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當熊門七心活氣功功理功法(一)
欄目分類:太極拳 發布日期:2017-07-29 瀏覽次數:次
七心活氣功,是傳統的動功功法。本功法運動量大,更適宜青少年鍛煉。
第一節 準備動作
準備動作又稱“平氣”動作。具體做法:兩腿直立并攏,兩手自然下垂放腿側,身軀正直,身心俱要放松,兩目平視。兩手握拳,拳心向上,兩拳并排置于二兩乳下,拳尖相對。然后兩拳向兩側平劃分開,并同時吸氣,拳心仍向上。接著收拳輕擊兩脅,擊時拳心仍向上,并同時呼氣(圖2—1)。呼氣后,由拳變掌自兩脅向下分開,邊吸氣。兩掌邊向外上緩慢劃圈,上舉超過頭頂,兩掌心相對。然后兩掌心向下,指尖相對,慢慢將雙手降至小腹前,同時慢慢將氣呼出(“活氣功”整個過程,只有這一動作柔慢呼氣)。在慢呼氣同時兩腳自然分開,站成內八字,與肩同寬或稍寬些(圖2—2)。做任何一功之始和收功,都要作此準備動作(也稱平氣動作),正六把有點不同(詳后)。
第二節 正七功
一功:氣行下丹田(小腹區)
準備動作后,左手叉腰,四指緊貼腰部,拇指朝前,虎口向下,右手伸向右側,掌心向下,掌背與肩平,上身也右側微仰,眼望右手指(圖2—3)。接著右手往下壓,同時吸氣,彎腰。右手繼續下壓,繞過兩腳尖,從左側上來,變掌心向上,經左至頭左上方,掌心朝前變手指為虎爪形用力帶于右耳邊(同耳平),同時呼氣(圖2—4)。連做七至十次,換右叉腰,動作同前,次數要相等。
要點:彎腰時兩膝不能曲。
二功:氣行上丹田(胸部)
平氣后的雙手仰掌端平往上托至頭頂前,接著帶下左耳邊(同一把一樣,但此把雙手齊帶),同時呼氣。然后右掌變熊掌,左掌變鷹爪狀。下身不動,上身左轉,右手亦向左轉與肩平,左手向右后轉。然后左右手同時向右側甩動,兩手平右肩,手心向下。隨即向前彎腰,胸部向前下方。帶動雙手掌下壓,掌心向下,貼近地面時兩手下垂成鷹爪狀,同時吸氣(圖2—5)。吸氣后上身緩緩直起,兩鷹爪手緩緩拉上至頭頂,之后又向兩耳旁用力打帶,與耳平行,掌心朝前成虎爪狀,同時呼氣(圖2—6)。呼氣畢,換左手變熊掌,右手變鷹爪狀,重復上法。左右手交替輪換鍛煉,時間不論,適可而止。
要點:彎腰吸氣時兩膝不能曲。
氣行背路(背部、腰部)
三功:氣行背路(背部、腰部)
平氣時兩腳平攏、雙手向兩側伸展與肩平,掌心向下,下蹲吸氣(圖2—7)。接著兩手握拳,拳心向上,兩肘緊貼胸部,拳頭須平攏、右腳朝右側移成弓箭步,兩手端平,自左側方向起轉動(旋轉),同時挺胸并稍后仰(圖2—8)。兩肘以兩脅為點,由上往下旋轉三至四次后,左腳向右腳靠攏立正,同時做平氣動作。轉換左側左弓步,呼吸動作一樣。左右側各做三至四次即可。
要點:此節全靠閉氣。
四功:氣行四肢
平氣動作結束在呼氣的同時,左腳移向左前方與肩寬,左手握拳,拳心向上,貼近左小腹處;右手五指自然并攏,往右側甩動;彎腰向右轉90度,然后右手甩擺至左腳尖,此時始吸氣,胸部也轉向正前方同時直腰挺胸(圖2—9),掌心朝前。掌指朝天,眼看右掌;接著右掌變握拳,小臂回至右肩旁。拳尖朝下。猛朝左膝前打,同時呼氣(圖2—10)。右拳又變掌向右側甩動,如前法重做第二次,連續七至十次,屏氣收左腳,換出對側手腳亦如前法做七至十次.次數要相等。
要點:吸氣和呼氣時兩膝不能曲。
氣行四肢
五功:氣行頭頂(本門稱頭頂為天平)
立正姿勢,平氣動作后上身向前傾斜,前額頂觸物面(墻壁、樹本均可),兩手自然下垂成鷹爪(圖2—11),掌指朝上,小臂抬起。鷹爪提至同耳高,兩手翻掌由上向后下方猛插,兩足跟著地,同時呼氣(圖2—12)。反復多次鍛煉,適可為度。
要點:動作、呼吸節津要均勻,莫太快。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tbbhh.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