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時知機:《陰符經》與丹功修煉
欄目分類:丹道修煉 發布日期:2017-05-03 瀏覽次數:次
丹道修煉非一朝一夕之功,乃日積月累,循序漸進、逐步上升的。由煉精、煉氣、煉神,直至精氣神合而為一,獲得從后天入先天,由氣功而丹功的長期修煉而成的。有的在明師指導下進展迅速;有的皓首窮經,勞而無功;有的甚至誤入歧途,走火入魔。其差別如此之大,關鍵是什么?一者是否有明師指導,這是丹功修煉的關鍵;其次是不能急于求成,計日行功,欲速則不達,反而會進入誤區。三是要窮理實修,持之以恒,從而建立起成功的信心,久之自有成效。“水到渠成、薪多肉爛”,乃自然之理也。
褚遂良《大字陰符經》(傳)原色版 紙本
一、盜者,道也
古云:“盜者,天地之道也”。這里講的意思是:天地之道是在一個漸進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地按照事物自身內部的發展規律而自然地進行著的。同樣的在丹功修煉中,也還是要順其自然按照真氣運行的規律來進行。如此“慎于秘,不著于象;行于密,不顯于機”,就能在實證中逐步地掌握修煉的要領,探索出真氣運行的規律,以符合天地之道的運行了。《陰符經》在講到天地、萬物與人之間的相互盜機時說:“天地,萬物之盜;萬物,人之盜;人,萬物之盜。三盜既宜,三才既安。”就是指的三者的關系,要處置適當,各得其宜,就能使相互間處于協調平衡的狀態,而各安其位了。這里的“盜”,用鬼谷子的話來說,是“彼此不覺知,但謂之神”。
二、觀執之道,在于識時知機
《陰符經》云:“觀天之道,執天之行,盡矣”。觀執之道,就是掌握自然運行的規律。按照這個規律辦事,就會獲得成功,反之就會失敗,所以言“盡矣”。《玄微心印》講:“盡之之道,在于知時。”時者,機也。張果認為《陰符經》講的就是“體天用道之機。”“得機者,萬變而愈盛,以至于王;失機者,萬變而愈衰,以至于亡。”從道教“身國同構”的觀點看來,得機者在不斷的發展變化中而愈加強盛,終而至于取得完全的勝利;反之,失機者,則萬變而愈衰,終而至于失敗,直至滅亡。這就可見時機的重要了。
張果在注釋《陰符經》題目主旨時講:“觀自然之道,無所觀也。不觀之以目,而觀之以心。心深微而無所不見,故能照自然之性,性深微而能照,其斯之謂陰。執自然之行,無所執也。故不執之以手而執之以機。機變通而無所系,故能契自然之理。夫惟變而能契,斯謂之符。照之以心,契之以機,而陰符之義盡矣。”這里的“盡”,是指人們的心性、元神,深微而無所不見,故能觀照、體悟真氣運行的規律,然后按照這個規律去執行。但不執之以手而要執之以機。這就要在實修中掌握時機——實即氣機動靜變化的轉折點——以契合自然之理。所以“照之以心,契之以機”,就可以在應事治身中“觀其時而合其符,察其機而應其事”,那就能掌握靜功修煉的主動權了。
《悟真篇》云:“鉛遇癸生須急采,金逢望后不堪嘗”,講的也就是時機。所以在實修中要求:無氣時,要以汞求鉛;氣住時,要收歸丹田;交合時,應采取運轉;還原時,要聚火燒煉。總之,什么時間在哪個部位,怎樣掌握真氣的運行起止,這就要“識時”了。修真之士,久煉而不見功者“以旺時不收,損時不補;散時不聚,合時不取,無時不求,還時不煉,不知交會之時,又無采取之法,蹉時亂日,不見尺寸之功。”皆因不識時而失機也。
三、內丹火候的時機
胡孚琛的《道學通論》中講:“內丹火候所用的時辰,是人身這個小天地里的時辰,實是藥物在體內運行的部位、景象的代號。”真氣運行到人身的什么部位,有什么特定的景象,那就是內丹運行的時辰了。在關鍵時期的特殊景象,就叫“機變”。如內丹大藥生時,六根震動之象:丹田火熾,兩腎湯煎、眼吐金光、耳后風生、腦后鷲鳴、身涌鼻搐。這是由小藥而大藥、由外丹而內丹逐步積累至大丹生時之特殊景象,也就是由量到質的度量關節點。大藥采取之后,就是過關服食,煉氣化神,進入十月養胎之功了。
李筌在注釋《陰符經》“九竅之邪,在乎三要”時講:“九竅皆邪,不足以察機變。其在三者,神、心、志也。機動未聯,神以隨之;機兆將成,心以圖之;機發事行,志以斷之。”這個過程就是講,在行功中怎樣掌握氣機動態發展的規律。當修持者在一念不生、其氣清徹,進入物我兩忘之時,氣穴起息,狀如爐煙,此乃活子內現之景,說明氣機開始暗中發動,但尚無明顯跡象。此時必須“神以隨之,察其機變。”當氣機啟動,自無而有,自虛而實,行者“微覺有身”繼而“覺氣通流”,甚至“氣機洋溢”,此時“機兆將成”當心以圖之。”應急采取“忘火聚物”、“存無守有”之策。當氣機由“隱顯莫測”進而“萬象羅列”之時,應“聽其長消,順其自然”之勢,陰陽二氣在泥丸交合之后,氣機開始從乾頂下降,此時則應“斂藏神氣,以保真陽”,進而“無人無我,攢簇藥物。”最后“陰盡陽純,歸于混沌,”自然“收斂中宮”,氣歸元海壽無窮也。
上述功法的關鍵是:心神寂靜,端坐不動,真氣自會在真意導引下進行周天運轉,從而達到感而遂通的效果了。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tbbhh.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