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徽宗花鳥畫中的道教意識
武當傳說2017-04-22
趙佶《芙蓉錦雞圖》 宋徽宗趙佶的統治思想是以儒家為表、道教為本,他尊崇道家的讖語、聽信亂臣的讒言。他一生都沉溺于掌管宮廷各類藝事,并將大量的精力花費在書畫創作上。他的繪畫,有一些是為藝術而藝術的產物,有一些是以藝術手段進行政治祈禱,這必然與宗教發生了聯系。 崇道為本的統治思想 趙佶(1082-1135年)出生于元豐五年的宋宮里,其生日正是農歷五月五日端午節。其母在懷他之前,其父神宗曾去秘書省賞閱南唐李后主的肖像,生趙佶時,神宗…
-
一年中的道教節日
武當傳說2017-04-22
道教以與自己信仰關系重大的日子和所奉神靈、祖師之誕辰日為節日。某些重大節日,將舉行盛大齋醮,以示慶祝。 正月 初一日天臘之辰 初三日郝真人圣誕 孫真人圣誕 初五日孫祖清靜真人誕 初九日玉皇上帝圣誕 十三日關圣帝君飛升 十五日上元天官圣誕 十九日長春邱真人圣誕 二月 初一日勾陳神圣誕 劉真人圣誕 初二日土地正神誕 姜太公圣誕 初三日文昌梓潼帝君圣誕 初六日東華帝君圣誕 十三日葛真君圣誕 十五日太上老君圣誕 十六日天仙娘娘圣誕 十八日玉陽…
-
“鬼節”的由來和注意事項
武當傳說2017-04-22
中元節祭祖 相傳,每年從七月一日起閻王就下令大開地獄之門,讓那些終年受苦受難禁錮在地獄的冤魂厲鬼走出地獄,獲得短期的游蕩,享受人間血食,所以人們稱七月為鬼月,這個月人們認為是不吉的月份,既不嫁娶,也不搬家。 鬼節、中元節與盂蘭盆節 七月十四/十五日包容的節俗比較復雜,既是民間的鬼節,又是道家的中元節,佛教的盂蘭盆節,僧道俗三流合一。道教有所謂天官、地官、水官,合稱三官,這三位是玉帝派駐人間的代表,每年都要考察人間的善惡…
-
重陽登高的道教文化淵源
武當傳說2017-04-22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在道教傳說中,多選擇九月九日“升天成仙”,因為道家認為這一天清氣上揚, 濁氣下沉,地勢越高,清氣聚集越多,,人就可以乘清氣而升天。 中華民族的始祖軒轅黃帝就是在這一天乘龍升天,著名的五斗米教的創始人張道陵也是在九月九日重陽節這天升天成仙的。就在道陵受號的同一天, 其妻孫夫人,與天師在間中云臺白日升天,位于上真東岳夫人。無獨有偶, 東南沿海各地尊奉的海神媽祖,也是這一天升天。媽祖,名林默, 生前…
-
當史詩遭遇敏感詞
武當傳說2017-04-22
《止殺令》劇照 趙友亮飾丘處機(圖中間者) 武俠小說對于傳承古典文化的很大功勞,國人知道“丘處機”這個名字基本都靠金庸的《神雕英雄傳》。當年長春子丘處機偶然路過牛家村,以漢人銘記于心的靖康年號為郭靖、楊康取名,而其人在金庸筆下豪邁狂放,成了一個穿著道袍的仗劍豪俠。 但武俠這個類型又往往簡化了歷史和歷史觀。其實《射雕》的歷史背景十分復雜,郭靖等人生于南宋、長于蒙古而后縱橫在蒙古、南宋、金等多個政權統治下的地域中都不用辦護…
-
遠離塵境,棲寓縹緲:中國著名道教建筑一覽
武當傳說2017-04-22
青城山道教建筑局部飛檐 道教是中國的本土宗教,起源于民間巫教和神仙方術。從殷商時期的敬天法祖,戰國時期的方士丹藥,秦漢時期“老莊”(老子和莊子)思想與巫術等結合起來形成的所謂“黃老”學說,到東漢張道陵(即張天師)創立“五斗米道”,道教才最終形成。道教奉老子為教主,借用老子的哲學思想,以《道德經》為主要經典。 由于道教發源于民間,最早的活動場所主要在山區,因此那時的道教建筑只有洞、石室、靜室、大堂、山居、草堂、義舍等民…
-
江蘇省首屆道教音樂會 徐州音樂廳隆重舉行
武當傳說2017-04-22
9月20日,江蘇省首屆道教文化藝術節開幕式在徐州音樂廳隆重舉行。徐州市道教協會會長王中華主持開幕式,徐州市政協副主席張引、省道教協會會長楊世華分別致辭,省宗教局副局長沈祖榮宣布文化藝術節開幕。開幕式結束后,舉行了以“天和之音”為主題的道教文藝匯演,全省各地的道教音樂界的朋友演出了10余個精彩紛呈的節目,為現場1000余各界觀眾奉獻了一場盛大的道教音樂盛典,贏得了觀眾的陣陣掌聲。 …
-
呂洞賓內功修煉秘訣:修命、修性百字碑
武當傳說2017-04-22
《修命百字碑》轉自唐子(中國國家書畫院副院長)博客 修性百字碑 本性好清靜,保養心猿定。酒又何曾飲,色欲已罷??財又我不貪,氣又我不競。見者如不見,聽者如不聽。 莫論它人非,只尋自己?9僦脅幌得較縷拘判小?遇有不輕狂,如無守本分。不在人彀中,免卻心頭悶。 和光且同塵,但把俗情混。因甚不爭名,曾共高人論。 修命百字碑 養氣忘言守,降心為不為。動靜知宗祖,無事更尋誰? 真常須應物,應物要不迷。不迷性自住,性住氣自回, 氣回…
-
道教習俗:道門葬禮
武當傳說2017-04-22
放水燈 道教從一開始形成,就從事或參與葬禮。以後道門葬禮,或者說道教對葬禮的參與,成為中國民俗的一部分。中國人重視養生送死。儒家所說的慎終追遠,就是重視死亡與追念先祖的連接,要求通過一定的儀式加以表現,也加以強化其間的觀念。儒家的禮儀,比較具備理性色彩,而民間以及上層社會,都有一些帶有宗教性的儀式。其中主要是讓亡靈得到安寧,同時要人鬼分途,死亡的陰影不再籠罩活人,保證活人的平安。同時,古人又重視死者的亡靈能夠上天堂,…
-
扶乩占問吉兇的起源:正月十五迎廁神紫姑
武當傳說2017-04-22
元宵夜扶乩迎紫姑 扶乩又寫作扶箕、持鸞,也稱降筆。系用兩人或一人扶住一種架子,在預設的沙盤上寫出文字或圖形,并作出解釋。凡道經的撰寫,與神仙的問答都常采取此法。民間的參與則主要是占問吉兇,請神仙佛祖予以排憂解難。扶乩曾經在全國各地都很興盛,目前則主要在臺灣、香港等地的道觀中仍舊存在和活動,其它尚未進入道教系統的民間神廟、鸞堂,也有相當數目。 扶乩起於民間請紫姑的活動,大約從南北朝起就已出現,而唐宋以後愈益興盛。據南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