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述“攝生”本義
欄目分類:道家養生 發布日期:2016-06-18 瀏覽次數:次
千百年來,凡道家得道真人沒有不曉易道、不識醫理的,故有以醫入道、借醫弘道,十道九醫”之說。道醫的代表人物有東漢的張仲景、東晉的葛洪、南朝梁時的陶弘景、唐代的孫思邈等,這些道教醫學家們的著作都是值得我們去認真參學和研讀的。
攝生一詞首現于《道德經·五十章》:蓋聞善攝生者,路行不遇兕虎,入軍不被甲兵”。百度詞條及一些養生學著述對攝”字皆以攝納、吸取”作解,將攝生釋為:保養身體,維持生命。這種錯解不知誤導了多少孜孜學子。人,是一個有機的整體,由精神(陽)和物質(陰)兩部分組成,若只知攝納飲食,吸取營養,而忽略了心之清靜,神之升華,那與畜道眾生又有何異?與行尸走肉又有何別?!再者,《道德經》僅五千余言,可見老子是多么的惜字如金,若攝生”只作如上解,他老人家是斷不會用這個詞的(說笑)。故攝生一詞:攝,應作都攝解(攝的本義是根據號令統一行動);生,應作陰陽解(《素問·生氣通天論》:生之本,本于陰陽”)。故攝生一詞義在告知人們: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素問·上古天真論》)”之要旨就是都攝陰陽。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tbbhh.cn
上一篇:妙用藥食同源之驅寒氣 用生姜
下一篇:孫思邈真人養生四少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