闡述專家講述眼科的發展簡史
欄目分類:道家養生 發布日期:2016-09-07 瀏覽次數:次
一、中醫眼科的持續深入發展
近代眼科醫家多將重點放在對眼科醫理的整理和歸納上,以期達到提綱撮要,由博返約的目的。如《眼科金鏡》卷首開篇即以簡潔的文字將五輪分屬五臟,八廓與臟腑經絡的關系及病因學說作了簡短、精辟的總結,在各論中對每證的辨證論治則詳加介紹。《眼科菁華錄》在格局上已接近現代講義的形式。內容較系統全面,條理清晰。眼科診斷也進行了類似的整理,如白內障病,古書有圓翳、橫翳、熱翳、水翳、淬翳、沉翳。甚或順逆垂簾、偃月、聚星等多種病名。《眼科六要》則統一為“內障”一證,人們通過反復的觀察實踐,逐漸對疾病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刪繁就簡,去粗取精,眼科病種逐漸趨向縮減,至近代約簡為四、五十種或十數門類。如《眼科切要》以歌賦形式撮簡為五十余種常見病,《眼科六要》則概括合并為四十種眼病,《眼科菁華錄》分作十七門類,《眼科金鏡》更分內、外障兩大門類再列病種,癥狀描述均較以往準確簡練,辨證清晰明確。此外,黃巖所著《秘傳眼科纂要》記載了前代未見的新病種,如眼瘤、黑白混視、白仁黃赤色外障等病名,對眼病有了進一步的了解。
二、中西眼科匯通的萌生與發展
十九世紀初,隨著西洋醫學的滲透和傳入,中醫書籍中不斷出現有關西醫眼科知識的記載。如早期中西匯通醫家陳定泰,在十九世紀三、四十年代他就曾在廣州傳教士診所親自目睹了西醫眼科手術,他在《醫談傳真》中記載了一例青光眼減壓術,書中記述了作者觀察手術的整個過程。
近代眼科中西匯通醫家較突出者,當屬陳滋(1678~1927)。陳滋出身今醫世家,曾留日學醫,19l2年歸國,長期從事眼科醫療實踐。著有《中西眼科匯通》(1936年刊行),收載近百種眼科病,每病都冠以中西病名,并列中西兩法治療。他采集整理了大量的中西眼科醫籍資料,并進行了比較研究,“竊謂我國醫術為五行所誤,其理論不足取,推辨證授藥則已積四五千年之經驗,所得頗多……”(陳滋《中西眼科匯通》,自序,1936年上海眼科醫院版),而西醫病已有特效藥者不及十之一,藥之奏效不確者,不知凡幾,有病無藥者,更不知凡幾……。”陳氏在今醫跟科藥方整理上也做出一定貢獻,他披閱歷代眼科醫書,收集整理了眼科藥方一千多個,為歷代眼科醫書載方最多者,藥方收集種類也很齊全,有外用藥、內服藥、外洗藥、外敷藥,丸散膏丹,劑型十分豐富。
與此同時,全國各地出現了一批中醫眼科診所或醫院,他們試圖在臨床實踐中摸索出一套中西兩法治療眼病的經驗。如上海的陸南山、范新孚,四川的陳達夫,廣別的李藻云,浙江的韋文貴、姚和清等。這些中醫眼科學家在三、四十年代就開始進行中西兩法治療眼病的醫療實踐活動了。較為突出者當屬上海的陸南山。
總之,民國時期眼科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它依然遵循著自身發展的客觀規律,進而出現了由博返約的整理階段。同時它又較明顯地受到了西方醫學的沖擊和影響,從而出現了中西眼科匯通派,盡管匯通并不成功,但為現代眼科的中西醫結合提供了經驗教訓。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tbbhh.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