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修煉氣功是什么景象?
欄目分類:丹道修煉 發(fā)布日期:2017-05-15 瀏覽次數(shù):次
老子不僅闡述了練氣功的具體方法和步驟,而且對練氣功的整個情景進行了難能可貴的描繪。他說:
“古之善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夫唯不可識,故強為之容:豫兮其若冬涉川,猶兮其若畏四鄰,儼兮其若客,渙兮其若凌釋,敦兮其若樸,曠兮其若谷。孰能濁以止,靜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動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是以能敝復成。”(十五章)
老子雕像(資料圖 圖源網絡)
現(xiàn)在試析如下:
“古之善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道在《老子》一書中有兩種含義。一指的是宇宙萬物的本源,如“道生一,一生二。”二指的是事物的規(guī)律,如“夭之道”,“人之道”。老子在這里所說的道,其實是隱射古代練氣功的方法。老子認為,氣功鍛煉是一種比較高深、比較玄妙的方法。因此對常人來說,自然是云罩霧障,深不可識了。
“夫唯不可識,故弧為之容,”氣功鍛練是一種不易把握的方法,尤其在練功過程中產生的某些現(xiàn)象,更是只能體會,難以言傳,但要勉強地加以形容。
“豫兮其若冬涉川”。氣功鍛煉應循序漸進,緩緩地如冬天渡河,不可急于求成。
“猶兮其若畏四鄰”。氣功鍛煉必須要有一個安謐清靜、沒有干擾的環(huán)境,否則便難以入靜運氣。在練氣功時,必須首先注意四周的環(huán)境。所以他又說:“居,善地。”(八章)
“儼兮其若客”,靜坐練功時,精神與形體合一,外表上形如枯木,毫不動彈,如同恭對賓客一般。
“渙兮其若凌釋”,靜坐時體內的真氣卻周流不息,異常活躍。一旦練功成熟,體內的真氣疏通經絡,血脈和暢,如同春冰融融,渙然將釋。
“敦兮其若樸”,練氣功到了成熟的階段,就能身心交融,形神兼忘,渾渾沌沌,形體孰厚得就象一根未經雕飾的木材。
一旦練功成熟,體內的真氣疏通經絡(資料圖 圖源網絡)
“曠兮其若谷”,氣功過程中所出現(xiàn)的一種成熟的境界。練功久而久之,積以時日,最后渾渾穆穆,達到物我皆忘,在精神上似乎進入了一種空曠幽深的境界。
“混兮其若濁”,練氣功到了一種高級階段,“其息深深”,全身的毛孔都似乎在呼吸,一開一闔,形體內外匯成一氣,如同一股渾厚的濁流在周流不息。
“孰能濁以止,靜之徐清”,經過不斷的練功,真氣蓄積,打通督脈,直達腦海。這種現(xiàn)象氣功家通常稱之為“練氣化神”,“還精補腦沙。經常進行這種自我鍛煉,就能使人的頭腦保持一種清明狀態(tài)。
“孰能安以久,動之徐生”,這是對練氣功的總概括。意即安靜地練功,久而久之,體內真氣越積越多,漸漸地就會不停流動,疏通經絡。
“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是以能敝復成。”老子認為練功養(yǎng)生也不能自滿,只有久久修煉,毫不自滿,才能使日趨衰老的身體重新獲得新的活力,就是“能敝復成”。
本文由騰訊道學根據(jù)《道家老子和古代氣功》一文整理發(fā)布,作者張榮明,選自《體育文化導刊》期刊,1986年第3期。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
來源中國道家養(yǎng)生網 www.tbbhh.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