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到臍,壽與天齊
欄目分類:太極八卦 發布日期:2017-07-02 瀏覽次數:次
“呼吸到臍,壽與天齊”,這是養生學家對腹式呼吸法的高度評價。
所謂"腹式呼吸",即是運用腹部進行的輔助呼吸動作。明代養生家冷謙所著的《修齡要旨》中有:"一吸便提,氣久歸臍,一提便咽,水火相見。"其中就包含了腹式呼吸的養生要旨。
正確而規律的腹式呼吸,為何能起到延年益壽、健身防病的作用呢?
中醫學認為,腹居人體中部,是許多重要經脈循行匯聚之所,脾胃是人體的后天之本,營衛氣血的發源地,人體五臟六腑、四肢百骸的營養,均靠胃所受納的水谷精微來供養。脾胃在中焦,又是人體氣機升降的樞紐。脾胃功能正常,則清升濁降,氣化正常,使機體保持陰陽氣血的相對平衡。腹式呼吸時,隨著腹肌的起伏,加強了氣血的運行,使人體處于松靜自如的最佳狀態,也是經氣運行的最佳狀態,十分有益于身心健康。
現代醫學研究認為,人們在做腹式呼吸時,由于腹部肌肉緊張與松弛交替發生,從而使局部肌肉的毛細血管也交替出現收縮與舒張,由此可促進血液循環,擴大氧氣供給,加快身體新陳代謝產物的排泄,對全身器官組織可起調整和促進作用。另外,腹肌的收縮和放松也是良好的腹部按摩。這種按摩可以促進胃腸運動,改善消化機能,有利機體對營養物質的消化吸收。腹肌又是排便的動力肌,腹肌的收縮有利于排便,故進行腹式呼吸鍛煉有利于防治習慣性便秘。
醫學研究表明,腹式呼吸能增加膈肌的活動范圍,而膈肌的運動直接影響到肺的通氣量,故經常練習腹式呼吸,可以增加肺活量,有助于改善老年人及慢性肺氣腫病人的通氣功能。
有人專門研究過,膈肌每下降1厘米,肺通氣量可增加300~350毫升;進行3個月的腹式呼吸鍛煉,可使膈肌活動范圍增加2~3厘米,堅持做半年后,可增加4厘米。因此可使吸入的氧氣和呼出的二氧化碳大大增加,肺功能得到明顯改善,對于老年肺氣腫產生的通換氣障礙有直接康復效果。
英國著名生物學家巴風認為,人的最高壽命,相當于完成生長期的5~7倍。人的生長期一般都在20~25歲之間完成,按此推算,人的最高壽命應該是100~175歲之間。現實表明,牛、馬以及其它動物均可活到大自然賦予的自然壽命,而人卻只能活到自然壽命的一半左右。
專家認為,人類之所以活不到自然壽命,一個重要的原因是人的呼吸方式的改變。除了人以外,所有的動物均采用腹式呼吸。腹式呼吸的優點是可以充分發揮肺細胞的功能,增大肺活量。人類從學走路起,就形成了胸式呼吸,胸式呼吸極大限制了肺活量,只有肺的上半部肺泡在工作。占全部肺4/5的中下肺葉的肺泡長期閑置不用,易使肺葉老化,彈性減退,呼吸功能減弱,影響機體的抗病力,易患呼吸道疾病,尤其是老年人偶感風寒易發生肺炎等病癥。
歲月流逝催人老,吸吸呼呼煥青春。人欲得健康長壽,不妨常做做腹式呼吸。
腹式呼吸的基本要領是:"思想專一,放松肩部;先呼后吸,吸鼓呼癟;呼時經口,吸時經鼻;呼比吸長,不可用力。"
具體鍛煉方法是:仰臥,按照每分鐘5~6次進行,用鼻吸氣時腹壁隆起;經口呼氣時腹壁下陷。進行腹式呼吸鍛煉要因人而異,量力而行,關鍵在于吸呼氣時腹部的隆陷幅度要盡各人當時的能力,切不可操之過急;由淺入深,每次及每日鍛煉時間自行酌定,一般每日早晚各練習一次,每次10分鐘即可。
我國古代醫家早就認識到腹式呼吸有祛病延年的奇功,創造了“吐納”、“龜息”、“氣沉丹田”、“胎息”等健身方法。
唐代名醫孫思邈對腹式深呼吸尤為推崇,他每天于黎明至正午之間行調氣之法,仰臥于床上、舒手展腳,兩手握大拇指節,距身四五寸,兩腳相距四五寸,數數叩齒飲玉漿(唾液)。然后,引氣從鼻入腹,吸足為止,久住氣悶,乃從口中細細吐出,務使氣盡,再從鼻孔細細引氣入胸腹。這種腹式深呼吸,吐故納新,使人神清氣爽。明代養生家冷謙在《修齡要旨》中寫有養生十六字令:“—吸便提,氣氣歸臍;—提便咽,水火相見。”這十六字秘訣,包含了提肛、咽津、腹式呼吸三種保健練功方法,是祛病健身延年的法寶。
