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明代的各種皇家祭祀全讓道士承包了
欄目分類:玄門講經 發布日期:2017-06-19 瀏覽次數:次
文/李政陽
洪武年間設立的道錄司是明朝專門管理道教的國家機構,又設立神樂觀負責國家祭祀,特別是其中唱禮、奏樂、舞蹈等部分,并管理一些民間祠廟。道教得以此為媒介正式進入國家體系。
神樂觀道士負責國家祭典儀式
朱元璋任用道士全面負責國家各種祭祀活動
神樂觀設立之緣起是明太祖認為道士一心追求清凈自然、超塵脫俗,“多孤處云居棲巖屋樹,是則宜其修也,晨昏息心以去玄覽,宵晝仰觀俯察,以滌宿世之寃愆,措今生之善行”,既然道士專務清虛可以“躡云衢而神游八極,往無不達交無不接”,故用道士為樂舞生并“專備大祀、宗廟、社稷、山川、孔子、及各山陵供祀之用”,全面負責祭典儀式。
神樂觀建立之初設提點及知觀各一名,以從六品的品階隸屬于太常寺,負責教授樂舞生演習道教禮儀和音樂,也常兼任太常寺協律郎等職位。洪武十五年 ( 1383 )五月神樂觀升為正六品衙門,永樂年間增設一名知觀,后于嘉靖三十七年( 1558) 裁撤。
神樂觀道士的宗教活動由此成為國家政治生活的重要內容
神樂觀所主持的各方祀壇如“圜丘、方澤、祈谷、朝日、夕月、星宿、太廟、社稷、先農、孔子等”,壇祀禮儀都同時具有政治和宗教雙重意義。作為政治體制序列中一份子的神樂觀,樂舞生或太常寺官員的宗教身份與政治身份緊密相連,故明皇室時常派遣神樂觀道士誥、祭山川神祇,甚至是代天子致祭泰山,神樂觀道士的宗教活動由此成為國家政治生活的重要內容。
明代神樂觀與正一道關系密切
明太祖整合道教,敕曰: “道凡二等,曰全真,曰正一”,宣告其它小派都需融入這兩大宗才可以獲得朝廷的合法保護,明代道教出現了北全真南正一的區域特點。神樂觀位于江南正一道范圍,主事道官大部分來自于龍虎山、茅山、武當山以及江蘇、安徽等與正一道關系密切之地。
明朝永樂十八年遷都北京時,有300名樂舞生隨駕進北京,以后明代神樂觀常保持有樂舞生600名左右。到嘉靖時樂舞生總人數達2200名。
var flash_vid = m00194ctmoc, flash_title = 明成祖朱棣親手作道教樂譜流傳后世, flash_pic = http://vpic.video.qq.com/4258588718/m00194ctmoc_ori_1.jpg, flash_hits = 1104, showVideoPic = true;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tbbhh.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