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備于理:人壽在自養
欄目分類:丹道修煉 發布日期:2017-05-17 瀏覽次數:次
曹操“人壽在自養”說
神龜雖壽,猶有竟時。
騰蛇乘霧,終為土灰。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盈縮之期,不但在天;
養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注釋
○神龜:傳說龜通神靈,能活幾千歲。
○壽:長壽。
○竟:盡,完結。
○騰蛇:即“螣蛇”,是中國民間傳說中的一種能飛的蛇,中國古代文獻中有許多這方面的記載,稱為“神獸”。《爾雅·釋魚》中亦有提及“螣”即“螣蛇”,東晉郭璞為其作注,指螣蛇為“龍類也,能興云霧而游其中”。螣蛇一詞典出于《荀子·勸學》“螣蛇無足而飛,鼯鼠五技而窮”,指螣蛇雖然無足,卻比多技的鼯鼠更能騰云駕霧,游走空中。
騰蛇乘霧終為土灰(資料圖 圖源網絡)
○驥:良馬;千里馬。
○櫪:馬槽。
○烈士:壯烈之士;指稱有雄心壯志的人。
○盈縮之期:這里意指人的壽命長短。盈:滿;長。縮:減;短。
○不但:不僅是;不只是。
○天:天命;天意;先天決定了的。
○養怡:保養身心健康。
○永年:長久之年。指高齡長壽。
○幸甚至哉:非常幸運,非常快樂。
○歌以詠志:以詩歌來賦詠志向。
譯文
龜通神靈壽命雖然很長久,但也還有生命終結的時候。
螣蛇盡管能乘霧飛行天空,終究也會死亡化成為土灰。
良馬年老仍堅持不離馬棚,雄心壯志還是那日馳千里。
志向遠大抱負堅定的人士,奮發進取之心永不會息止。
人壽命長短在于本人自己,并不只是由上天決定限期。
只要自己調精心怡養身心,任何人都可益壽而能高齡。
年過半百如此健康太幸運,用歌唱來表達壯志和開心。
養生旨要
曹操作為一代杰出政治家、軍事家,他的詩歌主體通貫的內容是描述漢末動亂的社會現實,表達他統一天下的理想,抒發對時勢的焦憂和艱辛的慨嘆,其中也有關涉人生、世理的思考,比如,這首詩就有對人之晚年如何觀世、處世,如何對待福壽、養生的思考和議論。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資料圖 圖源網絡)
漢建安十二年,即公元207年,53歲的曹操率領大軍去征伐當時被視為東北大患的烏桓。在中國歷史上,這是曹操統一北方大業中的一次重要戰爭。遙遙遠征途中,他老當益壯,充滿激情,(207),曹操率領大軍征伐當時東北方的大患烏桓。這是曹操統一北方大業中的一次重要戰爭。遠征途中,他寫下了一組樂府歌辭,總題為《步出夏門行》,包含《觀滄海》、《冬十月》、《河朔寒》(亦作《土不同》)、《龜雖壽》,共5個部分,音樂曲調是一個整體,然歌詞均可以獨立成篇。
曹操這首詩,富有哲理,闡發了自己的人生態度,也道出了養生真諦。他認為人的壽命,是與天有關系,又不完全由天決定,只要人們能夠注意保養自己的身體,調理好心態,就可以延年益壽。曹操既認定人的壽命與自然屬性有密切關系,然而更看重并強調在壽命問題上人自身的主觀能動作用。否定古來人們信奉的“死生有命,富貴在天”的迷信論與悲觀調,這種樸素的、辯證的唯物主義人生觀,不僅推動了人類不要完全依賴于天的認識論的傳播,也大益于人類自身保健和養生的科學認知。他抒情的詩歌,闡釋人生話題,既表述自己不信天命的觀念,積極樂觀的豪情,人定勝天的壯志,老當益壯的心態,又給人一種親切溫馨之感,一種樂天生活之勸,一種奮斗不息之勸。
(本文由騰訊道學根據《中華養生通鑒》(寧業高編著)整理發布,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安徽省大別山文化研究院編印。)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tbbhh.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