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當門派秘傳功法——“五毒手”
欄目分類:太極八卦 發布日期:2017-06-29 瀏覽次數:次
“五毒手”俗稱“神功掌”又叫“陰手”,是武當門派秘傳功法。因其內外兼修,功力無比,斷碑切石勢同斧錘,因受舊的傳統觀念束縛,以及歷史等原因的影響傳人甚稀,市井之中很難見其蹤影,這就給“五毒手”更添神秘色彩。 “五毒手”為清朝末年武當大俠鄧鐘山先生所傳。鄧鐘山先生,湖北均縣人,光緒年間應兩江總督左宗棠之聘,南下江寧開辦學堂,一反武當內家關門授徒之戒律,開課授徒,時稱“功家南派”,至此“五毒手”功法得傳金陵。余由前南京中央國術館少林門教官陸林老師處習得此功。陸師常言“少林武當,同源異流”,功理功法大致相同,因此深知其奧秘。今為了振興和發展我國的武術事業,繼承發揚民族傳統文化,特將“五毒手”功法在不變原創的基礎上進行整理,以通俗的語言,形象的比喻匯編成文,以獻世人,供廣大武術氣功愛好者學習和參考,亦可做軍警護身制暴之武器。 本文共由三部分組成,即內壯功練法、外壯功練法以及藥酒作用輔助法。系統地講述“五毒手”的功理和訓I練方法,使初習者易學易懂,練功時不出偏差。由于對氣功的研究涉及到諸多科學領域的問題,本人受水平限制,文中不妥之處在所難免。敬請廣大讀者、武林同道多提寶貴意見。 練習“五毒手”功法注意事項: ①練功時,要選擇空氣新鮮,環境僻靜、避風的場所練功,練功時須穿寬松衣褲。 ②要知道練功時“口開神氣散”的道理,專心一致排除雜念,要做到神安意靜。 ③本功不同于靜養功,屬強壯功的一種,消耗體內能量較大,因此平時在飲食上要多注意增加營養,多食蛋白質與瓜果蔬菜等。練功后要抖動放松肢體,以利體力的恢復。 ④酒煙是練功者的“敵人”,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按時練功,持之以恒。練功期間要節制性欲無有他念。 ⑤體質虛弱及患有慢性疾病者,不宜練此功法。如高血壓、心臟病和肺腎虛弱者。 ⑥要樹立正確的練功思想,強壯身體,見義勇為,切莫仗力欺人,須知人外有人的道理。 ⑦練功時切忌急于求成,蠻練猛打,造成不必要的損傷,須知本功是以內功為基礎的功法,功到自然成,不能操之過急。 ⑧本功適合于15—45歲男女學習。20歲左右練習,效果最佳,長功亦快,年齡稍長者,排手時恐震傷心肺,練功強度尤須控制。
“五毒手”功法第一部分——“內壯功"
“五毒手”是以雄厚的內功為基礎的一種練手方法。因此在練手之初,特別注重和加強內壯功的練習。因它有堅實臟腑、強壯筋骨、發達肌肉、增加內力之功能,猶如建樓要打地基一樣,地基打得愈牢固,樓可蓋得愈高。 “內壯功”共有五節,通過五種不同的方法,以強筋壯骨,增加內力為宗旨,以達到以意領氣,以氣摧力,以力帶氣,使血流涌入雙掌為目的。從而為今后“外壯功”練手時,打下堅實的基礎,能起到 事半功倍的效果。“內壯功”練習的同時,如能配合“八段錦”、“易筋經”等功的練習,則長功更快,效果愈佳。 “內壯功”內容介紹如下:
第一節 混元一氣
