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真的起源于張道陵天師嗎
欄目分類:玄門講經 發布日期:2017-06-16 瀏覽次數:次
文/萬景元
道教起源于什么時候?當今學者多認為道教起源于東漢末年祖天師張道陵。也就是說道教的歷史,也就是只有兩千年的時間。不僅學界如此認為,道教人士也沒有人提出異議,相沿成俗,遂以為道教始于東漢末年。
張天師(資料圖 圖源網絡)
果真是這樣的么?
一、潘雨廷的觀點
宗教的概念,是從西方傳來的,而西方學者關于宗教的定義,則是以基督教為主的。我國學者學的也是西方的那套理念,遂以西方基督教之研究模式,套用在道教上。比如說非得給道教找個教主和創始人。于是說始創于張道陵云云。還有就是以西方基督教那樣的一神教作為高級宗教,而以道教、佛教這樣的多神教,稱之為低級宗教。當然關于道教、佛教是否為低級宗教的問題,毋庸多辨,世人自知。但是道教是否起源于張道陵的問題,我覺得還是應該澄清一下。
潘雨廷先生在其《道教史發微》一書中指出:“自漢武帝開通絲綢之路后,西域地區所信仰的佛教即源源而來。東漢初楚王英兼信黃老與浮屠,則黃老道何可不認為是中國的宗教?然自宋代起,漸以張陵的五斗米道作為中國道教的開始,則中國有宗教,已受佛教之影響,在佛教傳入前,中國無宗教,此一觀點,實未合中國的史實。又自明朱元璋起,認定僅須以正一、全真二派當佛教的宗門、教下足以代表一切。則道教教義日隘,先秦的燦爛文化,全部與道教無關,此實未中國歷代學者以儒為主的弊端。且對中國的宗教思想及土生土長的道教,根本未加詳究,乃去仙而僅論道,宜自明清以來,道教日趨式微。今當恢復道教的可貴實質,就在深入認識并體驗人體的究竟,其源必須本諸先秦的仙道云云。”
潘雨廷先生的話,是非常在理。明太祖將道教分為正一、全真,而正一始于東漢張道陵天師,全真則始于金元時期的王重陽祖師。這個其實是外在的行政干預的結果,明太祖未必真的懂道教,但是以帝王之權威,下此詔書,對于道教卻產生了深遠的負面影響。其一是分道教為全真、正一兩派,忽視了其他教派;其二是正一、全真兩派,其最早只能追溯于東漢,并且使教義狹隘。
潘雨廷先生的話,大部分我是贊同的。
他說:“自宋代起,漸以張陵的五斗米道作為中國道教的開始,則中國有宗教,已受佛教之影響,在佛教傳入以前,中國無宗教,此一觀點,實未合中國的史實。”這里我要補充一些資料。其一是中國有宗教,受佛教之影響,在佛教傳入以前,中國無宗教。潘雨廷先生不贊成這個觀點,我也頗為認同。
道法自然(資料圖 圖源網絡)
二、駁《中國道教發展史略》里的觀點
持這個觀點的人是誰?我以前讀過幾本南懷瑾的書,他在《中國道教發展史略》中說:
“當漢明帝時代,佛教已有開始傳入中國的跡象,五岳諸山道士,由于宗教心理的驅使,奮然群起,欲與佛教一較長短;如南岳道士褚善信,西岳道士劉正念,北岳道士桓文度,東岳道士焦德心,嵩岳道士呂惠通,諸山道士費叔才、祁文信等一千三百一十人,上表奏稱與佛教較法之事,見載于佛道論,事非純出虛構。由此可知秦、漢以來的方士,到東漢以后,已經漸有道士之稱,他們隱居在各地名山大澤,修煉仙道,《漢書·司馬相如傳》所謂:‘列仙之儒,居山澤間,其形甚癯。’當時雖然沒有正式建立成為一大宗教,卻因受到外來宗教的刺激,已隱然生起抗拒的運動。”
南懷瑾是當代佛教的一位大居士,對于傳統文化的普及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但是南懷瑾先生的書里面,卻存在許多錯誤的地方,考據不嚴謹,誤解古人意思之類的地方很多。比如上面這段話,其實就是不可靠的。何以故?漢明帝的時候,佛教雖然傳入中國,但是國家方面對于佛教的控制還是很嚴格的,嚴禁漢人出家學佛。并且漢明帝時,佛教是剛剛傳入,影響甚微,根本不值一提。還有就是隱居修仙的人,并非東漢以來才有。而張道陵祖師創立五斗米道,也絕不是受了佛教的影響刺激所致。相反,跟黃巾起義的太平道,反而有一定之關系。而太平道的發展興起,也絕不是受佛教刺激所致,乃我國墨家思想、仙學思想等匯聚而成。南懷瑾的書,雖然有功于傳統文化,但是其誤人也甚多,學者不可不辨也。
三、《云笈七簽》的觀點
潘雨廷先生說:“自宋代起,漸以張陵的五斗米道作為中國道教的開始。”這個觀點或許是佛教提出的。但是道教自己是不承認的。
《云笈七簽·卷三·道教本始部》云:“尋道家經誥,起自三元;從本降跡,成于五德;以三就五,乃成八會,其八會之字,妙氣所成,八角垂芒,凝空云篆。太真按筆,玉妃拂筵;黃金為書,白玉為簡;秘于諸天之上,藏于七寶玄臺,有道即見,無道即隱。蓋是自然天書,非關倉頡所作。”
何為道教?道教者,乃大道之教化。他并不局限于宗教,也不局限于何種形式。并且《云笈七簽》中說:“道家經誥,起自三元。”何為三元?“三元者,第一混洞太無元,第二赤混太無元,第三冥寂玄通元。”三元分別化生天寶君、靈寶君、神寶君。“大洞之跡,別出為化主,治在三清境。其三清境者,玉清、上清、太清是也。亦名三天。其三天者,清微天、禹馀天、大赤天是也。天寶君治在王清境,即清微天也。其氣始青。靈寶君治在上清境,即禹馀天也。其氣元黃。神寶君治在太清境,即大赤天也。其氣玄白。”三清、三天、三境皆由此化生。有道以來,即有道教。道教以道為最高之信仰,大道之教化無時不在,難道在張道陵天師之前,就沒有道教了么?老君八十一化,廣成子、赤松子、老聃,都是老君的化身。
老君(資料圖 圖源網絡)
潘雨廷先生從學術的角度提出,道教應該追溯到先秦和黃帝時期,從世俗學者的緯度來看,我覺得是對的,是一個很大的進步。但是作為道士來說,認為道教起源于張道陵天師肯定是錯的,認為起源于黃帝,也不能說全對。正確的答案,應該是《云笈七簽》說的:“夫道家由肇,起自無先。垂跡應感,生乎妙一。”《靈寶濟度大成金書》序云:“蓋聞太極未分,渾淪未判,已有道焉。夫道也者,生育天地,長養萬物,無極無窮焉。可以文詞而備載者哉?自龍漢開圖,元始說經,皆口口相傳,或隱或現,微妙莫測。”龍漢開圖,元始說法度人的時候,就已經有道教了。說道教是起源于黃帝,元始天尊可不答應!
所以我覺得道士里應該有這樣的共識:一、道家和道教是一起的,道家即是道教,道教即是道家,在古代這兩個詞本身都是可以混用的。二、在跟學者談論的時候,我們可以說道教起源于黃帝,萬不可說道教起源于張道陵,此為方便說法。三、道教實際上是始于三元,龍漢開圖以來就有。
(騰訊道學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文:萬景元,騰訊道學專欄作家。)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tbbhh.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