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著名道觀——龍虎山正一觀
欄目分類:武當傳說 發(fā)布日期:2017-07-05 瀏覽次數(shù):次
正一觀坐落在道教稱為三十二福地的江西鷹潭市龍虎山腳下,它座東朝西,背山面水,風水奇特,是道教祖師張道陵當年煉丹得道之地。
據(jù)《龍虎山志》載:漢和帝時張道陵攜弟子王長游淮入鄱陽,登樂平雩子峰,溯信江入貴溪云錦山煉“九天神丹”,丹成而龍虎見,山因以名。真人六十余,餌之而容顏益少,若三十許人。順帝時,真人聞巴蜀人多純厚,易可教化,且多名山;時蜀疹氣危害人體,百姓為病疫災厄所困,于是前往四川。居鶴鳴山,著道書(《老子想爾注》及《正一盟威經錄》),尊奉老子(太上老君),新出正一之道,以二十四治(名山)為傳教點,外以神明符咒,內用醫(yī)藥之術為人治病消災,頗得群眾信向,建立了中國最早的道教組織——五斗米道(凡求醫(yī)、從道者需交五斗信米以備饑荒而得名)。從此,張道陵便成了中國道教的鼻祖,張道陵得道成仙之地龍虎山也就成了中國道教的發(fā)祥地,龍虎山從此便聲名遠揚。
張道陵創(chuàng)立正一盟威之道后,時人稱張道陵為人天之師,于是又稱天師道。張道陵羽化前授印劍符纂于嗣師張衡說:“吾遇太上親傳至道,此文總領三五步罡正一樞要,世世一子紹吾三緒,非吾家宗親子孫不傳。”故此,教主天師世襲制便成了天師道的突出特點。漢獻帝時,曹操征服漢中,在蜀漢以政教合一統(tǒng)治了三十余年的系師張魯順應自然,以印劍符纂授予其子第四代天師張盛,說:“大江之東云錦山,亦名龍虎山,祖師正一元壇在焉。汝可以印劍符纂往住其地,永宣祖教,以傳于世。”張盛遷回龍虎山,修治祖天師元壇故此,每歲三元日登壇傳教,從學千余人,是為龍虎宗。此后天師在龍虎山嗣傳六十三代,香火不絕。宋元以來,道教三山(龍虎山,閣皂山、茅山)符纂統(tǒng)歸龍虎山,三十八代天師張與材敕為正一教主,官居一品,時正一道才正式成立。隨后,世襲天師便由提舉三山符纂升到掌管天下道教事。從此,作為全國天師道的活動中心龍虎山也就成為名副其實的正一道祖庭。
正一觀是正一道祖庭的象征。據(jù)有關資料記載,正一觀的前身是龍虎山祖天師煉丹處。第四代天師張盛自蜀遷居立祠,祀祖天師。到唐代,詩人吳筠有詩云:“道士衣披魚鬣衣,白日忽上青天飛。龍虎山頭好明月,玉殿珠樓空翠微。”由此可想,龍虎山當時的道觀規(guī)模已不一般。南唐保大八年(950)御敕二十一代天師張秉一在此建“天師廟”。宋元?元年(1086)二十八代天師張敦復重建。崇寧四年(1105)《水滸傳》中的神童天師張繼先由于當時醫(yī)治瘟疫有功,得到自稱為教主道君皇帝的宋徽宗的器重,奉敕修建,賜額“演法觀”。元咸淳七年(1271)三十六代天師張宗演重修。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敕四十九代天師張永緒重修,并改額“正一觀”。舊制:正殿五間,祀祖天師和王、趙二真人鎏金銅像。左右兩廡各三間。正殿后玉皇殿五間,東西鐘鼓樓。二年后又敕改建。萬歷七年(1579)遺太監(jiān)楊輝督修。萬歷三十九年五十代天師張國祥復修,時增正門三間,丹房六間,庖?(廚房、浴室)皆具。天啟三年(1623)五十一代天師張顯庸復修,一如舊制。
清朝康熙五十二年(1713)撥帑鉅敕五十四代天師張繼宗重修,改玉皇殿為玉皇樓,余如舊。雍正九年(1731)世宗特賜帑金,明遣大臣重修龍虎山廟宇。復命署理五十六代真人張昭麟?yún)f(xié)理,給秀田以永香火,且嚴禁族家人不得到觀侵損以崇祖祠。凡閱九月告成,其制:正殿五間,重檐丹楹,彤壁覆以碧琉璃瓦。東西周廡各十間,環(huán)以朱欄,元壇殿三間,在東廡中。從祀殿三間,在西廡中。儀門三間,朱扉金鋪銅沓冒。階下鐘鼓二樓,凡殿樓門廡梁棟俱飾彩繪。正門為闕者三,中額曰:“正一觀”。闕門皆朱漆銅沓冒。門外幡桿二。正殿后樓房五間。自闕門至樓前,甬道階級皆甃以巨石。丹房三間,在大殿西。丹房后樓房三間,左右披廂各一,備庖湢。紅門一座,在正殿東北隅。門外有祖天師張道陵的煉丹巖,濯鼎池諸古跡。時觀敕田共三百余畝,永免差徭。嘉慶二十年(1815)五十九代天師張鈺蒙恩,借帑復建,一仍舊制。
道教隨著封建社會的滅亡而走下坡,宮觀建筑便在風雨飄搖中生存。1947年,國民黨的軍隊駐扎在正一觀內,臨走的那天晚上,因馬夫失火,這座千年古觀、中國道教的發(fā)祥地、正一道祖庭、世襲天師及其弟子祀祖闡教的活動中心龍虎山正一觀便化為灰燼,成為歷史的一大
遺憾。
在宗教信仰與旅游開發(fā)的感召下,1994年中國龍虎山第四次道教文化活動周期間,龍虎山風景旅游管理局投資重建了正一觀的院墻。
1996年道教文化節(jié)期間,在當?shù)卣闹匾曄拢韧獾澜讨耸繛檎挥^舉行了盛大的奠基典禮。然而,雖然龍虎山道教協(xié)會以正一道祖庭的名譽向海內外道教界發(fā)去了籌建龍虎山正一觀的《摹捐函》,得到了眾多人士的響應,但是目前資金還是拮據(jù),不能如愿。
道經云:“龍虎山中練大丹,六天魔魅骨毛寒,自從跨鶴歸玄省,道法興隆濟世間。”我們相信不久的將來,正一觀將會以巍峨的雄姿屹立于江南大地上,成為龍虎仙境的一大光點。
來源中國道家養(yǎng)生網 www.tbbhh.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