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無德不養道”——論修煉與修德
國學資訊2016-06-23
從道家學說來解釋,人的先天真性,本與太虛同體,清靜潔白,空洞虛無。降生之后,產生種種后天妄心,如云遮月,蒙蔽真性,造成修道障礙,念想難除,妨害道修。修德的目的,從靜修的角度來講,是要培養個人謙虛、柔和、忘我、不爭的坦蕩胸懷,凈化心靈,去妄歸真,再去下功,則入靜易而進功深,所謂:德正則心安,心安則炁順。相反,若無修德之熔煉,則心神不清,性地不純,如此心態,去做修煉功夫,無異沙地造廈。 所以修煉強調修德,無德不養道,乃與…
-
朗誦:安然上路
國學資訊2016-06-23
無論前路驕陽似火,還是荊棘密布, 我亦從容不迫,安然上路。 歲月風霜,只是蒼老了容顏, 不曾改變夢想的遙遠。 活過,正因為我坦然無愧的活過, 所以才了無遺憾。 活過,正因為曾在苦難中跋涉, 所以今天身臨苦難才面無懼色。 無論前路風云變幻,還是萬丈溝壑, 我亦風雨無阻,安然上路。 歲月無痕,封存了快樂悲傷的記憶, 不曾撼動今生無怨無悔的抉擇。 活過,正因為我曾精彩的活過, 所以在當下知足而樂。 活過,正因為我曾傲立于蕭瑟的寒風, 所以才無畏無懼今生無…
-
朗誦:處事良言
國學資訊2016-06-23
人生一世用計謀, 不如苦下死功夫。 庭院栽就棲鳳竹, 是非不聽自然無。 若無遠慮必近憂, 知足常樂終不辱。 但能憶起當年志, 世事如云任卷舒。 欲求生富貴,須下死功夫。百年成之不足,一旦壞之有余。人心似鐵,國法如爐。善化不足,惡化有余。水太清則無魚,人太緊則無志智。知者減半,省者全無。 在家從父,出嫁從夫。癡人畏失,賢女敬夫。是非終有日,不聽自然無。寧可正而不足,不可邪而有余。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竹籬茅舍春光好,道院僧堂…
-
淺析月份牌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
國學資訊2016-06-23
摘 要: 中國傳統文化的巨大魅力與它無處不在的廣博性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各種藝術形式。月份牌在傳統美學審美追求下也不可避免地受其影響,表現在心理方面對傳統的審美經驗的延續,形式方面對傳統美術形式的繼承。 月份牌是上個世紀初產生于上海這個半殖民地商埠的特殊藝術品種,后來推廣到沿海各大城市,成為當時民間接受現代文明生活宣傳的最大眾化繪畫出版物。作為外來藝術形式的月份牌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是無意識的,也就是說傳統文化是先于月份牌…
-
朗誦:不再抱怨
國學資訊2016-06-23
不再抱怨,不再抱怨風雨飄搖,食不果腹的童年, 正是那童年未曾泯滅的良知伴我走過了生命中最寒冷的冬天。 不再抱怨,不再抱怨童年上學的那條泥濘的小路彎彎, 正是那條泥濘的彎彎小路讓母親給予我無盡牽手的溫暖。 不再抱怨,不再抱怨老師對我恩威并重的指責與規勸, 正是恩師那慈父般的嚴厲讓我有了敢于承擔責任的雙肩。 不再抱怨,不再抱怨父母,扼殺了我那純真的初戀, 正是他們智慧的牽引才讓我不曾揮霍我那珍貴的青春少年。 不再抱怨,不再抱怨雙親不曾給我…
-
朗誦:大象無形
國學資訊2016-06-23
孰讀世間書, 輔佐萬戶侯。 道行日月與大地, 摧枯亦納朽。 大智不露慧, 大計不顯謀.。 猛獸將搏皆俯首, 圣人將動現愚色。 事在不可聞, 勝在不可知。 鷙鳥將擊必斂翼, 功高德深渾不覺。 大智不智,大謀不謀,大勇不勇,大利不利,利天下者天下啟之;害天下者,天下閉之。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也。取天下者,若逐野獸,而天下皆有分肉之心。若同舟共濟,濟則皆同其利,敗則皆同其害。然則皆有以啟之,無有閉之也。 無取于民者,取民者也。無取于國者,取國…
-
家是心靈的港灣
國學資訊2016-06-23
人,總有脆弱的時候,并不需要太多的浪漫和語言。累了,有一個擁抱可以依靠;痛了,有一句懂得可以舒緩。即使兩兩相望,也是一份無言的喜歡。即使默默思念,也是一份踏實的心安。 人,總要有一個家遮風避雨;心,總要有一個港灣休憩靠岸。最長久的情,是平淡中的不離不棄;最貼心的暖,是風雨中的相依相伴。幸福,就是有一個讀懂你的人;溫暖就是有一個愿意陪伴你的人。 家,很平淡,只要每天都能看見親人的笑臉,就是幸福的展現;愛,很簡單,只要每天都會…
-
朗誦:大漠胡楊
國學資訊2016-06-23
常常在塞外荒漠中徜徉, 心隨遠古傳說在回響。 多少人曾涉足其間, 而今只見靜靜臥倒的胡楊。 常常在生命的沼澤中渴望, 內心隨夢想張開翅膀。 千古榮辱興衰皆去, 我愿像蕭瑟的胡楊靜臥高崗。 常常在屈辱中漸漸淡忘, 意隨雄鷹在藍天上自由翱翔。 清風傲骨終生相伴, 感激恩人們讓我變成了一棵胡楊。 …
-
何謂“三教九流”
國學資訊2016-06-23
【出處】: 宋趙彥衛《云麓漫鈔》卷六:(梁武)帝問三教九流及漢朝舊事,了如目前。 三教九流一般被理解為各色人物和各色行當,并泛指舊時下層社會闖蕩江湖從事各種行業的人。在我國古代白話小說中的三教九流一詞,往往含有貶義。其實,三教九流本來并沒有這樣的貶義,而是泛指宗教和學術的各種流派。 在漢朝時,漢儒將夏尚忠,殷尚敬,周尚文稱為三教,也有將儒家的施教內容稱為三教的。 在佛教傳入中國之后,三教通常是指儒教、道教、佛教,這個說法…
-
生命,是一樹花開
國學資訊2016-06-23
生命,是一樹花開,或安靜或熱烈,或寂寞或璀璨。日子,就在歲月的年輪中漸次厚重,那些天真的、躍動的、抑或沉思的靈魂,就在繁華與喧囂中,被刻上深深淺淺、或濃或淡的印痕。 很欣賞這樣一句話:生命,是一場虛妄。其實,經年過往,每個人何嘗不是在這場虛妄里跋涉?在真實的笑里哭著,在真實的哭里笑著,一箋煙雨,半簾幽夢,有許多時候,我們不得不承認:生活,不是不寂寞,只是不想說。 于無聲處傾聽凡塵落素,漸漸明白:人生,總會有許多無奈,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