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景岳全書·卷之二十五·心集雜證謨
道醫概論2017-10-02
心腹痛經義舉痛論帝曰: 愿聞人之五臟卒痛, 何氣使然? 岐伯對曰: 經脈流行不止, 環周不休, 寒氣入經而稽遲, 泣而不行, 客于脈外則血少, 客于脈中則氣不通, 故卒然而痛。 帝曰: 其痛或卒然而止者, 或痛甚不休者, 或痛甚不可按者, 或按之而痛止者, 或按之無益者, 或喘動應手者, 或心與背相引而痛者, 或?肋與少腹相引而痛者, 或腹痛引陰股者, 或痛宿昔而成積者, 或卒然痛死不知人, 少間復生者, 或痛而嘔者, 或腹痛而后泄者, 或痛而閉不通者, 凡此諸痛, 各…
-
景岳全書·卷之二十六·必集雜證謨
道醫概論2017-10-02
頭痛經義五藏生成篇曰: 頭痛巔疾, 下虛上實, 過在足少陰, 巨陽, 甚則入腎。 心煩頭痛, 病在膈中, 過在手巨陽, 少陰。 經脈篇曰: 膀胱足太陽也, 是動則病沖頭痛, 目似脫, 項如拔。 脈解篇曰: 陽明并于上, 上者則其孫絡太陰也, 故頭痛鼻鼽腹腫也。 通評虛實論曰: 頭痛耳鳴, 九竅不利, 腸胃之所生也。 著至教論曰: 三陽獨至者, 是三陽并至, 并至如風雨, 上為巔疾, 下為漏??脈要精微論曰: 來疾去徐, 上實下虛, 為厥巔疾。 推而下之, 下而不上, 頭項痛也…
-
景岳全書·卷之二十七·必集雜證謨
道醫概論2017-10-02
眼目經義共三十一條1.五藏生成篇曰: 諸脈者皆屬于目。 肝受血而能視。 2.五閱五使篇曰: 目者, 肝之官也。 肝病者眥青。 3.金匱真言論曰: 東方青色, 入通于肝, 開竅于目。 4.邪氣藏府病形篇曰: 十二經脈, 三百六十五絡, 其血氣皆上于面而走空竅, 其精陽氣上走于目而為睛。 5.大惑論曰: 五藏六府之精氣, 皆上注于目而為之精, 精之窠為眼, 骨之精為瞳子, 筋之精為黑眼, 血之精為絡, 其窠氣之精為白眼, 肌肉之精為約束, 裹擷筋骨血氣之精而與脈并為系, 上…
-
景岳全書·卷之二十八·必集雜證謨
道醫概論2017-10-02
聲瘖經義脈解篇曰: 所謂入中為瘖者, 陽盛已衰, 故為瘖也。 內奪而厥, 則為瘖俳, 此腎虛也, 少陰不至者, 厥也。 經脈篇曰: 手少陰之別, 名曰通里, 循經入于心中, 系舌本, 屬目系。 其實則支膈, 虛則不能言, 取之掌后一寸, 別走太陽也。 足陽明之別, 名曰豐??其別者, 循脛骨外廉, 上絡頭項, 合諸經之氣, 下絡喉嗌。 其病氣逆則喉痹瘁瘖, 實則狂巔, 虛則足不收, 脛枯, 取之所別也。 腹中論帝曰: 人有重身, 九月而瘖, 此為何也? 岐伯對曰: 胞之絡脈絕也…
-
景岳全書·卷之二十九·必集雜證謨
道醫概論2017-10-01
遺精經義上古天真論曰: 上古有真人者, 提挈天地, 把握陰陽, 呼吸精氣, 獨立守神, 肌肉若一, 故能壽敝天地, 無有終時。 中古有至人者, 淳德全道, 和于陰陽, 調于四時, 去世離俗, 積精全神, 游行天地之間, 視聽八達之外, 此蓋益其壽命而強者也, 亦歸于真人。 其次有圣人者, 處天地之和, 從八風之理, 適嗜欲于世俗之間, 無恚嗔之心, 行不欲離于世, 舉不欲觀于俗, 外不勞形于事, 內無思想之患, 以恬愉為務, 以自得為功, 形體不敝, 精神不散, 亦可以百數。 …
-
過關歌
道醫概論2017-10-01
以下本《聚英》 蒼龍先擺尾,赤鳳后搖頭, 上下伸提切,關節至交流。 …
-
流氣歌
道醫概論2017-10-01
痃癖氣塊病初遭,時時發熱病煎熬, 手中在為流注法,腹間氣塊漸漸消。 …
-
納氣歌
道醫概論2017-10-01
納氣還與進氣同,一般造化兩般工, 手中用氣丁寧死,妙理玄玄在手中。 …
-
提針歌
道醫概論2017-10-01
提針之時最有功,祛除頑痹與諸風, 尋思得通真仙訣,行針妙訣在其中。 …
-
進針歌
道醫概論2017-10-01
進針八法可用心,欲能除病與通靈, 此法秘傳休妄說,論價還當抵萬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