起勢:身體立正,松靜自然,下頦內收,肩臂松垂,兩手貼在腿外側、掌指向下,眼向前看。左腳向左橫開一步,稍比肩寬,站穩,腳尖向前,五趾抓地(足心內涵),兩手仍垂于兩大腿外側,掌指向下,暢胸收腹,意守丹田(臍下三寸處:提腎(腎子上提)縮肛(谷道上提如忍大便狀),舌尖頂上腭,頸向上拔,頭項端正,呼吸自然,兩眼向前注視。 待調息定,兩手五指盡力張開,掌心內凹,掌心相對,兩臂微屈,向前緩緩上提至胸平,同時吸氣。上動不停,兩掌姿勢不變(掌指向前,掌距略小于肩:極力屈肘內收移向胸前,胸微向前挺出。 上動不停,兩掌姿勢不變,由胸前慢慢向下沉按至兩臂伸直,同時呼氣小腹自然充實。左腳向右腳并攏,兩臂松垂,兩手掌指向下,仍貼于兩大腿外 側,眼向前看,還原成起勢姿勢。 本節功法初習看要連貫做三遍,早晚各一次。 要領:由運氣開始到沉氣為止,呼吸要求深沉細長,以配合兩手的用力運動,兩掌距離不變,在整個動作中,上提,內收,下沉均保持肘尖向下的狀態,兩掌在整個運行中要做到動作緩慢,速度均勻。 作用:本節功能堅實肌肉,增加內力,強壯筋骨。 意念:兩手意欲將千斤重鼎舉至肩平,移向胸前再慢慢放下,全都是用的暗勁,手臂可微微抖動,肌肉極力收縮,以助內力的發揮。
五毒手”功法第一部分——“內壯功"
第二節 蒼龍運爪
起勢:身體立正,松靜自然,下頦內收,肩臂松垂,兩手貼于兩大腿外側,指法向下,眼向前看。 左腿向左橫開一步,兩肢平行站立,腳尖向前。同時兩手握拳屈肘收抱于兩腰旁,拳心向上,暢胸收腹,提腎縮肛,舌尖頂抵上腭,頸項向上拔伸,頭部端正,呼吸自然,兩眼向前平視。 調息定左臂由左側成45度角上舉與肩平,同時左拳變爪屈腕屈肘,圈抱于身體左側,五指均指右,掌心窩起,五指用力挺直。右拳仍成抱肘式,眼看左爪。 上動不停,左爪以五指用力帶動左臂平肩向右側移動,當左爪推移至右肩前時,左臂橫于胸前。 上動不停,左臂外旋,五指轉向上,由右向左,按原來路線向左回撥平帶至身體左側。 左臂極力內收左爪隨之向左肩前擠壓,五指仍向上。 左臂內旋向內轉腕,五指轉向下,不停向下頂按至左臂伸直。 左臂外旋,左爪變拳屈肘,收抱于左腰旁拳心向上。 右臂由右側成45度上舉至肩平,同時右拳變爪屈腕屈肘,圈抱于身體右側,五指均指向左側,掌心窩起,五指用力挺直,左拳仍成抱肘式,眼看右爪。 上動不停,右爪以五指用力帶動右臂,平肩向左側推移,當右爪移至左肩前時,右臂橫于胸前。
上動不停,右臂外旋向外轉腕,五指轉向上,由左向右按原來路線向右回撥平帶至身體右側。 右臂極力內收,右爪隨之向內擠壓至右肩前,五指仍向上。 右臂內旋向內轉腕,五指向下,不停向下頂按至右臂伸直。 右臂外旋,右爪變拳屈肘收抱于右腰旁,拳心向上。 本節功法,左右交替各做三遍,再收式還原成立正姿勢,早晚各一次。 要領:本節功法的呼吸要與兩手的運作相協調,具體地說就是推、頂、撥、帶時吸氣,內收擠壓日寸屏氣,向下按頂時呼氣,小腹隨之充實。 本節功法,兩手用力而不僵硬,運作之時而不滯澀,要做到眼隨手行,動作流暢,緩而行之,速度均勻。 作用:本節功能堅實兩臂肌肉,使氣血涌向兩掌從而增加了兩手的內力。 意念:本節功法用力時,要富于想象,以五指用力推舟入海,再回牽拔拉近岸,最后栽樁栓定。整個過程全都用的暗勁,船的噸位愈沉重,兩手所需的內力亦愈大。
“五毒手”功法第一部分——“內壯功"
第三節金剛亮臂
