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星玄璇功
欄目分類:太極八卦 發布日期:2017-07-03 瀏覽次數:次
A、 七星功
法訣云:天中斗,心中斗,敬斗先敬心,敬心還敬斗,星符七返七,數合九還九。敬祝文:至真傳道,太和仙山。居武當而啟教,為文始之正傳,闡玄風于華夏,揚道法于九州,蕩群魔于玄天,禳諸煞于玉臺。德合三元,功傳九真,至玄至妙,至奇至神,三清紫霄,太和一炁,虔心敬祝,玄天至真七元星君。
或坐或站,凝神入氣穴,心息合一,意觀下丹田氣穴內丹球發出金黃色光波,由中脈貫頂,百會洞開,光色射向玄天北極星,北極星變成銀白色光球,光色射向北斗星,一一串起。然后意觀天樞星向百會墜落,經中脈入會陰中,依次觀想天璇、天璣、天權、玉衡、開陽、搖光。諸星由百會經中脈落入尾閭、命門、夾脊、膻中、關元、氣穴中,發出銀白色光色。最后觀想七星經中脈由百會升入空中復位。每觀一星行七次呼吸,后一星入穴時需經前已入穴的部位,即如第三星入穴路線為百會--氣穴--會陰--尾閭--命門,觀想為后星推前星,依次移動。如第五星則為百會--氣穴--會陰--尾閭--命門--夾脊--膻中。七星功以中脈和七個主要穴位為觀想,以膻中為首,遙指北極星,以夾脊為尾,遙指宇宙中心。觀想我就是七元星君。
丹田培元功以鍛煉下丹田為主,則七星功以鍛煉中、下丹田為主,并為第五部功法--黃庭(膻中、夾脊連線的后三分之一處,即胞之上口,心肺之間)育嬰的修習奠定基礎。
B、 玄璇功
當七星功練到觀想內景清晰后,將我與七星相融合,以自然站立起,左手抬起至胸前,與膻中相合,手心斜向
右下,中指斜向右上,右手抬起右側與鼻高,虎口微張,腕微坐,舒掌翹指,松肩墜肘,目視右手外側遠方,腰右轉四十五度,左腳向前邁一步,平落地,腳尖微內扣,按東南西北方向八步一圈(順時針),轉四十九圈,然后右手置膻中前,左手側抬,出右步逆時針轉四十九圈。意觀自身練北極星巡行四天八極,玄風吹拂,有無比巨大的阻力。若健身則觀想玄風吹身透通,將病濁之氣如灰塵般吹得無影無蹤,玄風中蓄含無限能量,將七星(身中斗)由銀白色吹燃成金黃色。發出光色,注意不要有火燃起。
本功法行勁時左手(勞宮)肘(曲池)、左肩(肩井)夾脊、右肩(肩井)、肘、右手(勞宮),亦成七星狀,足走八方,故又稱(七星八卦行功),它與(天罡禹步)有異曲同工之妙,但意境更高,功效更大。
若開始練習有頭暈感,可減少轉圈數,以七圈為一組。以二十一圈、四十九圈為佳,也可以九圈為一組,以二
十七圈、八十一圈為佳。奇數為陽,偶數為陰,轉十八、二十四、三十六、六十四、七十二、一百零八、三百六十亦可。要量力而行,圈數每次要固定一周再變更。
若旋行時意守十二時位,亦可依卦象起止而行。
C、 七星手
或坐或站,全身自然放松,左手抬起立肘置于左太陽穴外上,手心向前上,面向北方,左手大拇指扣中指第二關節外側,食指扣拇指第一關節外側,無名指自然回鉤
,指尖貼于中指第二關節外側,小指自然回鉤,指尖貼于無名指第二關節外側,手心勞宮與北極星精炁相通,右手與左手做(七星手)狀,手心向上置于關元前,勞宮遙對北斗七星。觀想星光由勞宮穴入膻中,歸氣穴丹田。心中默念法訣。行四十九息換手,再行四十九息后雙手重疊左上右下,手心向上,置于關元前,依凝神氣穴法行息一百零八息收功。
D、 二五混真法
在修習七星功之后,意想北斗七星由頭頂百會貫入中脈,前五顆星分別入五臟中,后兩顆星由天目穴分行雙目中,變為左日右月象,同時觀想五臟內五星變為與五臟對應的五色,充滿中丹田(膻中與夾脊連線后三分之一處,即心后背前),合聚成紫色丹球。然后紫色丹球上行泥丸,與日月合聚成多黃色的丹球,沿中脈下行炁穴內。
E、 三一中黃法
三一中黃法是“七星玄璇功”向“黃庭育嬰功”過渡的功法!叭,即上中下三丹田,“一”即涌泉穴,按照“二五混真”之法,意想日月五行在上中下三丹田和涌泉穴合聚成金黃色的丹球。四丹球發出蘊含無比強大的高能量信息,在炁穴內相互交融混化。至于真炁混化什么,這要視修習者的造化了。可以起先觀想,以引導自己的元神。如觀想一顆金丹,也可以是自己的形象,也可以是師父的形象或自己觀修的圣賢大德之象。一旦有象出現,應進行黃庭育嬰功法的修習。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tbbhh.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