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到人間陽氣升 乍暖還寒慎起居
欄目分類:道家養生 發布日期:2016-06-18 瀏覽次數:次
昨日立春。立春是一年中的第一個 節氣,立”即開始之意,揭開了春天的序幕,表示萬物復蘇的春季的開始。此 刻,嫩如金色軟如絲”的垂柳芽苞,泥土中躍躍欲試的小草,正等待著 春風吹又生”,而律回歲晚冰霜少,春到人間草木知”,形象地反映出立 春時節的自然特色。 隨 著立春的到來,人們明顯地感覺到白天漸長,太陽也暖和多了,氣溫、日照、降水也趨于上 升和增多。人們按舊歷習俗開始迎春”。農諺說得好: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 覺。農事活動由此開始,這時人們也走出門戶踏青尋春,體會那最細微、最神妙的春意。 心境恬淡戒憂郁 春季養生要順應春天陽氣生 發、萬物始生的特點,注意保護陽氣,著眼于一個生”字。按自然界屬性,中 醫五行學說認為,春屬木,與肝相應,肝喜調達,主疏泄,在志為怒,惡抑郁而喜調達。故 在春季精神養生方面,要力戒暴怒,更忌情懷憂郁,做到心胸開闊,樂觀向上,保持恬淡的 好心態。同時要充分利用、珍惜春季大自然發陳”之時,借陽氣上升,萬物萌 生,人體新陳代謝旺盛之機,通過適當的調攝,使春陽之氣得以宣泄,代謝機能得以正常運 行。 乍暖還寒慎起居 春季氣候變化較大,天氣乍 暖還寒,由于人體腠理開始變得疏松,對寒邪的抵抗能力有所減弱,所以,初春時節,特別 是生活在北方地區的人不宜頓去棉服,年老體弱者換裝尤宜謹慎,不可驟減。《千金要方》 主張春時衣著宜下厚上薄”。春天在起居方面,人體氣血亦如自然界一樣,需 舒展暢達,這就要求我們夜臥早起,免冠披發,松緩衣帶,舒展形體,多參加室外活動,克 服倦懶思眠狀態,使自己的精神情志與大自然相適應,力求身心和諧,精力充沛。 少酸多甘調飲食 飲食調養方面要考慮 春季陽氣初生,宜食辛甘發散之品,不宜食酸收之味。《素問•藏氣法時論》說: 肝主春……肝苦急,急食甘以緩之……肝欲散,急食辛以 散之,用辛補之,酸瀉之。”在五臟與五味的關系中,酸味入肝,具收斂之性,不利于 陽氣的生發和肝氣的疏泄,飲食調養要投其臟腑所好,即違其性故苦,遂其性故欲。 欲者,是本臟之神所好也,即補也。苦者是本臟之神所惡也,即瀉也”。明確了這種關 系,就能有目的地選擇一些柔肝養肝、疏肝理氣的草藥和食品,草藥選擇枸杞子、郁金、丹 參、元胡等,食品選擇辛溫發散的大棗、豆豉、蔥、香菜、花生等,可靈活地進行配方選膳 。 加強保健防疫病 春季養生另一方面,就是要 防病保健。特別是初春,天氣由寒轉暖,各種致病的細菌、病毒隨之生長繁殖。溫熱毒邪開 始活動,現代醫學所說的流感、流腦、麻疹、猩紅熱、肺炎也多有發生和流行。為避免春季 疾病的發生,在預防措施中,首先要消滅傳染源;二要常開窗,使室內空氣流通,保持空氣 清新;三要加強鍛煉,提高機體的防御能力。此外,注意個人衛生,加強口鼻保健,可阻斷 溫邪上受首先犯肺”之路。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tbbhh.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