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養生之道法自然
欄目分類:道家養生 發布日期:2016-08-21 瀏覽次數:次
一、氣是天地人的本源,也是天地人之間共存的前提
道家認為宇宙混沌一炁生天地,清氣為天,濁氣為地,天地陰陽二氣生萬物。冬天天氣上升,地氣下降,萬物收藏。春天天氣下降,地氣上升,花開草綠、萬物生發。我們人體也是一樣,不吃不喝能活好久,但沒有氣,一般人五分鐘左右五臟開始停止“工作”十分鐘還能搶救,十二分鐘就沒命了。 二、氣機是健康的關鍵,人為什么會發胖?為什么會生病? 人的身體內有氣機在運行,其中有元氣,五行氣還有中醫講的營氣、衛氣等。五臟六腑的運化與氣血的運行全靠氣機來維持和推動,人一生下來的時候,體內氣機充足,身體成長的快,大部分的人都是健康的。但是隨者年齡的增長,元氣的損耗,人開始發胖,出現各種疾病,如:我們看到水果在樹上生長,離開了果樹后不但不再生長,經過一段時間就會開始腐爛。人的血液在血管中流動,到了體外的環境中就會凝固,這些現象的差異,就在于一個有氣機推動生命的運轉,一個沒有氣機在發揮作用。 疾病和肥胖就是人體內的氣機失調或損耗所造成的氣滯血瘀,也可以說疾病和肥胖就是人體的腐蝕和變質造成的。 三、陽氣虛,濕氣大是疾病的溫床 當人陽氣不足時,濕氣就大,如:房間里長期照不到太陽,濕氣大就會發霉、變質、腐壞。人體組織系統也是一樣,陽氣不足濕氣大,運化功能下降,脂肪、體內廢物、垃圾淤積從而造成肥胖,引發各種疾病。包括:肥胖、失眠、高血壓、心臟病、脾胃不好、便秘、痔瘡等。 人體有陽氣就像天上有太陽一樣。陽氣失,人體的組織系統不能正常運行,人就會折損壽命,生命機能也會衰弱。所以天的運行不息是因為有太陽的光明常照,人的健康無病是因為陽氣向上分布,保護身體免受病邪的侵襲。人體的陽氣在白天主要運行于外,早晨卯時太陽升起,人體的氣門開啟,肌肉毛孔打開,陽氣生發并逐漸外傾和太陽之光交換能量;中午時陽氣最旺,太陽偏西時體表的陽氣漸漸減少;酉時太陽落山,肌肉毛孔密閉,氣門也就隨之關閉,等到了晚上陽氣收斂,據守于內。因此早飯和午飯是借太陽的陽氣消化,而晚飯因天地轉為陰氣,借不了光了,只能調動體內儲存的元氣,這樣就會造成人體的陽氣消耗大,時間一長元氣減弱,人就會生病,代謝不正常,濕氣加重,發霉、腐敗、變質,人就變得發胖了。 所以道教提倡過午不食,晚飯最好不吃五谷,可以吃些水果,不要勞筋動骨。假如不遵循一天中陽氣的這三個規律,身體就會遭受邪氣侵襲,疲乏衰弱。 如果體內陽氣不足,就會被自然界的八方之風中傷經脈,還會繼續隨著經脈侵犯五臟,東風在春季產生,邪風從頸項侵入,病多發于頭部和肝部。西風在秋季產生,邪風從肩背侵入,引發肺部疾病,肩背酸痛。南風在夏季產生,邪風在背脊侵入,引發脾胃疾病和心臟病。北風在冬季產生,邪風從腰股侵入,引發腎臟和四肢的疾病。
解決的方法如下:
一、用道家的腹式呼吸法 人在胎兒時,在母親體內是臍帶和母親相連,不用口鼻呼吸用胎息;當胎兒離開母體,剪斷臍帶成為嬰兒時,人就變成了腹式呼吸;隨著年齡的增長,生理青春期的到來,從腹式呼吸慢慢到胸式呼吸到喉式呼吸到死亡。順者為人,逆者為仙,道家提倡返璞歸真,從胸式呼吸逆回到腹式呼吸,修行人再從腹式呼吸練到胎息,讓腹部變成風箱,吹動命門之火,使人的心腎通過脾胃媒婆的“介紹”相交,成為相輔相成的水火即濟,沒有水的制約火會燒焦,沒有火的制約,水會泛濫,出現水腫。
