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綱目的創始人—李時珍
欄目分類:道家養生 發布日期:2016-09-01 瀏覽次數:次
【名家生平】
李時珍(1518-1593),字東璧,晚號瀕湖山人,蘄州(今湖北蘄春縣)人。
李時珍出身世醫家庭,其父為當地名醫,曾封太醫院吏目。李時珍自幼好學,14歲中秀才,但此后三次赴武昌鄉試未中,遂放棄科舉專志與其父學醫。因其刻苦鉆研醫理,重視前人的醫療經驗,且有許多創造性的發揮,不過數年便名聲鵲起。他自幼就比較接近勞動人民,對民間疾苦,有一定的了解,所以他給許多窮人看病都不收醫藥費。34歲時,因治愈富順王朱厚熜之嫡子,而受聘于楚王府,任“奉祠正”一職,負責祭祀禮節方面的事情,兼管“良醫所”的工作。嘉靖35年,朝廷召令各地推薦名醫,以補太醫院缺額,李時珍被推薦,授“太醫院判”之職。但因其看不慣官場上的卑躬屈膝,不過一年便托病辭職,仍回故鄉行醫。不過,他利用在良醫所和太醫院工作期間的有利條件,廣泛閱讀了大量醫學著作,并摘錄了很多資料,為此后著書立說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我國的藥物學著作自《神農本草經》以來,歷代醫家均有新的增補,但時至明代,以往的本草著作已經難以滿足醫學的飛速發展了。李時珍在行醫的過程中,發現以往本草書中由于品類繁多,名稱混雜,有著不少錯誤、重復或遺漏之處,“舛謬差訛、遺漏不可枚舉”,不僅治療效果大受影響,而且也很容易造成醫療事故。李時珍看到這種狀況,深感這關系到患者的健康與生命,因此決心重新編著一部本草專書。從34歲起,李時珍開始著手這項艱苦的工作,經過27年的努力,參考了800多種文獻,并親自深入深山曠野考察和收集各種動植物與礦物標本,最終以宋·唐慎微的《經史證類備急本草》為藍本,進行大量的整理、補充,并加進自己的發現與見解,經過三次大的修改。至萬歷六年(1578),在他60歲時,終于編著完成《本草綱目》這部巨著。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tbbhh.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