起勢: 身體立正,松靜自然,下頦內收,肩臂松垂,兩手貼于兩大腿外側,指尖向下,眼向前看。 左腳向左橫開一步,兩腳平行站立,腳尖向前,同日寸兩手握拳屈肘收抱于兩腰旁,拳心向上,暢胸收腹,提腎縮肛,舌尖頂抵上腭,頸項向上拔伸,頭部端正,呼吸自然,兩眼向前平視。 調息定,左拳由左側成45度角向上舉起至肩平,左臂彎曲成半圓形,左拳握緊拳面向右,拳眼向上,左腕挺直,右拳仍成抱肘式,眼看左拳。 上動不停,左拳用力平胸向右側推頂至右肩前時左臂橫于胸前。 上動不停,左臂外旋向外轉腕,拳面轉向上,由右向左按原來路線回撥平帶至身體左側。 左臂極力內收,左拳隨之向左肩前擠壓,并向左向外擰轉,拳面向上,拳眼向前。 左臂內旋向內轉腕,拳面轉向下不停,用力緩緩向下頂按,直至左臂伸直,拳心向后,拳眼向右,眼看左拳。 左臂外旋,左拳屈肘收抱在左腰旁,拳心向上,眼向前看。 右拳由右側成45度角向上舉起至肩平,右臂彎曲成半圓形,右拳握緊,拳面向左,拳眼向上,右腕挺直,左拳仍成抱肘式,眼看右拳。 上動不停,右拳用力平胸側推頂至左肩前日寸,右臂橫于胸前。 上動不停,右臂外旋向外轉腕拳面轉向上,由左向右按原來路線回撥平帶至身體右側。 右臂極力內收,右拳隨之向右肩前擠壓并向右向外擰轉,拳面向上,拳眼向前。 右臂內旋向內轉腕拳面轉向下,不停用力緩緩向下頂按直至右臂伸直,拳心向后,拳眼向左,眼看右拳。 右臂外旋,右拳屈肘收抱于右腰旁,拳心向上,眼向前看。 本節功左右兩拳交替,各做三遍,再收式,還原成立正姿勢,早晚各一次。 要領: (1)本節功法的呼吸必須要與兩拳用力的動作相協調,推頂拔帶時吸氣,內收擠壓時屏氣,向下頂按時呼氣,隨之小腹脹滿。 (2)本節功法用力方式同第二節蒼龍運爪。用力持續,運行流暢,但可在勁力不斷的基礎上采用間歇而有節奏的方式一下一下地向前頂,再一下一下地往回撥,一下一下向內擠,最后抖動手臂用力緩緩向下栽拳。 作用:本節功能增長氣力,堅實肌肉,強筋壯骨。 意念:本節功,行功日寸可想象以拳用力抵頂千斤鐵磙,一下一下地向前滾移,再拴以繩索,以拳用力將鐵磙,一下一下地往回撥拉,最后栽柱拴牢以防滾動。整個動作勁力不斷,以意領氣,以氣摧力,以力帶氣,是增加內力的好方法。
“五毒手”功法第一部分——“內壯功"
第四節野馬追風
起勢:身體立正,松靜自然,下頦內收,肩臂松垂,兩手貼于兩大腿外側,掌指向下,眼向前看。 左腳向左橫開一大步,同日寸左臂反手向左向上揮去,左手高與肩平,左臂伸直,五指極力張開,掌心內凹,眼看左手。 上動不停身體急速左轉,左腿屈膝下蹲,右腿在后用力蹬直成左弓樁步,同時右臂順手由右向左向上向左手扇掌,當兩掌相近時驟然停住,不使兩掌相合,兩掌距離約五至七寸,手心相對,兩手拇指向上,掌心內凹,五指極力張開,兩臂伸直,眼看兩掌。 上動不停,兩掌于身前迅速下沉切掌,兩臂微屈,兩腕向上屈起,掌心仍相對,眼看兩掌。 上動稍停,身體向上立起,并右轉,兩腿挺直成開襠,右臂順勢反手向右向上揮去,右手高與肩平,右臂伸直,五指極力張開,掌心內凹,左手垂臂于身體左側,掌指向下,眼看右掌。 上動不停,身體急速右轉,右腿屈膝下蹲,左腿在后用力挺直成右弓樁步,同日寸左臂順手由左向右向上向右手扇掌,當兩掌相近日寸,驟然停住,不使兩掌相合,兩掌距離約為五至七寸,手心相對,兩手拇指向上,掌心內凹,五指極力張開,兩臂伸直,眼看兩掌。 