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養生之動與靜
欄目分類:道家養生 發布日期:2016-08-21 瀏覽次數:次
道家養生強調陰陽平衡,動與靜即是一對陰陽,"動""靜"平衡方能養生。
在自然界中,一切生命的生發之機,都是從靜態中茁壯的。尤其植物界中的生機,這種現象,更為明顯。一朵花、一粒谷子、麥子等等的種子,都在靜態中成長。
人的生命,經常與活動對等的便是休息。睡眠,是人需要休息的一種慣性姿態,人生往復不絕的生命動能,也都靠充分的休息而得到日新又新的生機。所以老子說:"夫物蕓蕓,各復歸其根,歸根曰靜,是謂復命。"
靜坐與睡眠都起到"靜"的生機作用,只是姿勢不同而已。靜坐的姿勢有許多種,其中盤足曲膝最常見,也最適合大眾練習。
人體猶如植物一樣。一棵樹木,盤根曲折在泥土之下;得到日光、空氣、水,以及土壤的營養,才能生長茂盛。人卻和植物顛倒相反,他的根在頭部,他的土壤就是虛空。人體的兩足,好像人參的枝叉,所以把兩足盤曲起來,等于把一株人參或松枝卷曲成結,使它的生發能力,不致再向外面分散;返歸根本而培養它的本源,因此使其本身更加健壯。所以盤足曲膝靜坐,不但無妨人體的健康,而且從適當的練習開始,對于健康長壽,是絕對有利而無害的。
道在一動一靜之間。道家養生除了有靜功,還有動功,如武當太極拳。太極拳結合了傳統導引、吐納的方法。練習時一方面可鍛煉肌肉,舒筋活絡;另一方面又能透過呼吸與動作間的相互配合,對內臟加以按摩鍛煉,達到強身健體的作用。
人體從外形的四肢八節、筋骨皮到內在的五臟六腑、精氣神,都離不開血液的滋補潤澤。太極拳行功走架,以意導氣,以氣運身,內氣上至百會、下通涌泉、達于四梢,促進了血液循環,還疏通了經絡,血氣運行順暢,加快了循環頻率,大動脈暢通無阻,毛細血管經久不衰,四肢百骸肌膚延緩了老化。
太極拳還有抻筋拔骨的作用,諺曰:"筋長一寸,壽延十年。"太極拳強化周身筋、骨、皮及其內臟各部器官的彈性,亦即柔韌性,對都市白領人群的頭暈、胸悶、頸椎痛、腰痛、手腕痛等亞健康狀態有良好的改善作用。
養生之道,一動一靜,貴在陰陽平衡。靜坐與太極拳,是簡單易行的養生方法,適合長期習練。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tbbhh.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