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奧秘 快慢與剛柔
欄目分類:丹道修煉 發布日期:2017-05-16 瀏覽次數:次
太極拳是快還是慢?
很多人看太極拳慢吞吞的,像是在摸魚。心里想這種拳怎么能夠打人?沒有速度,也沒有力量。
還有人看了太極推手,說“明白了,太極打人,就是纏住對方,讓對方失去平衡而摔倒!
其實,上面的看法錯了。
慢吞吞的“摸魚”拳,是個人練拳,體悟身體控制力的“練法”,不是打法。
內家拳經云:“后發先至”。(資料圖 圖源網絡)
太極推手,是對于“勁”的體驗式練習法,也不是打法。 想一想就知道,面對面交手的時候,別人不跟你“推手”,你怎么辦?
太極拳的進手,可以說快若閃電。當事人一眨眼,拳已經擊到要害之處了。如果是看打架的話,內家拳的招數也沒有什么出奇的,就是特別快,身法特別輕松靈活,如此而已。金庸小說寫內家高手對敵,手上如挽重物,慢吞吞的,但是圈子里拳風激蕩!叭缤熘匚铩边@倒是內家拳的練法,可不是打法。小說家言,豈能當真。真打起來,可能旁邊人看都沒看到有什么動作,當事人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就分了勝負。以為內家的打法跟一般的打法不一樣,很“特別”,這很不現實。
內家拳經云:“后發先至”,如果不快,如何能夠后發而先至?顯然出拳的速度要比對手快很多才行!按蛉瞬灰娛郑娛址歉呤帧保鍪值臅r候要快得讓你看都看不見!氨瞬粍,我不動。彼若動,我先動!”這些拳經,很明顯地告訴你:內家拳的打法快若閃電,對手往往還沒有反應就被擊倒了。其實,與真懂內家拳的人交過手,就會發現:自己往往莫名其妙地就“完了”,連反應的時間都沒有,怎么被擊倒的也不知道。在太極高手面前,自己的抵抗基本上完全就是徒勞無功的。
太極拳是剛還是柔?
外家拳為了練力量,要打沙袋。太極拳練功禁止練力量,也不打沙袋。偶爾打打只要是找找發力的感覺,而不能通過這種方法練拳。內家拳師說,打沙袋練拳是笨人。這種練法未傷人,先傷己,就像是七傷拳。這種練武方法,對于特別注重身體健康狀態的道家修習者來說,認為是愚不可及的。的確,很多外家拳手,年紀稍大后出現各種病態,甚至殘廢的都有,皆因早期種下的自傷的根子,自己內體早已經傷了,卻還不知道。
內家拳的手,要求“嫩若處子”,絕對不像是一個武人。劉老師七十多歲了,手還是很柔軟,像是文人的手。長相也沒有一點“武相”,像是和睦可親的鄰家大爺,身體清瘦,但是很健康。
這種柔柔的拳,有力量嗎?
有!而且力量往往比外家拳還大。太極拳其實也可以說是至剛之拳!太極發力的時候,可以很輕易就發出一兩百斤的力量,并且可以把它集中在一個攻擊點上。如果力量集中一個點進入對手的身體,這顯然是極具破壞力的。你想象一下,身上被上百斤重的錘子敲一下感覺如何?內家出拳,只有比這更重的。
而且,這還是低級別的,剛剛入門的內家拳。我的老師說:內家高手連拳都不用出了,就抱著手讓你打,打得越重,自己傷的越重,所以是“挨打拳”。他讓我將來往這方面學習和發展。老實說,對這點目前我只能“相信”,還沒有“體驗”--沒見過!暗图墑e”的內家功夫我倒是見過。太極拳的快,太極的至剛,我是有真實體會的。老師說的境界,是真正的至剛----“剛”到了“無形”的境界,看上去是至柔的剛。
慢拳為何很剛?
