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養生 道以治身
欄目分類:道家養生 發布日期:2016-06-18 瀏覽次數:次
尊敬的任法融會長、湯偉奇主席、趙耀年主席
尊敬的廣東省政協溫蘭子副主席、陳綠平主任
各位高道大德、各位專家學者、朋友們:
大家好!
剛才任道長的講話,聲如宏鐘,妙語連珠。僅此一端,便可見道教返老還童,道學大有可為。
由中國道教協會和廣東省道教協會主辦,廣東圓玄道觀承辦的道教養生研討會”,經過兩天的研討,即將勝利閉幕。來自不同地區、不同專業的專家學者和道教界朋友,對我國傳統中醫藥學、道教醫學、養生學進行深入的研討,在我的記憶中,這還是第一次。在此,請允許我代表國家宗教局對研討會圓滿成功表示熱烈的祝賀!
正值廣東圓玄道觀”成立十周年。這個道觀,是由著名的愛國愛教的大師、中國共產黨的真誠朋友、原香港道教聯合會主席趙鎮東先生一手創立的,廣東省民宗委和花都區委、區政府一直大力支持,使這個道觀揚名全國,為促進祖國內地和香港道教界的友好交流,為共同致力于建設和諧社會,做出了許多貢獻。剛才參觀了道觀在建的二期工程,看到一片繁榮興旺的景象,令人欣喜。我代表國家宗教局,向廣東圓玄道觀”成立十周年表示衷心的祝賀!
這一段特別有緣親近道教。半月前,五百學者云集南昌,舉行道教思想與中國社會發展進步”研討會。我前往祝賀時說,現在金融海嘯席卷全球,我國也面臨經濟下滑的風險,出手十大經濟措施已迫不及待,市場堅定信心也同樣要緊。勁可鼓不可泄,民無信則不立。信心比黃金和貨幣更重要。道教的研討會雖是坐而論道”,卻也契理契機,有利時局。回頭看看我們的傳統文化、包括道教思想中的哲理和古老智慧,對思考當前世界經濟危機的教訓和應對嚴峻挑戰,也多少能有所啟迪。時隔半月,又見幾百學者、道長云集廣東圓玄道觀,舉辦道教養生研討會”。我因昨天要參加中央經濟工作會,不能來參加開幕式,今天特趕來祝賀閉幕式。
我對道教養生問題知之甚少,讀大家的論文,聽了大家的發言,也談點粗淺的學習體會。
中國的儒釋道三家,都有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抱負和傳統。所謂儒以治國、佛以治心、道以治身”,就認為道家重在治身養生。道教養生文化博大精深,不僅具有綿延數千年的傳統,而且越來越受到廣大人民群眾喜愛。每年我都要去北京地壇的書市,去年我看到,股票投資類書籍前人頭攢動,今年則是養生類圖書取而代之,人氣大增。可見,好多老百姓現在不是忙著去炒股,而是熱心去養生”了。
對于治身”養生”,為什么我們過去不大重視,現在卻普遍比較重視?我以為有三條理由。其一,改革開放三十年,人民的溫飽問題解決了,當然更重視健身養生。我們講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小康之康”,首先包括身體健康。講以人為本”,人本之本”,也要以健康為本。李嵐清同志退下來以后就常說,如果每個人都身心健康,就可以自己不受罪,家庭不受累,節約醫療費,有益全社會。”其二,反面的教訓來得更深刻。法輪功”那么荒唐的東西,為什么曾經迷惑了一些人,就是因為打著健身健心”的幌子施展騙術,由騙”而秘”,由秘”而邪”,由邪”而反”,反人類、反社會。養生這個領域,傳統宗教、傳統文化中有益的東西不能發揚光大,邪惡的東西就要出來以假亂真,兜售其奸。其三,今年中華民族實現了百年夢想,成功舉辦了一屆無與倫比的奧運會。正如何振梁先生所說,這是中國人精神自立的起點。奧運會是一個喜悅時刻,也是一個輕松時刻,中國人從此應如釋重負,卸去‘我不如人’的歷史包袱,真正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中華民族要實現偉大復興,首先要一改東亞病夫”的委瑣形象,卸去我不如人”的歷史包袱,個個體魄強健,人人意氣風發!
可見,治身”與養生”之中,也包含著許多大道理、硬道理。這個道教養生研討會”,開得正當其時。
道教養生之學,以黃老天人合一,氣化宇宙”之說為基礎,認為在天地為陰陽二氣,周流運行不止;在人身為元神精氣,生命存活之本。天地間道氣長存,生生不息,人身中元神精氣亦可鍛煉保養。若保養得道,以至生道合一,則長生可為。故《老君內觀經》云:道不可見,因生而明之;生不可常,用道以守之。若生亡則道廢,道廢則生亡,生道合一,則長生不死,羽化神仙”。這段話,有點玄,但不無道理。人的生老病死雖是自然法則,卻可主動參贊物化,把握自我命運。
正因為如此,歷史上有不少醫學名家同時也是道教學者或者道教信士,其中耳熟能詳的如華佗、葛洪、陶弘景、楊上善、王冰、孫思邈等人。華佗是在傳統醫學各個領域都有很高素養的名醫,他發明的麻沸散”是世界上最早的麻醉藥,他的五禽戲”則是我國歷史上最早的健身體操;葛洪的《肘后備急方》對傷寒、溫病、狂犬病、結核病、天花等的發生和對其病因的認識的深刻,體現了當時一流的醫學水平,他的《抱樸子.內篇》中記載了許多丹藥治病偏方;陶弘景的《肘后一百方》也同樣豐富了丹藥療方。外丹燒煉,客觀上推動了火藥的發明和應用。而丹藥的制作,無疑是開了化學藥物治病的先河;隋朝的太醫伺御楊上善是篤志于道的人,他所作的《黃帝內經太素》至今被中國醫學解列為十大經典名著之一;王冰所作的《注黃帝內經素問》被中醫界列為醫學古籍整理的典范而享有盛譽。道教醫學、道教養生學對我國中醫藥學的發展,有著不可磨滅的功績。當然,其中也有精華與糟粕并存,落霞與孤鶩齊飛。
道醫發展中的另一個特色是道與武的結合。道教的祖師張三豐創造了太極拳。其道理,來自老子、莊子的思想。老子說,柔弱勝剛強”;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剛”,專氣致柔,能如嬰兒乎”?初出生的嬰兒,四肢柔軟,而生命力非常旺盛。現在太極拳已流行于全世界,據說,在日本練太極拳的就有千萬人,這是道教造福人類的一件大好事。
人的基本愿望,是健康;人的普遍期待,是長壽。在這個會的論文集里,任法融道長開宗明義就說,宇宙之間,大千世界,森羅萬象,蕓蕓眾生,其事業取向不一,但有一個共同的追求,是生存,人們在一世中不但追求生存,而且還希望在生存中愉快健康地生活。”《道德經》曰:深根固蒂,長生久視之道。夫生命可貴,健康足惜。故上天有好生之德,下民有長壽之愿;天地人情若合一焉。這次道教養生研討會”,闡發了許多深根固蒂,長生久視之道”,值得大家仔細回味、體會。
祝大家心如止水,行如善水,智者樂水,上善若水。冬去春來,祛除僵硬而充滿活力,延緩衰老而健康長壽!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tbbhh.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