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大師的養生秘訣:修身養性
欄目分類:道家養生 發布日期:2016-06-18 瀏覽次數:次
中國傳統文化中,道家、儒家、佛家三足鼎立。這三家都講養生,但講的深度和廣度不同。從深度來說,道家講養生,著重點在于通過自身修煉,達到長生久視、羽化登仙的人生境界。從廣度來說,道家不僅全面繼承發展了中華傳統諸家的各種養生方法,而且還吸收了外來文化的精華,形成了獨樹一幟的多渠道、多層次的養生保健體系。
說到道家養生,有三位道家大師不得不提,他們就是傳說中歷夏商兩代活767歲不見老態的彭祖、曉夢化蝶高壽的莊子、101歲的藥王孫思邈。彭祖高壽是因為他特別注重食療,他發明的雉羹”是我國典籍中記載最早的名饌,是選用雉雞,加以養生輔料,用文火煮6—8小時做成的,是調養陰陽失調的養生食譜,此外我國養生名菜羊方藏魚”云母羹”也源于彭祖。而彭祖還注重動靜結合鍛煉身體,把長壽氣功作為強身手段,彭祖認為保神是養生的根本,切不可傷神、散神、煩神、敗神。
在人均壽命只有不到30歲的先秦時代,莊子竟然活到了83歲,這不能不說是個高壽的奇跡。莊子為何能如此長壽呢?根據莊子言論:人之養生亦當如是,游于空虛之境,順乎自然之理。”這就是說要保持健康,須清心塞欲,遵循自然法則。莊子十分推崇心境平和、從容自得、處世曠達,認為唯有如此,才能實現長壽。另一位道家養生大師就是藥王”孫思邈了。孫思邈不但在養生理論上有自己的創見,而且通過自己的實踐獲得101歲的高壽。他的養生之道就是修身、養性、淡食、運動、健腦。
道家養生之道在飲食、運動的物質層面養生之外,更注重精神層面的養生。現代科學實驗證明,長期的情緒不良不僅會加速生理的衰老速度,而且還是造成許多疾病的重要原因。道家早就懂得這點,所以把精神養生放到很高的高度上來認識和實踐。
道家認為,修正道的人,行也安然,坐也安然,富也安然,貧也安然;早也香甜,晚也香甜,大魚大肉當然香甜,粗茶淡飯更是香甜;名也不貪,利也不貪,恬淡寡欲,知足賽過長生藥。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tbbhh.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