長兼秘書長。1992年3月在中國道教協會第五屆代表會議上,陳蓮笙道長被推選為中國道協副會長。1995年,在上海市道教協會第三次代表會議上,陳蓮笙道長再次當選為會長。
1998年8月中國道教協會召開第六屆全國代表會議,考慮到有些領導年事已高,擬請他們退居二線擔任顧問,同時仍然保留常務理事的職務。陳蓮笙道長為了提攜道門新秀,主動提出不再擔任常務理事,只任顧問。他的高風亮節,使同道深為感動,特別是使青年道長們獲得極大教益。
1999年,在上海市道教協會第四次代表會議上,陳蓮笙道長主動提出不再擔任會長。鑒于他為上海道教界所做的長期和卓有成效的工作以及不可磨滅的貢獻,大家一致尊奉他為上海市道教協會名譽會長。2000年底,德高望重的陳蓮笙道長升座為上海城隍廟住持。
陳蓮笙道長高瞻遠矚,十分重視道教文化事業,著力推動道教人才培養工作。
陳蓮笙道長廣泛邀請關心和理解道教文化的學者、居士、道長協助道教文化建設,定期舉辦道教知識講座,提高信眾的道教信仰和知識水平。1987年陳蓮笙道長與潘雨廷教授一起創辦道教文化研究室”。1988年,由潘雨廷倡議、陳蓮笙道長參與籌劃的《上海道教》雜志創刊,陳蓮笙道長曾先后任《上海道教》的社長、主編,至今該刊已堅持出版二十年,得到海內外廣泛重視。從上世紀80年代初起,陳蓮笙道長與上海音樂學院密切合作,對道教齋醮儀式音樂進行采集、錄像、錄音工作,出版了《中國道教齋醮·上海卷》錄像片和錄音磁帶。1988年由陳蓮笙道長提議的上海道教樂隊成立,陳蓮笙道長為總顧問,其主要成員均是來自上海道學院的畢業生。在陳蓮笙道長的倡導下,上海道教界還大力支持并積極參與了各種道教要籍的編撰和出版工作。
1986年,上海市道教協會創辦上海道學班”,后改為上海道學院”,陳蓮笙道長出任院長。他明確制定辦學方向,改進道教傳統育徒方式,精心聘請任課教師,并親自為學員上課。在他擔任會長期間畢業的三屆道學院學員,現都進入了市區兩級道協和各宮觀工作,絕大多數已經成為道教界的中堅,有的還擔任了市道協、區道協的主要領導職務。
陳蓮笙道長對于當代道教徒所處時代特點、發展機遇和面臨挑戰,進行了全面思考,繼承傳統,勇于創新,形成了他在新時期弘道的一系列思想,撰著了《道風集》,從教義思想、規戒倫理、組織建設和宮觀管理等方面對道教如何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進行了深入的探討,留下了寶貴的思想財富。
陳蓮笙道長為道教事業的建設和發展孜孜不倦地做了大量工作,尤其是改革開放之后,協助政府落實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維護道教界的合法權益,使上海道教的宮觀和各級道教組織較快地恢復和發展。同時,他力行齊同慈愛”、無量度人”的教義思想,成立上海城隍廟陳蓮笙慈善基金”,幫助弱勢人群和特殊困難對象,為社會公益事業作出了貢獻,被評選為第三屆上海市慈善之星”。他還積極推動上海道教界同港、澳、臺地區的道教界以及海外道教界開展友好往來和交流合作。
陳蓮笙道長一貫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擁護社會主義制度,擁護改革開放、構建和諧社會的大政方針。陳蓮笙道長以其赤誠的愛國之心,虔誠的愛教之情,精湛的道術道藝,豐富的道教文化知識,崇高的道德境界,被海內外道教界奉為楷模。
陳蓮笙道長的仙逝,是道教界的重大損失。中國道教界要化悲痛為力量,繼承他愛國愛教、虔誠奉道的高尚精神,學習他謙虛謹慎、濟世利人的優秀品德,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進一步發揚道教的優良傳統,堅定不移地走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的道路,與時俱進,團結奮斗,為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做出新的貢獻。
主要著作有:《太歲神傳略》,《上海道教音樂集成·第一卷》,《道風集:道教的發展和道士的修養(增訂本)》。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tbbhh.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