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東坡的養(yǎng)生“寶物”—芡實
欄目分類:道家養(yǎng)生 發(fā)布日期:2016-09-03 瀏覽次數(shù):次
[導語]宋代大文豪蘇東坡到老年仍身健體壯,面色紅潤,才思敏捷,他對很有研究,著有《東坡集》等書。
蘇東坡的“寶物”—
蘇東坡的之道中有一條是吃,吃法頗為奇異:時不時取煮熟的1粒,放入口中,緩緩含嚼,直至津液滿口,再鼓漱幾遍,徐徐咽下。他每天用此法吃10~30粒,堅持不懈。據(jù)說蘇東坡還極喜愛吃用煮成的“雞頭粥”,并稱之“粥既快養(yǎng),粥后一覺,妙不可言也”。
,又名雞頭米、雞頭實,為睡蓮科植物芡的成熟種仁,產(chǎn)于湖南、江蘇、湖北、安徽等地。因其莖上花似雞冠,苞形類雞,故有“雞頭”之稱。
認為,性味甘、澀、平,入脾、腎、心經(jīng),有補脾止瀉、固腎澀精之功,對腎虛遺精、脾虛泄瀉甚效。《日用本草》言其“止煩渴,治瀉痢,止白濁”。《本草從新》言其“補脾固腎,助氣澀精”。《本草求真》言其“味甘補脾,故能利濕,而使泄瀉腹痛可治……味澀固腎,故能閉氣而使遺帶小便不禁皆愈。功與山藥相似,然山藥之補本有過于,而之澀更有勝于山藥,山藥兼補肺陰,而則止于脾腎而不及于肺”。煮為粥糊服食,可“固精氣,明耳目”,是一味平補良方,尤其適合秋季引補。
來源中國道家養(yǎng)生網(wǎng) www.tbbhh.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