這里,就不得不提到道家的奇妙學說了。
道家認為,快和慢不是對立的兩極,而是一體的兩面。想快的時候可能得到的是慢。不急,慢慢來,反而會很快。因此,慢練快用,就是內家拳的特殊功法。它用“陰陽采補”的方式來達到目的。
比如,為了要達到“快”的目的,一開始就追求“快”的話,就反而無法做到真正的快。相反,往“慢”的方向走,一點點消除身體肢體之間的互相牽扯和制約因素,逐步達到真正理解“至慢”的境界,拳就自動會“快”起來。這就是“采慢補快”的陰陽平衡原則。
太極練拳的時候,一個動作并不是“一招”,而是百招,千招,萬招!練拳者的任務就是去把這看似簡單的“一招”分解成千招萬招。這種拳剛開始練習的時候,怎么可能快得起來?快了,顯然就只有“一招”了。剛開始的時候做不到變招,只好慢慢地體會。如果慢慢地“變”兩招,后來就是“四招”,后面就是“八招”,“十六招”,感受到的“招數”越多,就是功夫越強的表現。我的弟子們用一模一樣的動作和招式跟我搭手,都是一出手就被制,一副束手待斃的樣子。驚疑之下,反復變換動作,試了很多次都一樣結果,讓他們覺得不可思議。為什么?
快和慢不是對立的兩極,而是一體的兩面。(資料圖 圖源網絡)
還有,我可以告訴對手我要打的部位,以及出拳的招數,但是對手就是躲不掉,為什么?再試幾次,我一模一樣的出手,對手設法變化方式來抵抗,但是結局也一樣,為什么?
其實就是因為我出手的動作招數,雖然表面上與對手一模一樣,但是“內在”已經含有比對手更多的變化了。所以對方無論如何想辦法應付,都會被一樣制住,因為他“變”不過我。但是表面上可能看不出來,以為還是一樣的“招數”,其實不是。
甚至于對練的時候,不知情的旁觀者還很難發現到底是誰“不行了”。如何我不“下手”,對手其實一搭手心里就知道“不行,完了”,但是旁邊看的人可能根本看不出來是誰占了上風。他以為兩個人看起來差不多,其實是內在的“勁道”已經控制住對方的“勁道”,而且讓對方已經失去了變化的機會,已經“拿死”了。只是外形還沒有表現出來,所以旁觀者不知道勝負。
這就是內家拳的“內”,看不見的。只有“打出來”了,才會“看見”。
內家拳的練法
內家拳根本就不重視看得見的“招數”,師傅的動作你拿錄像機拍下來,模仿得一模一樣,上場依然不行。所以證明練內家拳根本就不要去關注具體的招數,而要關注內在的變化。認為某個動作才是“標準的”,某個套路,某個流派才是“正宗”的,這是外家拳的思維模式。
所以學內家拳不要貪多,不是去學“外面看得見”的各種拳招套路,不要以為108式就比24式“高明”,這是小學生一級的算術頭腦。而是要學習怎樣把一個看似簡單的動作其內含和變化慢慢地發掘出來,怎樣把一個平淡無奇的招數,使出變化萬端的表現,這才是“學拳和練拳”。而不是只會傻乎乎的不斷重復一個動作,而是要體會這個動作的不斷變化和奧妙。
因此,真正練內家拳的人,絕對沒有“固定標準”的動作。一個簡單的云手,不僅千人千樣,同一個人練的時候,也會大小快慢不同,在練習中嘗試各種角度和可能性----在符合拳經要求的情況下嘗試一切可能的變化。同時觀察身體各個部位的協調配合,是否符合拳理的要求,并不斷改進自己的姿勢,并學會關注更多的陰陽配合的動作(內三合,外三合)。自己身上的陰陽變化越多,配合得越好,功夫就越深。所以,練拳時處處都是與“自己”作對,把“自己”當做觀察的對象,當“自己”的教練,這才是“內練”的內家拳練法。
這一切,都必須以拳經為基礎。這就是練內家拳的人,一定需要經?慈,去不斷思考的原因。以為不看拳經,光模仿師傅的動作,就能夠練出內家拳真功夫,可能性不大。至少自古以來就沒有聽說過!
