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宗海提出"中西醫匯通"的先驅
欄目分類:道家養生 發布日期:2016-08-31 瀏覽次數:次
[導語]唐宗海(1846-1897),字容川,彭州市三邑鎮人。唐宗海是中西醫匯通學派的先驅,對近現代醫學的發展有著不可替代的關鍵作用。
唐宗海
【名家生平】
唐宗海著作較多,其中《中西匯通醫經精義》與《血證論》為其代表作。此二書與《本草問答》、《傷寒論淺注補正》、《金匱要略淺注補正》合刊,稱《中西匯通醫書五種》。此外,另有《醫學一見能》等多種醫藥著作。
唐宗海少時習儒,16歲中秀才,聞名鄉里。唐宗海從青年時代起,開始涉獵醫學,不久后,父親患病,驟得吐血,繼復轉為下血,多方求治無效,數年后亡故。由是痛感自己醫道不精,自此通覽方書,精研醫術,并專攻血證。1879年,其妻馮氏亦患血證,唐宗海擬方投藥,手到病除。而后唐宗海醫名漸響,四里八方求診者不絕,他從不回拒,即使半夜叩門,也“披衣輒往”,而且從不索取報酬。
1884年,唐宗海著《血證論》,次年中舉,其后游學江南,醫術揚名于滬,每有疑證問者,輒應如響,人俱驚為神奇。光緒14年(1888),他中三甲進士,授禮部主事,奉母赴京后醫名大噪,譽滿京華。后寓居滬上,當西學東進時,他認識到西醫、各有所長,力主匯通中西,厘正醫道,便以中國古代醫學理論為基礎,吸取西醫解剖學、生理學知識,撰成《中西匯通醫經精義》二卷,光緒18年(1892)刊印出版,成為中國醫學“中西匯通”先驅者。光緒22年(1896),清廷授其廣西來賓知縣職。翌年,扶母柩返川途中遇川東疫病流行,染病回家,不幸辭世,終年5l歲。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tbbhh.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