上動不停,兩掌于身前迅速下沉切掌,兩臂微屈,兩腕向上屈起,掌心仍相對,眼看兩掌。 身向左轉,兩臂下垂,兩手貼于兩大腿外側,左腳收回向右腳并攏,兩腿蹬直,眼向前看,還原成起勢立正姿勢。 本式功法左右各做三遍,早晚各一次。 要領:本節功法呼吸要與發力動作相配合,做到合掌時吸氣,呼氣時切掌,樁步須沉穩,發力要迅速,整個過程上下配合,不可散亂。 作用:堅實肌肉,強筋壯骨,增強腿部力量,鍛煉兩掌速度,提高雙掌功力。 意念:本節功法勢同野馬脫韁,快如閃電,疾似旋風,使兩掌內力能迅速發揮。 圖片見第五節“羅漢爭力”
“五毒手”功法第一部分——“內壯功"
第五節羅漢爭力
起勢:身體立正,松靜自然,下頦內收,肩臂松垂,兩手貼于兩大腿外側,掌指向下,眼向前看。 左腳向左橫開一步,兩腳平行站立,稍比肩寬,意守丹田,提腎縮肛,舌低上腭,足心內涵,頸向上拔,頭項端正,暢胸收腹,呼吸自然,兩臂下垂,掌指向下,兩眼向前半視。呼吸調定,五指盡力張開,掌心內凹,兩手直臂向前向上舉過頭頂,兩手心相對,相距同肩寬,手指向前,眼向上看,同時吸氣,直貫兩手勞宮穴。 上式稍停,兩腿驟然下蹲成馬步樁,兩手隨之迅速由上向身前劈下,兩手心仍相對,相距同肩寬,手指仍向前,眼看雙掌同時呼氣,氣沉丹田,領氣至掌側(小魚際處)。兩腿直立,左腳向右腳并攏,兩臂松垂,兩手仍貼于兩大腿外側,掌指向下,眼向前看,還原成起勢姿勢。 本節功法須連續做三遍,早晚各一次。 要領:羅漢爭力勢要求麗臂上舉時,動作要緩慢,吸氣應深長,以利于雙掌蓄氣。兩掌下劈日寸要力疾勢猛,呼氣要粗短,并發出哼聲以助兩掌之發力。 作用:堅實肌肉,增長內力,強筋壯骨。 意念:羅漢爭力勢行功時可以想象力士打夯,雙手將夯舉過頭頂,再向地下用力砸去。 說明:練習內壯功,五節功法必須要按書中順序一氣練完,方可收式,每節功練三次的說法,是指一般練習者所言,如身體健壯悟性好,或有一定武術基礎者,則以每節功練六次為宜,因內力的增長與練功的強度成正比關系,所謂強度即是運動量。練功強度過小,則身體沒有反應,勞而無功;練功強度過大,則易產生疲勞,影響情緒,得不償失。所以練功強度應以練功者的體質、年齡、性別、文化等方面的因素而定,不能強行一致。書中所言,每節練功次數,在此僅供參考而已。
“五毒手"功法第二部分——“外壯功’’
“外壯功”是以雄厚的內功為基礎,用意念以五種不同的手型,進行排手訓I練的一種方法,武林中俗稱“五行練手法”。它既可使練功者的內力得到增長,亦可測試出練功者的功力深淺。講究用意,要求做到意到氣到力到,切忌不帶意念地蠻干猛練。 “外壯功”練法介紹如下: 練功前先備千層粗糙草紙,用紅布縫制,做成排手功墊,平放于堅實的雜木凳或石礅之上。高度約與小腹平齊,練功者調整位置于凳前站立,準備練功。 第一節將軍拍案 預備式:兩腳開立,稍比肩寬,足心內涵,于凳前站定。兩臂下垂,兩拳緊握分置于兩大腿外側,拳眼向內,拳心向后,暢胸收腹,提腎縮肛,舌尖頂抵上腭,頭項端 正,呼吸自然,眼向前看。 左臂由左側向上舉起,同時吸氣,左拳變掌五指極力張開,掌心內凹,向上提至左側上方,膀臂伸直,掌指向上,掌心向前,右拳仍垂臂于右側未動,眼看左掌。 