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細說中藥不良反應成因
欄目分類:草藥 發布日期:2018-09-08 瀏覽次數:次
隨著中藥不良反應的報道越來越多,“吃中藥治病不傷身,多吃點兒有利無害”的老黃歷失靈了,讓許多患者不知所措。為此,記者走訪了天津市藥品不良反應檢測中心,專家們道出了中藥產生不良反應的種種原因。
中醫治病常用以毒攻毒的手段,所以一些臨床上應用的中藥,本身就含有毒性。植物類,如半夏、天南星、川烏頭、草烏頭、附子、巴豆、天仙子;動物類,如蟾酥、斑螯、紅娘子、青娘子;礦物類,如砒霜、水銀、雄黃、紅粉。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00年版收載的藥材中,有大毒的40種、有毒的35種、有小毒的20種。
中藥引起不良反應的原因主要有:品種混亂。中藥的同名異物現象嚴重,加之不同地區用藥習慣不同,容易造成不良反應。某醫院在配置中藥制劑時,錯把廣豆根當作北豆根入藥,造成眾多患者中毒。自1993年比利時報道“中草藥腎病”以來,國內醫藥界對中草藥引起的腎臟損害已有所重視。實驗檢測證明,比利時的減肥制劑中的防己是漢防己和有毒的廣防己的混合物,廣防己中含有馬兜鈴酸,是引起腎臟中毒的禍首。
炮制不當。中藥炮制得當可以增強療效,減低毒性,炮制不當則易引起中毒。以朱砂為例,其加工時需要水飛,即不斷加水研磨,才能得到紅色細粉的正品,而現在采用機械加工,使用球磨機研磨后,所得細粉發黑,說明已有游離汞產生,故媒體上不斷傳來中毒反應的報道。
長時間連續用藥。很多中藥服用時間過久,容易出現依賴性和蓄積中毒。如服用朱砂安神丸可以降血壓、安神,但服用過久,可以造成慢性汞蓄積中毒。安宮牛黃丸、紫雪丹、至寶丹等中成藥也含有朱砂,不宜長期服用。
煎煮不當。含有毒性的中藥如烏頭,煎煮時強調久煎,而有些中藥如山豆根,煎煮時間越長,毒性越顯著增加。
個體差異。中醫治病常因人、因地、因時而異。不同種族人群對藥物的反應不同,同一種族人群也存在著個體差異。如服用藿香正氣水,可引起胸悶、寒顫、煩躁不安等癥狀即個體差異。
配伍禁忌與相互作用。許多中藥是不能混用的,否則會產生毒性或嚴重的不良反應。中藥“十八反、十九畏”的配伍禁忌是有道理的,不可忽視。另外,一些中藥服用時也有飲食上的配合禁忌,如地黃、何首烏忌蔥,土茯苓、威靈仙忌茶,鱉甲忌莧菜,蜂蜜忌蔥等。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tbbhh.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