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的升降浮沉
欄目分類:草藥 發布日期:2018-10-22 瀏覽次數:次
升降浮沉,指的是藥性的趨向。升是上升,降是下降,浮是發散,沉是清利。凡升浮的藥物,都主上行而向外,有升陽、解表、散寒等作用;凡沉降的藥物,都主下行而向內,有潛陽、降逆、收斂、清熱、滲濕,瀉下等作用。藥物的升降沉浮的特性,與藥物的氣味、質地輕重有關。
從氣味來說,凡味屬辛甘、性屬溫熱的一類中藥,大多數能升,比如麻黃、桂枝;味屬苦咸;性屬寒涼一類的藥物,大多數沉降,比如牡蠣、大黃。因此中醫有“酸咸無升,辛甘無降,寒無浮散,熱無沉降”之說法。藥物的質地輕重,也決定升降浮沉。花、葉及品質輕的中藥,大多能升浮,比如辛荑花、升麻;果實種子及品質重的中藥,大都能沉降,如枳實、熟地、磁石。但是也不是絕對的,比如花類藥皆升,旋覆花獨降;石類皆降,海浮石獨升。
升降浮沉這一特性為臨床用藥的一大原則,因為人體發生病變的部位,有上下表里、上逆、下陷的差別,在上、在表宜用升浮藥,此如傷寒表證,應用麻黃、薄荷等;在下、在里宜用沉降,比如實熱便秘之證,應用大黃、枳實攻下。病勢上逆者,宜降不宜升,比如肝陽上亢之頭痛,應當用石決明、牡蠣;病勢下陷者,宜升不宜降,比如久瀉脫肛及婦女子宮下垂,應當用人參、黃芪、升麻、柴胡。
另外,中藥的升降浮沉作用,是隨炮制或配伍的不同而轉化。比如酒炒則升,姜制則散,醋炒則收斂,鹽制則下行。在復方中,少量升浮藥物與多量沉降藥配伍時會呈現下降特性;而少量沉降藥物與多量升浮藥配伍時會呈現上升特性。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tbbhh.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