上式不停左掌居高臨下,猛然下拍在練功墊上,左臂微屈,五指張開,掌心內凹,同時兩腿微蹲,氣沉丹田,右拳仍垂直臂于右側,眼看左掌。 兩腿直立,左掌握拳仍垂臂于身體左側,拳眼向內,拳心向后,右臂隨之由右側向上舉起同時吸氣,右拳變掌,五指極力張開,掌心內凹向上提至右側上方,膀臂伸直,掌指向上,掌心向前,眼看右掌。 上式不停,右掌居高臨下,猛然下拍于練功墊上,右臂微屈,五指張開,掌心內凹,同時兩腿微蹲,氣沉丹田,眼看右掌。 將軍拍案式,兩手左右交替,各排打十次。 要領:練功時精神要集中,手臂上舉,要向上領氣,吸氣使氣貫勞宮穴,向下拍擊時呼氣,氣沉丹田,要注意提腎縮肛,舌抵上腭,口中并發出“哼”聲,以助內力的發揮,全身肌肉要縮緊。 作用:增長雙掌內力。 意念:練功日寸要富于想象。一掌拍下,猶如將軍發怒,有氣吞山河之勢,以使手掌產生巨大的震力。
第二節力士神鞭
預備式:兩腳開立,稍比肩寬,足心內涵,于凳前站定。兩臂下垂,兩拳緊握分置于兩大腿外側,拳眼向內,拳心向后,暢胸收腹,提腎縮肛,舌尖頂抵上腭,頭項端正,呼吸自然,眼向前看。 右拳垂臂干右側未動,左拳變掌,五指張開,經身前向右成弧線,向右側上方舉起,左臂微屈,掌心向內,同時 吸氣,引氣上行,氣貫勞宮 穴,眼看左手。 上動不停,左臂上揚,左手迅速由右向上向前以手背猛擊在練功墊上,左臂伸直,五指張開,掌心向上,掌指向前,同時兩腿微蹲,氣沉丹田,呼氣,眼看左手。 兩腿直立,左手握拳仍垂臂于身體左側,拳眼向內,拳心向后。右拳變掌,五指張開,經身前向左成弧線,向左側上方舉起,右臂微屈,掌心向內,同時吸氣,引氣上行,氣貫勞宮穴,眼看右手。 上動不停,右臂上揚,右手迅速由左向上向前以手背猛擊在練功墊上,右臂伸直,五指張開,掌心向上,掌指向前,同時兩腿微蹲,氣沉丹田,呼氣,眼看右手。 力士神鞭式,兩手左右交替,各排打十次。 要領:本式呼吸方式是采取吸長呼短的方式進行,兩手交替擺開,不停地反手摔打在練功墊上,好像兩條皮鞭不停地有節奏地向前向下抽擊。 作用:增強手背的抗擊打能力。 意念:本功動作,猶如力士發威,兩手執鞭,左右反抽,響聲震天,以提高練手興趣。
第三節金豹探爪
預備式:兩腳開立,稍比肩寬,足心內涵,于凳前站定。兩臂下垂,兩拳緊握分置于兩大腿外側,拳眼向前,拳心向內,暢胸收腹,提腎縮肛,舌尖頂抵上腭,頭項端正,呼吸自然,眼向前看(圖57)。 左拳變掌向前向上向頭前上方舉起,五指屈曲成虎掌,左臀微屈,掌心斜向下,同日寸吸氣,領氣上行,貫向掌指,眼看左掌。 上動不停,左掌以五指指尖向下迅速戳搗在練功墊上,掌心涵空,左臂微屈,同時呼氣,兩腿微屈,氣沉丹田,口中發出“哼”聲,眼看左掌。 兩腿伸直,左手握拳仍垂臂置于身體左側。右拳變掌向前向上向頭前上方舉起,五指屈曲成虎掌,右臂微屈,掌心斜向下,同時吸氣,領氣上行,貫向掌指,眼看右掌。 上動不停,右掌以五指指尖向前向下迅速戳搗在練功墊上,掌心涵空,右臂微屈,同時呼氣,兩腿微屈,氣沉丹田,口中發出哼聲,眼看右掌。 金豹探爪式,左右兩手交替一上一下不停地戳搗在練功墊上,勢同金雞啄米,兩手各戳搗十次。 要領:本節功法意念全在五指之上,練習時由輕至重以 防觸傷手指,呼吸要與動作相協調不可忙亂。 作用:增強兩手手指功力。 意念:金豹爪利能穿牛腹,練功時引以自比仿效之,能增強手掌指力。
