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武當的圓弧運動軌跡說
欄目分類:太極八卦 發布日期:2017-06-29 瀏覽次數:次
武當武功以圓弧運動作為其武功動作要求和運行軌跡,這是對“道”運行規律的哲學思想的擴展和延伸。
“道”是萬物之始,萬物之源。萬物由“道”產生,“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天地萬物的演變發展、變化越是伸展,就離“道”越遠,而最后仍然要返回于“道”。我們從“曰道”、“曰大”、“曰逝”、“曰遠”、“曰返”來看,道似乎是在說明世界是一個順進的演變過程。這一過程說明天地萬物由道而生,但最終又仍然要回到它的起點——道。也就是說,道的運行規律是一個圓圈。
有與無、陰與陽的轉化過程所形成的軌跡也是一個圓圈。老子說:“天下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而且“天之道損有余而補不足”(《道德經》七十章)。因此就又形成了一個有無虛盈轉化的圓圈。太極圖也是一個陰陽轉化的圓圈,既然天地萬物和道的關系是一個互相轉化的圓圈,“道”的運動軌跡也是一個圓圈,那么按照“道”的運動軌跡的圓圈運動,就是萬物“生生不息,永不窮殆”的最佳圖式。武當武功要達到養生健身的效果,自然也要選擇這一具有生命力的優化模式,這也正是武當拳功重視圓圈運動的根本原因所在。
基于練拳宗旨和效果和追求,武當拳功各類拳種在排列組合動作及運行軌跡上極重視“圓”“弧”的模型,譬如:八封掌以圓為法,運行軌跡是大圓套小圓,小圓練成無圓,即使是無圓,也是外無圓而內有圓-意念中的圓。無論是走轉趟泥,還是運掌翻飛;無論是起腿、走步、擺足、扣步,還是運用意念練氣,都離不開一個圓(或弧線),故有人稱八卦掌謂圓圈連環掌。
《易經.系辭》上傳中說,“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兇,吉兇生大業”,并指出“生生之謂易。”就是說易是從小到大,從簡單到復雜,從低級到高級的衍生變化,于是得出了一個生衍過程:從低級的胚胎到雙魚形的新生命,從陰陽對稱到八封推演,實質是一幅宇宙發生圖——太極圖。武當拳功的創造者,將太極圖應用于拳技,太極圖也成了太極拳的圖徽。在這個圖徽模型的指導下,使太極拳的運動方式和路線也成為曲線、弧線和圓線。形意拳中有三圓歌訣云:“胸膊要圓氣下沉,脊背要圓是猴形,虎口要圓如三角,三圓齊出是真形。”背圓、胸圓、虎口撐圓是形意拳基本樁式三式的規范要求,說明圓之重要。談到“三扣”、“三抱”、“三月”的弧形現象,更不勝枚舉。
太極、形意、八卦以圓弧為本,不僅表現在外觀形體運動路線和定勢姿態上,也反映在身體運動的特點上。可以說,以腰為軸心的輪動,無一不貫穿著圓、弧的運動。隨著動作的變化形成了“大弧帶小弧”,“大圓套小圓”,或者平圓、立圓、八字圓等各種圓弧運動。有人說形意、太極、八封的身法都是“圈兒”,這是有道理的。
武當武功的各拳種在勁力的蓄放上,也皆與圓弧相關,太極是螺旋抽絲勁,形意拳是旋擰的鉆勁,八卦掌是纏繞勁。這些遒勁使力量渾厚充實是以柔克剛的特殊要求。
從技擊上進攻時旋轉前進,使力量更穩重,而且不易被對方擒抓住,防守中的接觸化解,弧形(或環形、圓形)化力及消卸牽引等都是運用圓、弧的形式進行的,這樣可以使受力面積增大,延長力的作用時間,恰到好處的升華到“四兩撥千斤”的境界。
總之,武當拳功從拳到械,從形到法,均是以圓弧運動軌跡作為基礎而表現的。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tbbhh.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