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師論道丨“道”與“德”形影不離之關系
欄目分類:玄門講經 發布日期:2017-06-17 瀏覽次數:次
文/任法融
既然“道”是宇宙本體,是整個物質世界,那什么又是“德”?
道是宇宙本體(資料圖 圖源網絡)
古人說:“德者物之所得。”“德”者“得”也,“道”之所賦,萬物得之。由此可知,“德”就是萬物所固有的本質屬性,是道的具體體現。“道”為體,“德”為用。沒有“道”,“德”不會存在;沒有“德”,“道”亦無從顯現。現由以下現代事物作喻。
人們常用的電無色聲可視聽,亦無形象可捉摸,但電的能量是無窮的。通過各種有形的電器驅動后,可以發揮引重致遠的作用。將電喻“道”,將電器比作“德”。電器無電是不會發揮作用的,然則無電器是不會體現電之能量。道與德之關系為體用關系,道為體而德為用,古人云:“德無道不立(無靈魂),道無德不載(無處發揮作用)。”
道與德形影不離,故老子說:“孔德之容,唯道是從。”正指明道德形影不離之關系。由此可見,各位想明道體道,必先修德。而德又如何?具體地講,人類社會發展進步與眾生有益的舉措,都在“德”的范圍內。我民族曰道、儒、釋三大文化體系。
對“德”各有命名,道家稱“德”,儒名“仁”,而釋曰“善”。同時將為人類進步發展有益的業績、做出卓越成就的人,道稱“真人”,儒名“君子”,釋稱“菩薩”。這三大文化體系雖各自命名不同,說法各異,殊途同歸,其最高的思想稱謂是相同的。
孝敬父母(資料圖 圖源網絡)
古圣仙真,佛祖菩薩都是以普度眾生脫離苦海大積功德,為登天之梯凳。因此欲正果成真,位列上品,永享天樂,必先修德,因此,今天在這里,我們申明—點,在座各位欲明道體道,必先修德。
但愿各位在人類社會中,無論選擇哪一種方法,只要是對人類社會有益的舉措都行。希望重積“德”,個個明道,人人成道,正果登真。
(騰訊道學獨家編輯整理,轉載請注明出處。選自梁庫望主編《玉清至正 道宗樓觀——一代大師任法融》一書,西安三秦出版社2015年版,作者任法融,原文為《道與德關系及德的作用》。)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tbbhh.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