第四節野馬揚蹄
預備式:兩腳開立,稍比肩覓,足心內涵,于凳前站定。兩臂下垂,兩拳緊握分置于兩大腿外側,拳眼向前,拳心向內,暢胸收腹,提腎縮肛,舌尖頂抵上腭,頭項端正,呼吸自然,眼向前看(圖62)。 左拳屈臂向前向上向左側上方舉起,咯高于頭,拳心向右,拳眼向后,同日寸吸氣,意在左拳,眼向前看。 上式稍停屏氣,左拳驟然向身前砸下打在練功墊上,左臂微屈,拳眼向前,同時呼氣,口發“哼”聲,兩腿微蹲,氣沉丹田,眼看左拳。 兩腿伸直,左拳回收,仍垂臂于身體左側,握緊拳心向內,拳眼向前。右拳隨之屈臂向前向上向右側上方舉起,略高于頭,拳心向左,拳眼向后,同時吸氣,意在右拳,眼向前看。 上式稍停屏氣,右拳驟然向身前砸下,打在練功墊上,右臂微屈,拳眼向前,同時呼氣,口發“哼”聲,兩腿微蹲,氣沉丹田,眼看右拳。 野馬揚蹄式,左右兩手交替各擊打十拳。 要領:練功時精神要集中,拳要握緊,氣要貫足,打擊時,由輕到重,以防手臂損傷。 作用:以意領氣,以氣摧力,以力帶氣,增強兩掌的打擊和經受反作用力的能力。 意念:野馬性烈奔跑如風,蹄腿勁力,無以倫比。練功時示以揚躥之勢,以顯拳之堅硬似鐵也。 第五節斧劈華山 預備式:兩腳開立,稍比肩寬,足心內涵,于凳前站定。兩臂下垂,兩拳緊握分置于兩大腿外側,拳眼向前,拳心向內,暢胸收腹,提腎縮肛,舌尖頂抵上腭,頭項端正,呼吸自然,眼向前看。 左拳變掌,屈臂上提至左側上方,咯高于頭,五指張開,掌心內涵,同時吸氣,氣貫左掌,眼向前看。 上式稍停屏氣,左掌迅速下劈,打擊在練功墊上,左劈微屈,五指錯開,掌心向右,掌指向前,同時呼氣,只發哼聲,兩腿微蹲,氣沉丹田,眼看左掌。 兩腿伸直,左掌握拳,仍垂臂于身體左側,拳眼向前,拳心向內。右拳變掌隨之屈臂上提至右側上方,略高于頭,五指張開,掌心內涵,同時吸氣,氣貫右掌,眼向前看。 上動稍停屏氣,右掌迅速下劈,打擊在練功墊上,右臂微屈,五指錯開,掌心向左,掌指向前,同時呼氣,口發“哼”聲,兩腿微蹲,氣沉丹田,眼看右掌。 斧劈華山式:兩手交替,左右各擊掌十次。 要領:劈掌日寸,掌側著力(小魚際部肌肉收緊)五指錯開,以防掌骨損傷。 作用:增長掌擊力量。 意念:想象斧劈華山之勢,以增長兩掌的砍劈力量。 說明:“外壯功”排手的練習,必須要經歷一番刻苦的訓練,要堅持不懈地逐節練習,不可急于求成,打擊力量由輕到重,逐步加大,以免訓l練時手臂受損,影響練功進度。 練手時,必須要帶意念練習,富于想象,發聲助力,身穩氣沉,使兩手臂之內力能得到充分的發揮。運動的強度,初練時以每節每手各練習10次為宜,以后每周各節增加兩次,百日為限,使手臂力量得到不斷地增長,雙手的硬度也隨之增強。 在手臂力量不斷增長的情況下,亦可采用單手逐節單次的方法來排手。即用拍、摔、戳、擂、劈等五種打擊形式進行單次循環,周而復始地訓l練,以提高手掌發力時不受手型變化的適應能力。不要單純地追求增加排手次數,要多增加一些輔助功法,如石鎖、石擔、捺地龍等的訓練,以增加臂力,提高手掌的打擊能力。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tbbhh.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