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鉉的“十樂”養生經
欄目分類:道家養生 發布日期:2016-06-21 瀏覽次數:次
元代醫家鄒鉉對于養生頗有研究,曾著有《壽親養老新書》一書,在書中,他總結了一套“十樂”養生經,值得倡導和借鑒。
讀義理書
我國古代醫家、養生家和一些名流雅士都認為,讀書能健腦益智,陶冶情操, 抗衰防老 ,祛病延年。宋代精于養生之道的文學家歐陽修說:“至哉天下樂,終日在書案。”他把讀書視為晚年養生要道,樂此不疲。所以,多讀書,讀“義理”好書,可以調節身體的血管流動,讓你變得更聰明,心情更快樂,促進身心健康。
學法貼字
宋代詩人陸游說過:“一笑玩筆硯,病體為之輕。”這是說練習書法,筆下生力,墨里增神,有利于防治疾病,強體健身。習練書畫要求凝神靜慮,心正氣平,靈活自如地運用手腕肘臂,既養神修性,調和氣血,調節大腦,又活動兩肢,鍛練全身,是一種特殊的氣功運動,達到臨池養神,活動養形,動靜結合,神形兼養的目的。
澄心靜坐
靜坐可以讓大腦皮質得到充分休息,起到中醫所說的“澄心”、“澄神”的效應。現代科學研究證實,靜坐養生保健可以增強肺功能;提高心肌功能;調整神經系統功能;協調整體機能。實踐表明,靜坐對多種疾病均有良好的防治作用,如神經官能癥、頭痛、失眠、高血壓和冠心病等。還能有效地排除心理障礙,治療現代極易多發的心身性疾病。
益友清談
在朋友之間開展有益的談心活動,有益于人們的身心健康。當前進入老人時代,解除老年人的孤獨心理,增進人們的身心健康,“益友清談”無疑是良策。
小酌半醺
東晉時期的養生專家張湛在《養生要集》中告誡人們:“酒者,能益人,亦能損人。節其分劑而飲之,宣和百脈,消邪卻冷也。若升量轉久,飲之失度,體氣使弱,精神侵昏。宜慎,無失節度。”所以,飲酒應有節制,有益和血行氣,疏通經脈,溫暖百骸,以“小酌半醺”為樂,絕不可貪杯而損害身體健康。
澆花種竹
家庭養花,是一種手腦并用、愉悅身心的園藝勞動。養花有助于興奮大腦神經,可起到調節心態、平衡心理、減輕精神壓力、釋放抑郁的作用;沁人心脾的花香,能增強人體的免疫功能,使大腦細胞得到良好保養。正如老舍先生所說:“有香有色,既須勞動,又長見識,這就是養花的樂趣。”
聽琴玩鶴
“聽琴”當屬音樂養生的范疇。音樂養生,由來已久。《黃帝內經》中就有“脾在聲為歌的”之說;司馬遷在《史記·樂書》中說:“音樂者,所以動蕩血脈,通疏精神,而和正心也。”這些論述說明了音樂對人的心理調節功能。“玩鶴”指養鳥以怡情養性。老年人養鳥、喂鳥、遛鳥是一種享受,尤其住高層的老人,在陽臺或廳堂前養幾只色彩鮮麗的小鳥,對保護老年人的視力大有益處。
焚香煎茶
南宋詩人陸游有詩云:“欲知白日飛升法,盡在焚香聽雨中。”寧神靜氣焚檀香,在舒心而芬芳的氣味熏陶下,靜坐養神,思緒飛揚,有益身心健康。焚香多用檀香,有理氣和胃、解郁止痛之效,并能起到很好的助眠作用。煎茶品茗宜養生,唐代陸羽在《茶經》中總結出七大作用:潤咽喉、消愁悶、益智激文思、平息解郁、通利筋骨、健腦益壽、輕身延年等。茶葉也是一味良藥,《神農本草經》就記載“飲之使人益思,少郁輕身;能利小便,去痰熱,令人少眠,有力、悅志。”邀三五好友,煎茶品茗,既愉悅身心,又有益健康,真乃人生一大享受。
登城觀山
登山既能增強體質,也可呼吸新鮮空氣,欣賞大好河山;磨礪意志,開闊胸懷。當你爬到山頂,你會感受到無比興奮、快樂和滿足。“踏破青山人未老,風景這邊獨好。”讓你感受到歷經艱難達到巔峰后的獨特境界和樂趣。
寓意弈棋
下棋能豐富生活,陶冶情操,鍛煉腦力,使老人思維活躍,從而延緩大腦的衰老,提高神經系統的功能,延年益壽,古人有“善弈者長壽”之說。茶余飯后,兩軍對壘,全神貫注殺上幾盤,不僅能調節情緒,而且猶如氣功的“意守丹田”,對于緩和緊張情緒,益心健身大有好處。同時,下棋也能增進朋友間的友誼。邀朋友至家中來上幾局,在小區公園殺上幾盤,以棋會友,一掃心中寂寞孤獨之感,會覺得心胸舒坦,“樂在棋中”。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tbbhh.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