同時,練習內家拳的人,不要存“門戶之見”,什么拳都可以看,可以學。經常觀摩別人的拳法,思考如何用內家拳的手法和心得使用出來,才會提高水平。經常看看實戰的錄像,也對提高拳的理解有幫助。
到目前為止,我只學了武當拳的“五招”--五個動作。但是,這五個動作中,任何一個招式的變化都是無窮的。如果你把一個招式的內含真正琢磨清楚了,其余的就一通百通了。
但是,如果不懂一招的真正內含,你去學“全套”,甚至學十個八個的套路,即使你把孫吳陳楊等等流派的拳都學遍了,也沒有任何“功夫”,只有“套路表演”的“本事”。
你把一招真正琢磨透了,拳理都通了,自己都可以“創拳”了。你怎么打拳都可以,怎么變化都合理。而且你看別人各種各樣的拳,也就變得很簡單了:其實所有的“招數”,就這么幾個核心動作而已,沒什么復雜的。
這就是內家拳的練法。
太極拳至快與至剛的奧秘
太極為什么會很快呢?會讓人莫名其妙就倒下?
諸位想一想就知道了:如果一招拳,就可以打出百種千種變化,這拳快不快?顯然快極了,超過人們想象的速度。雖然表面看起來慢吞吞的,是因為它包含的這些變化都含而不發,但是練者知道并控制著這些變化,隨時準備發出來。所以練習者凝神聚氣,總是蓄勢待發,大腦其實一直在高速運轉。這種拳當然越練,出手就會越快。因為在外形“慢”的情況下,“心”是在高速運轉的。而人的肢體指揮者是大腦,大腦快了,拳豈有不快之理。反而不動腦子的死練,也就那樣了。后者(外家拳)的練法,主要是練肌肉反應,所以只要肢體不練了,功夫就快速下降。而內家練腦子,只有腦子不好了,功夫才不行。所以很多內家的老頭,依然有很好的功夫。
至于太極拳為什么會“剛”呢?,這是因為太極拳先要練“柔”。這也是一動分陰陽的兩面。
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剛。(資料圖 圖源網絡)
老子說“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剛”,這話就是“天道”的表現,太極道就把這點表達的很深,很清楚。
很多人不知道,人體在運動的時候,大多數人的肌肉組織和骨節都在很不協調地運動。這不僅消耗能量,而且影響運動的速度。可能人是動物中肢體最不協調的了。不信的話,去看看“動物世界”里動物走,跑,跳,就會覺得人的動作實在太難看了,太不協調了。
內家拳認為,影響動作快速的原因,以及影響人體力量發揮出來的原因,就是人體的“散亂”--身體各部位的不協調。所以,要想提高力量和速度,就不能“治標”,不能直接去練速度和力量。而要“治根”,就是人體的散亂。
為了治散亂,就必須“松”和“柔”,讓人體的關節,骨節,肌肉等“松開”,特別是腰和腿是最關鍵的,是練功的要點。只有松得越開,才能越快。所以太極的入門功夫,就是練習松和柔。一旦人體真正放松放柔后,聚合起來的速度就會很快。
而且,如果避免了發力的時候,人體不同部位互相的牽制和影響,就可以把力量集中在一個方向上,以很短的時間發出,帶來強大的破壞力。內家拳把這種勁叫做“整勁”。與普通人的“散力”“肌肉力”相對比,自然要強大得多。
這就是太極的奧秘。申明一下,這些只是初級的功夫,只是入門級別的功夫。更高級的就不談了,連這些初級的功法都很少有人能夠理解,說多了也無益。先了解初級的再說!
(本文由騰訊道學根據《武當內家拳精要二:內家與外家 太極之謎 至柔與至剛》一文整理發布,選自張清一博客。)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tbbhh.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