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習簡化太極拳,在步型和手型方面一般易犯哪些毛病?
欄目分類:太極八卦 發(fā)布日期:2017-08-09 瀏覽次數(shù):次
練習時,在步型和手型方面易犯以下毛病:
(1)弓步。
①有不少人極不注意弓步的正確性,這種情況在專業(yè)運動員中也存在。大多數(shù)人的錯誤在雙腳的橫向距離不恰當,或者是沒有橫向距離,或者是距離過寬。弓步?jīng)]有橫向距離,雙腳落在同一條直線上或成交叉,人就站不穩(wěn)。而橫向距離過寬,就成了橫向進步,必然開襠,而且重心后移困難,動作遲重。不同動作、不同高矮的人,弓步的橫向距離應有不同標準,不可墨守“30厘米左右”的一般標準。應因人、因動作要求而異,注意特殊性。 “攬雀尾”式的弓步橫向距離較小,可為一拳寬(約10厘米)左右。因為橫向距離過寬,后移重心作捋或化勁時就會感到困難,易成雙重或失重。 “摟膝拗步”式的橫向距離,約比自身的一腳
掌長的寬度稍寬。因為它是拗步,橫向距離過窄小,支承面也變窄,與上肢動作失去平衡,重心不穩(wěn)。如果橫向距離大了,重心支承面拉寬,則勁力分散,動作散漫。 “野馬分鬃”式是順步動作,上下肢的虛實同在一側(cè),容易一邊倒,重心的支撐面積要適中,靠的勁力才能充分發(fā)揮。這一動作弓步的橫向距離應為自身一腳掌長左右,不可過寬,過寬則易開襠。靠勁時,腿部力量不易發(fā)揮。
②有些人的錯誤在于做弓步時重心前傾,形成弓步過程沒有同時注意松胯落腰,使尾閭始終保持相對的中正不偏。腰部不能松沉塌住,上體勢必前傾,而且不可能做到氣沉丹田、胸寬腹實、氣勢沉穩(wěn)。
(2)虛步。
①后坐不穩(wěn),沒有下沉勁;站高了。
②前腿膝部撐直了;腳掌面繃平,只以腳尖點地,顯得過分緊張,松不了。
③前腳腳掌向外擺,腳跟擰向內(nèi),形態(tài)錯誤。
(3)仆步。
①下仆時出步位置不對,以致步型的雙腳位置關系不對。
②雙胯不松,上體前俯,臀部向后撅起。
③前腳掌緣外翻,或后腳跟離地起踵。
(4)獨立步。
①支承腿沒勁,沒有適當?shù)奈⑶ィ匦倪^高或過低(包括蹬腳時)。重心過高,腿站直了,顯得飄浮無根;重心過低,膝太彎曲,臀部下墜,上體緊張,難得輕靈。
②上體呆板。由于不懂得提膝挑掌這動作仍是以“腰為第一主宰”的技法,未做到提膝的一側(cè),胯放松,腰微微內(nèi)旋,使同一側(cè)的肩略向前順,保持肩胯相合、肘膝相合、手足相合的外三合形態(tài)。
(5)拳。
①握拳時大拇指與其他四指指尖剛剛相接,拳心全空,不成拳形。這是錯誤理解虛握拳(即不用死力捏緊)的含義。
②手腕萎軟乏力,或向內(nèi)或向外拗腕;拳形不正。
(6)掌。未能做到自然舒指展掌。有些人喜歡像舞臺演戲的花旦一樣作蘭花手,又有些人五指撐張如虎爪。
(7)勾。
①五指收屈一起,幾乎成了拳形。
②五指關節(jié)伸直,沒有舒松勁。
③沒有向內(nèi)吊腕,使指尖下垂,形成了鶴嘴。
來源中國道家養(yǎng)生網(wǎng) www.tbbhh.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