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蟲部·蜈蚣
道家養生2016-09-19
釋名蒺藜、蛆、天龍。 氣味辛、溫、有毒。 主治小兒撮口(舌上有瘡,如粟米大)。用生蜈蚣搗汁敷涂。小兒急驚。用蜈蚣一條(去足),炙為末,丹砂、輕粉,等分研勻,加乳汁和成丸子,如綠豆大。按病幾年齡。每歲服一丸,乳汁送下。天吊驚風(目久不下,眼見白睛,角弓反張,不能出聲)。用大蜈蚣一條,去頭足,油炙,以竹刀劈為左右兩半,研為末,各半加麝香五分。用時,以左半藥末吹入左鼻,以右半藥末吹入右鼻,但都只吹少許,不可過多。若眼末下,…
-
菜部·土菌
道家養生2016-09-19
釋名杜蕈、地蕈、菇子、地雞、獐頭。 氣味甘、寒、有毒。 主治燒灰,敷瘡疥。 …
-
菜部·白芥
道家養生2016-09-19
釋名胡芥、蜀芥。 氣味(子)辛、溫、無毒。 主治反胃上氣。用白芥子末一、二錢,酒沖服。熱痰煩暈。用白芥子、大戟、甘遂、硭硝、朱砂,等分為末,加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姜湯送下。此方名“白芥丸”。腹冷氣起。用白芥子一升,微炒,研為末,加開水沁過的蒸餅做成丸子,如小豆大。每姜湯送下十丸,甚效。腫毒初起。用白芥子還想,加醋調涂。 …
-
芥
道家養生2016-09-19
…
-
菜部·菘
道家養生2016-09-19
釋名白菜。按陸佃埤雅云:菘性凌冬晚凋,四時常見,有松之操,故名菘。今謂之白菜,其色表白也。 氣味(莖、葉)甘、溫、無毒。(子)甘、平、無毒。 主治(莖葉)通利腸胃,除胸中煩,解酒渴。消食下氣,治瘴氣,止熱氣嗽。冬汁尤傳佳。和中,利大小便。(子)作油,涂頭長發,涂刀劍不鈍。 …
-
菜部·地耳
道家養生2016-09-19
釋名地踏菇。 氣味甘、平、無毒。 主治明目益氣,補腎。 …
-
菜部·蕓薹
道家養生2016-09-19
釋名寒菜、胡菜、薹菜、薹芥、油菜。 氣味(莖、葉)辛、溫、無毒。 主治赤火丹毒。用蕓薹葉搗爛敷涂。天火熱瘡(初起如痱,漸如水泡,似火燒瘡,赤色)。用蕓薹葉搗灄汁。調大黃、硭硝、生鐵衣等分,涂滄上。風熱腫毒。用蕓薹苗葉根、蔓菁根各三兩,研為末。以雞蛋清調和貼上,即可消腫。無蔓莆,用商陸代,甚有效。瘭疽(生在手足戶背等處,累累如赤豆,剝之則汁出)。用蕓薹葉煮汁服一升,并吃干熟油菜數頓,少加鹽醋。病在冬日,則用蕓薹子研水服…
-
菜部·葫
道家養生2016-09-19
釋名大蒜、茆蒜、葷菜。今人謂葫為大蒜,蒜為小蒜,以其氣類相似也。 氣味(根)辛、溫、有毒。久食損人目。 主治歸五臟,散癰腫除風邪,殺毒氣。下氣,消谷,化肉。 附方腸毒下血。蒜連丸:用獨蒜煨搗,和黃連末為丸,日日米湯服之。 …
-
菜部·蒜
道家養生2016-09-19
釋名小蒜、茆蒜、葷菜。 氣味(根)辛、溫、有小毒。 主治時氣溫病(初起頭痛壯熱,脈大)。用小蒜一升搗汁三合,一次服下。不愈,可再服一次。干霍亂(不得吐瀉)。用小蒜一升,水三升煮取一升,一次服下。長年心痛,用小蒜煮成濃汁,勿沾鹽,飽食,有效。瘧疾。用小蒜不定量,研為泥,加黃丹少許,做成丸子,如芡子大。每服一丸,新汲水送下。惡核腫結。用小蒜、吳茱萸等分,搗爛敷患處。小兒白禿(頭上團團白色)。有蒜切細每日擦患處。蛇蝎螫人。…
-
菜部·冬瓜
道家養生2016-09-19
釋名白瓜、水芝、地芝。 氣味白冬瓜:甘、微寒、無毒。瓜練:甘、平、無毒。白瓜子:甘、平、無毒。 主治白冬瓜:1、消渴不止。冬瓜一枚,削皮,埋濕地中一日,取出破開,飲其汁水。或將瓜燒熟,絞汁飲服亦可。 2、浮腫喘滿。用大冬瓜一枚,切蓋去瓤,填入赤小豆,加蓋封固,曬干、埋糯糠中火煨,火盡后,取瓜切片,同豆焙干為末,加水、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七十丸,煎冬瓜子湯送下。一天服三次,以小便暢通為度 3、痔瘡腫痛。用冬瓜煎湯洗。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