二、腹式呼吸:起到升陽、培土、制水的目的 土地為什么在春耕的時候翻土呢?讓板結的土地松動,活土補氧,有空間,才能貫通天地陰陽二氣滋養萬物。 那么人體呢?用鐵牛耕地的腹式呼吸,吹動命門之火,讓脾胃像翻土曬太陽一樣,更好的起到消化運化的作用,從而血液回流加快,淋巴液暢通,內分泌有序,代謝功能恢復正常,小腹慢慢變得平坦,肩酸腰痛寒癥消失,大便通暢,形體優美,獲得健康。 三、鐵牛耕地,意守丹田 由于丹田前通臍后通腎,肚臍是胎兒在母體中存活的根蒂,一吸則百脈皆合,一呼則百脈皆穴,呼吸之間便可不斷增加元氣。由于下丹田是人體任脈督脈沖脈的起始處,是12正經之根,呼吸之門,三焦之源,是元氣升降開合的樞紐,是男子藏精,女子養胎的場所,動脈和靜脈在腹部交叉,所以鐵牛耕地意守丹田,可以調動起全身各部位各層次互相聯系,從而激發生命力,起到強身、防病、治病、排毒、解毒、減肥的作用。
生活中的道家養生經
道家是唯一研究長生久視之道的哲學,道家參透宇宙,預知未來。道家的調息及練氣,大家都很熟悉了,我們現在看看怎樣把這些道理運用到生活中來,解決大家當下最關心的問題,比如,肥胖的問題。 道人為什么給人的印象是仙風道骨,小腹平平呢?出家人必做的四件事:1、上早晚課,跪功,腿部沒有贅肉;2、調息練氣,腹部平坦;3、游學,讀萬卷書,行萬里路;4、齋戒,齋:清心寡欲,律是克己自律。在武當山、青城山、昆侖山、終南山上百歲以上的道長非常多,只是出家人隱去姓名,忘記年齡,用一生的時間感悟生命、參透天地,不為“外人”所知而已。
不是修行的人,不需要這樣做,可是要想做到身材好,小腹平平,減肥效果好的話,就要講到道家的炁。 1、先天一炁,人體的源動能是什么,存于何處,用什么掘井開渠,開采出的真氣需要經過人體的加工才能轉化為元氣補充人體所需,正如開采出的原油經過提煉后變成汽油,才能用于汽車上一樣,因此練氣時要知道氣的轉化過程,才能正確開發出人的潛在能力。 2、氣氣轉化,氣化化氣,人體的氣機就是真氣元氣,五行氣等各種氣在人體的運行和轉化,練功中是形體和靈體兩個生命體的相互轉化。人的形體和靈體都有氣海,形體叫氣海,靈體叫丹田,形體和靈體的兩個氣海就是氣機的轉化之處。呼吸之氣進入氣海,通過丹田轉化為人體的真氣元氣,供人體儲存備用,人體有元氣,人體的各組織系統才能正常工作。
如家中的煤氣罐用完了還要去罐。人體的元氣只有一斤,用完了人就氣盡身亡,那要想長生久就是存儲元氣。當然,道家講丹術共使,除了練炁還可以吃一些補元氣的產品,效果也很好。 3、人體分上焦,中焦,下焦三個部分,橫膈膜以上是上焦,橫膈膜以下、臍以上包括肝膽脾胃為中焦,臍以下是下焦,人體的精華和廢物都在下焦儲藏和排放,也通過下焦而轉化。人在年輕時小腹是平坦的,一旦步入中年,老年小腹開始突出這是內臟氣機不足而造成的下垂,都是從下焦開始的,為防止這種衰老現象,就必須維持氣機的充足。要維持氣機充足,就必須做到采氣儲存元氣轉化,保持內心的平靜,排除一切雜念,使真氣通暢,精神不外泄,及時躲避虛邪賊風,如此病患不會發生。 夏季邪氣傷人,病多發生在心臟;秋季邪氣傷人,病多發生在肩背;冬季邪氣傷人,病多發生在四肢。天之陽氣在西北方不足,因此西北方屬陰,而人的右耳也就不及左耳敏銳,地之陰氣在東南方不足,因此東南方屬陽,而人的左手左腳也就不如右手右腳靈活,風邪傷害肝后,如果飲食又過飽,胃腸的筋脈橫逆遲緩,就會下泄膿血形成痔瘡。 堅持運用一些簡單的方法養生 掌握了一些基本的道家養生知識與原理之后,需要做的就是按照合于天道的要求,通過一些養生的功法、技法進行修煉。堅持運用這些簡單的方法養生,對身體,以至于對人的整個生命的質量的提高意義非常。 跪是千百年來人類與生俱來的一種習慣,一般不被人理會,但是卻具有不為人知的健康養生的奇特效果,跪可以使人很容易的安靜下來,可以促進人體血液循環,消除生活中生起的煩惱,去除主觀的迷惑,是防止疾病、增進健康、修身養心的最佳方法。 在傳統的道家養生中,跪坐在穴位方面很有研究,腿上有很多重要的穴位,如涌泉穴、氣海穴、血海穴、三陰交穴等。跪坐的起伏能伸拉陽經上的主要穴位如陽陵泉、陽交、丘墟、陽關等穴位。也可以刺激遠端的穴位,腎盂、脾盂穴、腰陽穴。
