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棍法分類及棍法搏擊技巧
欄目分類:道家養(yǎng)生 發(fā)布日期:2016-06-20 瀏覽次數(shù):次
常見的棍法有以下幾種
1、上剃下滾:棍從里上削為剃,從外向下削為滾;"上剃下滾分左右"意即從里上削者為剃,反是則謂之滾,故曰分左右。即上來用剃,下來用滾之意也。
2、中直:指練棍要求中平正直。“中直,為棍路之主,中平正直之謂。無論大門小門,身與器皆須成一直線,即所謂子午也。”
3、打翦:"打翦急進鑿""打翦非招架之棍,乃攻擊之棍。非打擊于敵棍未動前之棍,乃攻擊于敵棍已近身之棍,則是打與翦,皆在敵棍上,不在敵身上"。打翦屬進攻性棍法。
4、圈轉(zhuǎn)法:為基本棍法,其法是以己棍棍梢粘纏對方棍梢,或向左劃弧攔開對方棍梢;或向右劃弧格開對方棍梢;或圍繞對方棍梢旋轉(zhuǎn)劃圓,使其棍梢不能逃離。運用此棍時,要求勁力纏綿不斷,沾連粘隨,一得機勢即劈滑對方棍或手。
棍法技巧
用棍搏擊時,要考慮兩棍之長短,量度距離之遠近,計算時間之遲速,明確生死棍的變化,生死門之趨避,老嫩棍之進退,發(fā)力點之控制,回擊點之內(nèi)外。掌握了這些才能算是學到了上乘的棍法,才能在搏擊中得機得勢,巧妙地戰(zhàn)勝對方。
棍法博擊技巧
1、力點
以棍擊人,最有力的地方是在棍尖和離棍尖約一尺內(nèi)的一段棍梢中。這段棍的擊打力量比其它地方擊打力量要大。所以,棍尖和離棍尖一尺以內(nèi)的一段棍梢中的任何一點,都稱力點。敵我雙方搏擊,彼此都想用這一段棍來打?qū)Ψ健?/span>
2、先鋒手
兩手握棍,在前面的手叫先鋒手,棍的力發(fā)自先鋒手,所以先鋒手為發(fā)力點,如先鋒手受傷,力則無從發(fā)出。所以,凡是敵人發(fā)棍攻來,我要避其力點,而制其先鋒手。
3、生死門
向生門閃,就是避開敵棍的力點;若向死門走,即是自己投身于敵棍的力點之內(nèi),自投羅網(wǎng)。當對方發(fā)棍攻來的一剎那間,我要立刻判斷出哪邊是生門,哪邊是死門,應該向哪邊閃避,這需要平時細心研究、練習才能做到。
下面提出一個原則性的判別,即從棍的力點前進的方向來判別,如敵用中平槍刺來,則敵棍尖前進的直線兩側是生門,我可向左閃,也可向右閃。敵用橫掃棍攻來,則順棍尖發(fā)出之弧線的方向力盡點為生門。例如:當敵用橫棍向我左肋掃來,此時我如向左側閃身,則是走死門,迎敵所擊,若向右前方閃避,則是走生門,避力點。
4、生死棍
兩棍交叉,如我棍在敵棍上面,我棍稱為生棍,因為此時棍可以自由靈活攻敵。如我棍被壓在敵棍的下面,則我棍稱為死棍,因我棍受敵棍的克制,不能自由進攻。死棍應采取守勢,伺敵發(fā)出攻勢時才順勢反攻。
5、運轉(zhuǎn)圈點
在與對方相持的過程,為了控制對方,變棍攻敵,往往使用粘纏圈轉(zhuǎn)法,使棍尖作圓周運動。棍尖運轉(zhuǎn)的圓圈大小要適當,如圈點太小,雖然運棍的速度快,但扣擊的勁力不強,如果圈點大大,則運棍的速度緩慢,容易被對方閃避。因此,棍尖運轉(zhuǎn)圓圈的直徑不要超過一尺半。為了戰(zhàn)勝對方,我們應該使棍尖運轉(zhuǎn)的圈點盡量小,而又能發(fā)出足夠的扣擊勁力。需知在能發(fā)出同樣勁力的情況,圈小勝圈大,因為圈小則速度快。
6、控制圈
