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武當派楊式葉家拳
欄目分類:太極拳 發布日期:2017-08-01 瀏覽次數:次
全稱武當楊式葉家拳,或楊式葉大密架太極拳。創始人葉大密先生出生于溫州武術醫學世家。家傳葉家拳原系少林外家一脈。葉大密行醫滬上期間,拳、醫均曉有名聲。楊澄甫早年闖蕩江湖,均由楊氏家人田兆麟(傳系楊露蟬收養的孤兒)陪同。時逢楊澄甫受傷,田帶少公子楊澄甫找葉大密療傷。葉大密妙手回春,楊澄甫無以回報。葉大密說:楊家拳有寶貝,能否以拳相送?而此時,楊澄甫自知拳藝未精,尚未公開收徒,遂由田兆麟代為傳授。(葉大密沒有拜楊或田為師的原因在此。而葉大密始終稱田為先生。)
田兆麟傳葉大密為楊式中架拳,屬楊健侯一脈。葉大密學會128式楊式中架套路后,勤學苦練,然不得要領,于是開始修煉佛教密宗,改名大密,苦修婆羅門心法(瑜珈的早期基本功法)。并以婆羅門心法禪悟楊式太極拳。葉大密拳路開始由外家轉內,得益于密宗。
逢武當三俠之一李景林來滬,葉大密拜李景林為師,學武當刀、劍、棍、拳術。葉大密與楊家既無師承,固無約束。他以為太極拳源出武當,遂將所學武當刀、劍、棍、拳術融會于楊式中架拳。此后,葉大密漸入內家拳殿堂。
之后,葉大密在滬上開設“武當太極拳社”。鄭曼青、黃景華、濮冰如、濮秋丞、張叔和眷屬、金仁霖等從其學。時楊澄甫來滬授拳,葉大密介紹鄭曼青、黃景華、濮冰如、濮秋丞等從楊澄甫學拳。
解放后,葉大密任上海圖書館館員。從事醫術和太極拳研究。晚年拳風大變,與早年所授之葉家拳風格迥異。
晚年冊定的楊式葉大密架太極拳有以下幾個特點:
1、拳的套路編排仍以楊式中架拳為基礎;
2、每定式之間的過渡動作復雜,一式相當于其它楊式拳3-5式,且折迭分明,起承轉合交代清楚,以腰帶動肩、肘、腕、指、膝、踝(大軸帶小軸)運動鮮明;
3、每一動、每一招均講究肩、肘、腕、指的勁路順暢(形體上有婆羅門心法蛇動的痕跡);
4、講究三田合一,講究過三橋 (道家內功);
5、刀劍棍棒味在拳中體現明顯(俗稱:手中有東西);
6、每招式中,氣血與勁路走向明顯,沒有其它楊式拳那樣含蓄。
7、教學方式:一招一式的學,反復不定的重復學(第一節拳十來個動作,我學了六年,且每年都有不同的感受),推手與招式同時學。重視喂勁。
8、輔助練法:無極樁 貓步 定步打拳 反方向打拳 躺在床上意念打拳 初學可快打 日后速度放慢 意念放長。
全國習練本門拳法的人不多。而習練者多少皆有所成。主要分布在上海、溫州、嘉興、黃山、廣州等地。
(此拳系武林中的少數民族,習練者不多,研究者更罕。此拳目前傳授者皆有所成且不保守。歡迎大家補充)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tbbhh.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