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必知的幾大清明養生菜
欄目分類:道家養生 發布日期:2016-09-05 瀏覽次數:次
其實除了薺菜,還有很多與清明相關的傳統美食,它們帶著晚春的氣息,也藏著與當地民風民俗相關的情結。
薺菜 聚財好味道
薺菜是陽春三月的應季時蔬,又因其與“聚財”的諧音,而頗受百姓喜愛。關于薺菜,有這樣一種民間傳說,清明節在祭祖的時候,借助祖先的神靈和財氣,人們會將新鮮薺菜洗凈后捆扎成一小束,放入雞蛋、紅棗、風球,再配兩三片生姜,煮上一大鍋,每人吃一碗,既可交發財運,又可防治頭痛頭昏病,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種民間特有的習俗。另外,因“薺”與“吉”諧音,所以,薺菜也有“吉菜”的說法。
薺菜餅
除了先祖說,傳說薺菜還與名醫華佗有關。據傳,華佗有天采藥時偶遇大雨,便在一老者家中避雨。見老者因頭疼痛苦難熬,便采來一把薺菜,囑咐老者用薺菜煮雞蛋吃。老者吃了3個雞蛋后便痊愈了。
與薺菜有關的,還有一段凄美的愛情傳說。相傳在唐末,丞相之女王寶釧拋繡球選婿,繡球拋中乞丐薛平貴,丞相不允,薛平貴與王寶釧私奔長安城南五典坡。婚后適逢西涼國反唐,薛平貴奉命西征。戰亂中,薛平貴被西涼國俘虜,并招為駙馬,王寶釧只身一人守寒窯18載,終于等來有情人。18年中,王寶釧靠挖薺菜充饑艱難度日,挖光了寒窯附近所有的薺菜,“山無棱,天地合,乃敢與君絕”,小小薺菜見證了王薛之戀的艱辛。
據聞,薺菜還因能治百病,對身體很有益處,而稱為“護生草”。現代科學認為,薺菜的營養價值很高,含蛋白質、鈣、磷、鐵、胡蘿卜素,以及多種維生素,還含有黃酮苷、膽堿、乙酰膽堿等,有助于增強機體免疫功能。還能降低血壓、健胃消食,治療胃痙攣、胃潰瘍、痢疾、腸炎等病。也有記載認為,如《名醫別錄》載“主利肝氣,和中”,《日用本草》載“涼肝明目”,《本草綱目》載“明目,益胃”。清明前后食用薺菜在我國已有幾千年歷史了,據《詩經》記載:誰謂荼苦,其甘如薺,說明西周時人們就已經食用薺菜了。
正由于薺菜很易采得且對人體有益,便與歷代貧苦人民和貧窮文士結下了不解之緣,產生了不少名句。杜甫有詩“墻陰老春薺”。北宋范仲淹《薺賦》中寫道:“陶家翁內,腌成碧綠青黃,措入口中,嚼生宮商角徴。”蘇東坡用薺菜、蘿卜和米制成著名的“東坡羹”。南宋陸游晚年對薺菜更是嗜之若命,有詩為證:“惟薺天所賜,青青被陵岡,珍美屏鹽酪,耿介凌雪霜。”
薺菜食用方法很多,可炒,可煮,可燉,可做餡,均鮮嫩可口、風味獨特、色澤誘人。
“農歷三月三,不忘薺菜煮雞蛋”,用薺菜來煮雞蛋是清明節最常用的做法。具體做法其實很簡單:先將新鮮薺菜洗凈后捆扎成一小束,放入雞蛋、紅棗、風球,再配2-3片生姜,可以煮成一大鍋,全家吃。
做法看似很簡單,其實里面大有講究。首先是選薺菜,可以到野外田頭摘更好,如果到超市買就一定要選擇個大、健壯的。其次是雞蛋個數。通常是3的倍數,如6、9、12等。最重要的是燒法。必須在晚上讓小火燉上1小時,把蛋殼敲幾個小裂紋再放入鍋里,第二天早上吃的時候要再煮一下,才能散發出薺菜的香味。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tbbhh.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