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掩手肱拳”式如何才做得好?
欄目分類:太極八卦 發布日期:2017-08-10 瀏覽次數:次
66式太極拳的“掩手肱拳”式吸收陳式太極拳的動作編入。手法上有2次折疊,由前招“摟膝打捶”式開始,重心后移,右腳外撇,左腳內扣,面向南偏東成右橫襠步。同時右拳向后抽回經腰向右后上方劃弧翻拳心向上,左手亦同步向左前仰掌劃弧,雙手平肩側舉——可以簡稱為“襠步仰拳舉掌”的分解動作。接下來是“馬步按拳”式,重心稍左移成右半馬步,雙臂同時卷屈內翻,在胸前會合,左掌橫掌按右拳背壓于小腹前。然后,重心繼續左 移成左橫襠步,同時雙臂又再伸展倒舉成仰拳舉掌。之后,重心往回移動落于雙腳間右三分之一與左三分之二交點上成右半馬步,雙臂亦同時卷屈并外旋,在胸前相合,左掌向上托右拳背,沉于小腹前疊抱。此時是蓄勁已足,然后左旋腰碾腳成左弓步,右臂被腰腿勁策動向前擺,以拳背側向襠前彈擊;左手則沿腹前,移置于左腰側抱拳,拳心向上。
總之,要掌握住動作的蓄發規律,蓄勁時前后2次仰拳舉掌都是橫襠步,先右橫襠步,再左橫襠步。又2次成右半馬步按拳與抱拳,才完成蓄的過程。半馬步抱拳之后,左旋腰碾腳蹬右腿成左弓步,全身勁力就集中于右拳彈擊而出。可以很好地體現“蓄勁如彎弓,發勁為放箭”的特點。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tbbhh.cn
上一篇:練習纏絲勁的關鍵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