在與對手對峙時,我把棍尖指向?qū)Ψ剑鴮Ψ降拈W避進退而變,始終使對方落入我棍尖圈擊的范圍內(nèi)。如果我的棍尖不離直徑尺半的圓圈,對方則始終落入我的圈擊范圍內(nèi),這是因為一個“人的胸寬不超過一尺半的緣故。反過來,敵人發(fā)棍攻我時,我要迅速閃身,走出其尺半控制圈之外,才可避免受擊。這就是所謂的“出圈與入圈”。具體他說,出圈是使對方攻來之棍,快到來時突然失去目標,使其進棍落空;入圈就是在出圈之霎時,我趁移步換形之際,同時進棍攻入對方之內(nèi)圈,使對方進攻之棍無法及時收回招架。在這里,當對方的棍攻來,如何使對方的棍落在圈外,這是更重要的一著,此時我縱然攻他不中,也無危險。因為我已出其控制圈,且封閉門戶了,關于出圈有一閃二迫三招架之法。閃,就是對方發(fā)棍攻來時,我閃身移步,走出對方棍的控制圈,并順勢反擊。迫,就是敵棍壓住我棍,我收棍繞身,使己棍靠近自身,我逼步向前,用棍向外逼攔敵棍,使敵棍被阻攔在我棍外面,使對方的棍力點從我的內(nèi)圈變?yōu)樵谖业耐馊Γ瑥亩鈱Ψ降墓荨U屑埽褪菙彻鞴硪呀咏鼤r,我舉棍招架,暫時不反攻,靜而待變,注意其變棍,等敵人再發(fā)出攻擊時方順勢反擊。這是虛招架暗藏伏擊,是以柔化剛,以靜制動,以奇取勝的棍法。我守而不攻,故意示人以怯弱,使敵驕做無備,接連發(fā)棍攻來,使我得以乘其空隙,攻其無備,這是取勝之道。
“棍術在技不在力。凡棍長丈二,手操其中,兩端各空出五、六尺,手動寸許,前后兩端所展開便有尺許,動尺便可及丈。臨敵,身常側立,這樣,要防守的區(qū)域縱有七尺,但手只須在上下左右七寸間展開。所以,力不虛用,握也堅固。挪展身形只在數(shù)尺之地進退閃讓,棍影如山,環(huán)護周身,棍勢如長虹飲澗,拒敵若城壁,破敵若雷電。
棍法功力訓練
1、陰陽圈的練功方法:站立于大樹下,以虛實步握棍(槍),先練陰圈,后練陽圈,繼而陰陽合練。以陰圈為例,握棍(槍)后,棍(槍)頭靠樹身,右手攪陰圈,使棍(槍)頭刮樹身出針棍,移左步續(xù)練,然后,換陽圈,仍以此法練習。或練一陰圈后,換一陽圈,如此反復練習。此法為練圈力之要法,為棍(槍)最重要的功法練習。
2、揭石滾功的練習方法:置一大石滾,重20千克、30千克、50千克不等,石滾中鑿一個比棍(槍)頭稍大的孔。練習時,棍(槍)頭插入石孔中,用力挑揭。此法既能練眼明手準,又能練出腕力與臂力。
3、打目標:白天或夜晚,燃香數(shù)支,插在地上或墻壁上。以點棍(槍)、針棍(槍)等法,擊打點燃的香頭,要求將火頭迅速打滅,而不損壞插著的香。此法可以練習擊棍(槍)的準確性。
4、挑禾把:在收獲季節(jié),將田間禾苗捆扎成把,以棍(槍)梢插入,隨即以各種棍(槍)法,刺擊并拋出。此法可以作為各種棍(槍)法與身法的輔助練習方式。
5、扎人像靶:在墻壁上畫一人體(也可以做一人體靶,立在地上),標上頭與胸腹部以及四肢等處的關鍵穴位,以各種棍(槍)法擊打。此法可以提高出棍(槍)準確度和對人體各部穴位的熟悉程度。
6、練重用輕法:在平時的訓練中,可以加重練習用棍(槍)的重量,或者在棍(槍)尖吊磚塊或大小沙袋,兩手平端,單手平端或反復扎槍,作各種技法的練習。在實戰(zhàn)或表演時,可以換用重量較輕的棍(槍),速度可短期陡增。此法可以加強手臂力量和提高運棍(槍)速度的練習。
空手奪棍制敵術
抓棍側蹬——空手與持棍兇徒對峙,敵棍自上而下欲擊我頭部,我立即右轉(zhuǎn)身,右手由外側接握棍上段,接著右手下拉,左手抓棍,左腿屈膝橫抬,隨之雙手向前拉棍,左腳側蹬敵肋部。
抓棍下壓——空手與持棍兇徒對峙,敵棍自上而下欲擊我頭部,我則立即右閃身,右腳上步,左手向上接抓敵棍上段,同時下拉,右手鉗住敵右腕,隨之右手向后猛拉敵右臂,左手握棍下壓其右臂。
抓棍頂襠——空手與持棍兇徒對峙,敵棍橫擊向我腰,我左腳立即向前上步,左手接抓握棍同時用右勾拳擊敵下頜,隨之抬右膝頂撞其襠部。
蹬棍踢襠——空手與持棍兇徒對峙,敵棍橫擊向我腰,我左腳立即上提蹬敵棍中段同時伸直左腳,隨之左腳落地右腿彈踢敵襠部
來源中國道家養(yǎng)生網(wǎng) www.tbbhh.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