跪膝功有五大好處: 1、跪坐能較少駝背、彎背的發生:習慣性的使上身保持中正,可以使人體的脊椎保持正常的生理彎曲,能間接地保持肌肉兩側的堅直股強度。 2、跪膝減少膝骨性關節炎的發病率:跪膝是個引血下行的絕妙方法,氣血不宜一下子引到腳底,那就先引到膝蓋,膝蓋氣血充足離腳底也就不遠了,跪使氣血源源不斷的流向膝蓋,膝蓋由于新鮮的血液的供養會驅走更多寒氣,積液可消,腫痛可化,膝跪法對膝蓋積水有明顯的效果,對勞累的大腿前側的骨直肌肉及肌肉祈禱拉伸的作用。膝蓋生骨刺是自然現象,骨刺壓迫神經造成疼痛、跪坐則能活血化瘀,增氣補血。對營養潤滑膝關節有利。 3、跪坐有助于消化:老年人由于牙齒缺失、為萎縮、唾液分泌減少、咀嚼力降低、常常影響食物的咀嚼,造成消化不良,研究發現:跪坐姿勢能擠壓內臟器官增強內臟功能、按摩穴位、能促進腸胃蠕動,可有效地改善消化不良的癥狀。 4、跪坐對肝臟的好處:老年人血虛多滯,靜脈失氧,關節不利,堅持跪膝對下肢血脈流暢,能延緩骨骼和肌肉的退行性病變。從而防病抗衰,延年益壽。中醫稱膝為筋之府,膝就是筋的房子,而肝主筋,跪膝法有事大補肝臟的方法,膝是筋之匯,肝開竅于目,對改善眼睛視力狀況也有很大的幫助。 5、跪坐可以治療腎虛:其中跪膝走路能刺激足陽明胃經,胃口好身體自然強壯,跪坐比平坐吸氣更多。在跪著走路時腰也隨之扭動,腎也跟著補了,日本人之所以長壽跟跪著有很大的關系。跪坐關系男性健康,跪坐能減低陽痿的發作,現代醫學西安市男性不適宜長時間坐椅,久而久之會損傷男性的性功能。 對于腰腿疼的人,每天45分鐘,尤其是下肢萎縮、腔骨發軟、骨刺、靜脈曲張、風濕性關節炎等腿類疾病起到了很有效的作用。 對于老年人來說慢性疾病的發生,是漸漸形成的,不像急性病,突然感到。因此,治療也有個時間按過程,不可能一藥而愈。同樣,跪膝功也是逐步增長的,不可能坐一個短時期所有的疾病皆霍然而愈,它也是逐漸痊愈的。必須要有信心、恒心、耐心、毅力,堅持不懈,所謂“堅持數年,必有好處,堅持到底,必定勝利。”
在道家養生浩如煙海的養生技法中,有不少是遵循道家“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理論,通過觀察自然界長壽動植物,模擬它們的生存方式改進而來的。“龜息功”,就是道家養生家根據烏龜生活習性獨創的養生功法。 龜息功要領簡單,然而長期練習,卻有很好的益壽延年、強身健體功效,對消化系統疾病(便秘等)、骨關節疾病(關節炎、腰椎間盤突出等)、氣血虧虛、高血壓、痛風等有突出的調養效果。
龜息功要領: 1、立正站好,雙手從下到上,交叉成十字; 2、緩慢抬起雙手,成抱拳禮,自然的放到自己的唇下; 3、雙手緩慢放下,到雙乳前開始分開,向前畫弧。同時雙腿緩緩微曲下蹲; 4、雙手交叉成十字,慢慢落在蒲團上; 5、雙膝緩慢放在蒲團上,雙腳呈八字形; 6、雙肘同時平放在蒲團上,上身平趴在上面; 7、把頭盡量向前伸,同時吸氣,吸到丹田; 8、 把頭緩慢縮回來,同時呼出體內廢氣; 9、借助自己雙手的力量,把身體彈回來,讓雙腳平穩落在地板上; 10、 盡量把頭縮在自己的襠內; 11、雙手成十字,緩慢起身成抱拳禮,放在自己的唇下。
(特別注意:在緩慢站起時,不要一下子放松自己的全身肌肉,要緩慢放松); 12、 如此反復,至少9次,如果加量,則以9的倍數為宜。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tbbhh.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