腹式呼吸之妙
人的呼吸形式分為胸式呼吸和腹式呼吸兩種,胸式呼吸主要是依靠肋間肌的收縮來帶動胸廓,從而牽動肺部而進行的呼吸;腹式呼吸指以隔肌的上下運動來擴大和縮小胸腔為主,肋間肌運動為輔而進行的呼吸。兩者相比而言,腹式呼吸彌補了胸式呼吸的缺陷,其好處多多。
一是鍛煉肺泡,增加肺活量。胸式呼吸時肺活量小,肺組織利用率低,只有肺的上半部肺泡在工作,占全肺五分之四的中下肺葉的肺泡卻處在“休息”狀態,呼吸一次約5秒鐘,吸入約50D毫升空氣。這樣長年累月地下去,中下肺葉得不到鍛煉,長期廢用,易使肺葉老化,彈性減退,呼吸功能差,肺活量下降,這樣一來就不能獲得充足的氧,也滿足不了各組織器官對氧的需求,影響機體的新陳代謝,機體抵抗力下降,易患呼吸道疾病,尤其是老年人肺的退行性疾病多侵犯中下肺葉,偶感風寒易發生肺部感染。因此,胸式呼吸不利于肺部的健康。腹式呼吸好就好在,呼吸時隔肌上下活動范圍加大,胸腔容積得到最大范圍的擴展和回縮,呼吸一次約為10至15秒鐘,能吸入1000至1500毫升空氣,最大限度地利用了肺組織,使中下肺葉的肺泡在換氣中得到健康的鍛煉,改善了肺部的血液循環,從而防止肺的纖維化,延緩了老化,保持良好的彈性,提高了肺活量,可使機體獲得充足的氧,隨血液運行而布散周身,并能滿足大腦對氧的需求,使人精力充沛。由于肺功能增強,無形中增強了肺部免疫細胞對塵埃和病菌的吞噬和清除能力,有效地預防了肺部多種疾病的發生。
二是促進腹部運動,防范多種疾病。我們知道,大腹便便的“將軍肚”是孕育多種代謝性疾病的溫床,如能堅持做腹式呼吸運動,隨著腹部凸出及縮回的節奏,可使腹肌得到有效的鍛煉,消除堆積在腹部皮下的脂肪,改善體內的脂質代謝,起到防治血脂異常、動脈硬化、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脂肪肝等病的作用。腹式呼吸時的腹部運動,對整個消化道是種極好的調節,促進胃腸道的蠕動,利于腹腔,腸系膜的氣血運行,增強消化和吸收功能,加快腸道內糞便和毒素的排出,預防中老年人習慣性便秘、內外痔、大腸癌等病。腹式呼吸還可舒肝利膽,改善肝功能,促使膽汁分泌,對脂肪肝、膽囊炎、膽石癥、慢性肝炎等都有很大好處。
三是疏通經絡,健腦安神益智。人體的足厥陰脾經、足少陰腎經、足陽明胃經、任脈、帶脈等經絡通過腹部,遍布著幾十個穴位,尤其是神闕穴(肚臍),是人體先后天經氣運行的樞紐。而腹式呼吸對經絡是良好的鍛煉,有利于經脈的運行和經氣的流通,保持了內環境的穩定。尤其是在做腹式呼吸時,精神專一,意守丹田,在這種禪悅的氣功態下,生命節律井然有序,大腦的興奮與抑制和諧平衡,這對防治神經衰弱、情緒抑郁、失眠等癥大有裨益。
四是改善盆腔血運,增強生殖健康。隨著腹式呼吸時的腹部運動,改善了盆腔內的血液循環,增強了生殖系統的健康。如果將腹式呼吸法中的順式呼吸、逆式呼吸與提肛運動結合起來,更會起到益腎強精、延緩性腺衰老之妙。對防范卵巢、子宮炎癥和男子前列腺增生都有一定的作用。
腹式呼吸之法
腹式呼吸有順式和逆式兩種呼吸方法,順式呼吸,就是吸氣時把腹部鼓起,呼氣時把腹部縮回;逆式呼吸,是指吸氣時將肚子收縮,呼氣時再把肚子鼓起。腹式深呼吸簡單易學,站、立、坐、臥皆可,隨時可行,但以躺在床上為好。仰臥于床上,松開腰帶,放松肢體,思想集中,排除雜念,也可說是進入氣功態。若做順式呼吸時,由鼻慢慢吸氣,緩緩鼓起肚皮,一呼一吸每口氣堅持10至15秒鐘,屏息1秒,然后再徐徐從口中呼出,每分鐘呼吸4次。做腹式深呼吸時間長短由個人掌握,也可與胸式呼吸相結合,這便是呼吸系統的交替運動。如能常年堅持每天做腹式深呼吸1至2次最好。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tbbhh.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