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典問祖丨蕭規曹隨本不賴 都是漢武帝鬧的
欄目分類:玄門講經 發布日期:2017-06-19 瀏覽次數:次
文/種方
為什么說都是漢武帝鬧的呢?因為西漢在漢武帝之前,特別是文、景兩位皇帝在位的時候,執政思想乃是以道家為核心的“黃老思想”,而自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后,中國就一直以儒家思想治國了。假如沒有漢武帝,黃老思想延續下去,中國又會怎樣發展呢?
黃老思想治國論:道生法 法作為而人無為
首先需要了解一下所謂的黃老思想。黃老思想是以道家經典以及思想為基礎,產生于戰國的一個學派。這個學派的特殊之處是在治國方面有很多論述,如《黃帝四經》認為,首先“道生法。法者,引得失以繩,而明曲直者也。”法律規范是由大道中產生的,所以其正確性毋庸置疑,而執法者呢,“是非有分,以法斷之。虛靜謹聽,以法為符!ü珶o私。見知不惑,乃知奮起。”也就是說,一切要以法律為準,清靜無為,大公無私,在處理政務的時候,絕不摻雜個人思想和意見。所以黃老思想其實是以道家為主,稍微融合了法家的治國思想,正符合“道常無為而無不為”的道家真諦。
道法自然(資料圖)
以上是從黃老思想出發的所謂“道法”,而根據《老子》對道法關系的最初記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首先“道”之前還有一重“自然”,其次,這里的“法”成了動詞,是遵循、效法的意思。總結說來,道出于自然,而人類的法律法規,則產生于道。所以“道法自然”和“道生法”,看似順序相反,其實上并不矛盾。在這里我們不談天道微妙,主要聊一聊由道而生的法律法規是怎么回事。
漢初靠黃老思想穩定天下
漢代成立之初,執行黃老學派道法思想最成功的例子,莫過于蕭規曹隨。蕭何是隨著劉邦建立漢朝的第一位丞相。建國之初,他就運籌于帷幄之中,決勝于千里之外,功勞很大。建國之后又主持廢除了秦國嚴苛的法令,建立了新的漢律《九章律》,以清靜無為,與民休息為主,具體條文已經失傳了。漢惠帝二年,蕭何去世,曹參繼任相國。
蕭規曹隨(資料圖)
曹參一切制度都遵循蕭何的舊制,選擇那些木訥穩重的人做官員,而不要那些追名求利的人。他自己呢,每天從早到晚只是喝酒。漢惠帝對曹參消極怠工的做法非常不滿,因此當面責備他,曹參回答說:“陛下您認為自己的文治武功,比起漢高祖如何?”漢惠帝回答說:“那自然是大大不如!薄澳敲次液褪捄蜗啾,誰更賢明呢?”惠帝回答:“你大概比不上蕭何!庇谑遣軈⒄f到:“既然咱們兩個都不如前任,那么前任制定好的法令,我們有什么必要去修改呢,只要什么都不做,好好守住成法就好。”雖然曹參只任漢相三年,但典范一立,不僅養成漢朝的寬厚之風,更養足了兩漢氣脈。
蕭規曹隨養足兩漢氣脈
到了后來的漢文帝,更進一步減輕賦稅,廢除刑罰,鼓勵農桑,而他在位的二十三年中,皇家的宮殿、苑囿、車騎、服御,一切用度都沒有增加。據班固《后漢書》記載,漢文帝又一次想要建造一座露臺,于是招工匠進宮計算費用,結果要花費百金,相當于當時十戶中等人家的全部財產,于是漢文帝說:“我繼承了先皇的宮殿,尚且覺得不好意思,哪里還能費這么多錢建造露臺呢”,于是干脆放棄了想法。
文景之治(資料圖)
類似的例子數不勝數,他的繼任者漢景帝也是如此。實際上,只有一個謹守道生法,不以天下為己物的皇帝,才能有如此恭敬謙虛的想法。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后發生了什么
然后,就是漢武帝即位了。他完全廢除了黃老思想的治國理念,“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從他之后,中國歷代政治都在用了“外儒內法”治國理念,這里的“法”,可就不是符合自然規律的“道生法”了,而是純粹的嚴刑峻法。
罷黜百家 獨尊儒術(資料圖)
因此所謂的“黃老思想”,嚴格說來指的是從戰國到西漢初期的一個道家流派,以及它們“道生法”、“虛靜謹聽,以法為符”的治國理念。而由于黃老所指代的黃帝、老子都是道家思想的先驅,因此也有人用“黃老”來指代道家思想、道家人物等等。
如陸游這一首《秋思》:“存神止慮自長年,黃老遺書漢尚傳。妙語雖傳人不省,卻從丹灶覓神仙!币馑急容^簡單直白,就不詳細解釋了。
專欄簡介:
《左傳》有“數典忘祖”之責,后人以史為鑒,可無慎乎?小典故中藏著大天地,“數典問祖”,讓祖先開口說話。
作者簡介:
種方,北京大學哲學系《儒藏》編纂與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專業方向為儒家典籍與思想研究,以經學研究為主。主要項目: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現存元人著作(漢文部分)總目提要》;國家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十一五”規劃《儒藏》工程;國學網、首師大電子文獻研究所聯合北京師范大學易學文化研究院共同開發的《中華易學全書》。
(騰訊道學獨家稿件,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文:種方,騰訊道學專欄作家)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tbbhh.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