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勁的行走路線是怎樣的
欄目分類:太極八卦 發布日期:2017-07-01 瀏覽次數:次
首先要從丹田說起,因為丹田是人體內勁的中心發動機。我們可以用“意”把丹田假設為一個小的陰陽魚,這樣就好理解了。任脈屬于陰,陰魚的眼設在丹田;督脈屬于陽,陽眼就設在命門。當你站樁用意加壓發力時,這時陰陽魚變化就無限放大了。我認為這就是因為陰陽啟動的原理。那又是怎么來放大的呢?這時陰陽變為上下的位置,陰眼下至到涌泉,陽眼上升到百會,這樣人體的陰陽就無限放大了,也就形成一個很大的渾圓體了。
第一條線路是,陰魚眼通過會陰帶著丹田往下順著兩條大腿內則沿少陰經而下,直達兩個涌泉,我們把兩個涌泉設為下丹田,然后再加壓,把你平時練的松沉之勁剎那間入地,這時大地產生反彈之力,這個反彈之力再到了身上就是內勁了。也就是后天之勁。
第二條路線是,通過反彈之勁,經兩腿外側陽明經而上至命門入丹田,經丹田命門的轉換加工,再通過命門帶著陽眼繼續沿督脈上行,通過頸椎直達百會,把百會設為陽魚眼往外,也可設稱上丹田,形成頂天之勢。這就是虛靈頂勁,中定之理。
第三條路線是,上述由第一條路線反彈到丹田的內勁,經丹田和命門轉換加工后,由內放射到帶脈周圍,,這就是所謂帶脈之氣,但要外松內堅,也叫渾圓之氣。
第四條路線是,通過丹田命門轉換加工形成一系列內涵的纏絲,棚勁,聽勁,采勁,拿勁,提勁,回勁,放勁等,由任督并行直達前胸和兩臂,再到手梢,但還要有超過手梢之意,實用時,就產生收縮之內勁了,收縮時略加內涵纏絲之勁,即為粘勁、化勁或拿勁也。但接觸點要接實,先聽后化,根據來力的不同角度去處理,發勁前要必斷其根,對準一點,一氣呵成。
第五條路線是,就是通過反上來的內勁,直達二胯和丹田,命門,形成三位一體,牢不可破。它就是主要樞紐,一有風吹草動,它就有變化,主要是為全身和兩前臂而服務的,特別是兩前臂的纏絲、棚勁、聽勁、采勁、拿勁、提勁、回勁、放勁等等,全靠這三位一體來主宰。
以上所講就是大家常說的整體之勁。大家在練內家拳時,要根據原理慢慢體悟去練。我認為這就是最快方法之一。在練單發勁時可照此方去練。在練拳時要用意不用力,體悟以上各點練成整體之勁,用時要一氣呵成。解說時只能分段去說,練時要去細細體悟。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tbbhh.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