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南宗對養生學的貢獻
欄目分類:道家養生 發布日期:2016-06-20 瀏覽次數:次
南宗興起于兩宋時期,是以內丹修煉為主,以雷法行持為輔的道教宗派。放在宏觀道教史的角度來看,南宗以義理精深、修持真實的內丹學,充實、改造南方以符箓為主要形式的傳統道教,體現出宋以后道教發展的主流方向,所以在文化上具有強健的生命力。
南宗是北宋時期浙江天臺張伯端創立,后經石泰、薛道光、陳楠,傳至五祖白玉蟾。經過五祖白玉蟾的弘揚,不僅使其性命之學得到繼承和發展,而且與當時南方流傳甚盛的雷法結合起來,通過組織教區教團予以推廣,使內丹學的發展依托于更規范的宗教組織、傳度形式,從而創建作為一個道教宗派的南宗。元明時期,南宗主要是作為一個丹道文化體系在教內外流傳的,雖然南宗的傳衍不及北宗全真派隆盛,但由于南宗丹道文化的影響廣泛而且深遠,所以自宋末元初以來,教外學者如虞集等人,就以南宗與北宗全真教派對稱,以同出鐘呂而宗分南北,彰顯南宗丹道文化的影響。
南宗以先命后性為其功法大要,以大丹結就而練化真性,《悟真篇》是其代表著作。南宗主張以內丹為修仙的不二法門,以性命雙修為其內煉大旨,務以得丹為修煉起手法則,所以稱為“先命后性”。其法以玄關妙用為鼎爐,以元神元氣為藥物,以真意為火候,通過內煉,使身中真陰真陽凝聚不散,結成大丹,從而使性命相合,達到人體身心慧力完美和諧、長生久視的目的。
當今道教的養生理念和方法最上層的妙術無不與道教南宗丹鼎派的內丹術有關。縱觀當今各類養生法門,幾乎都出于此術,許多輔助的養生法門也都是圍繞著內丹核心之真元之氣的養、煉、化的理論建立起來的。
南宗丹法的養生功能顯著,幾乎所有南宗五祖的壽命都在百歲以上,歷代修煉南宗金丹法的人多會長壽,如南宗五祖的一祖紫陽真人仙壽99歲,二祖石泰壽為137歲,三祖薛道光壽為114歲,四祖陳楠達到160歲以上,五祖白玉蟾為96歲。這些史實都說明道教南宗于養生有著不一般的養生功效。
一、道教南宗養生學的內涵
道教南宗養生學是研究養生活動的一門學科,是在研究人類生命規律、衰老機理的基礎上,闡述促進健康、預防疾病,以達到延年益壽、提高生命質量的理論和方法的學說。道教南宗養生學融合了哲學、醫學、佛學、儒學、道學、武學、物理學、天文學、地理學等多種人文科學、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并包括了現代的預防醫學、康復醫學、保健醫學、運動醫學、醫學心理學、生命工程學及信息論、系統論、控制論等內容,既有完整系統的養生理論和原則,如天人相應與天人合一的生命整體觀,以精、氣、神為基礎的生命本質觀,以運氣與振動為特征生生不息的生命運動觀,以及正邪相搏的發病觀、陰陽平衡的健康觀等,又有整套行之有效的養生方法和技術,如以四時養生、調攝情志、食療睡功、經絡按摩、導引調息、內觀守靜、存神同精、性命雙修等.因此中國道教南宗傳統養生學是具有完整意義的中國古代生命科學,是具有中國自主知識產權的歷史文化寶貴遺產,是中華民族傳統優秀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養生,通常以詞源釋義為保養、養護生命之義。即營衛攝養身心,以期健康長壽。如果深究便可發現,養生的內涵幾乎關系到大文化的所有領域,囊括了優化人類生存環境、善化人類生命質量的一切內容。道教南宗養生可以分為三個層次:一是養形,即對身體的鍛煉養護,營養衛生,亦稱作養身;二是養神,關注的是人類的心理世界和情感世界,亦稱養心;三是養性,即對道德品質、精神世界的修煉與維護,也即孔子所言:仁者壽的范疇。
在今天,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健康、對生命的長久和生活的質量的提高更加重視,主動地保持和促進健康的要求也更加強烈。但人們對如何促進健康,如何合理飲食、調節心理、養成良好生活習慣、尋找最佳運動健身方式卻不是十分明了,現代體育健身的理論和手段離人民大眾的需求及實踐還有距離。實際上,老百姓喜歡接受本民族的健身理論和方法,因為它與我們的母體文化是同構同質的,更易使人們產生共鳴感和親切感。而道教是土生土長的本土宗教,南宗道教養生文化又是根植于中國文化土壤上的奇葩,其養生理論、原則、經驗和方法是最能被中國民眾所接受的。可以毫不夸張地說,道教養生學是可以解決現代人如何保持和促進健康,如何延長壽命的這個讓全社會共同關注的大課題的。
總之,道教南宗養生學是在研究人類生命規律、衰老機理的基礎上,闡述促進健康、預防疾病,以達到延年益壽、提高生命質量的理論和方法的學說。具有完整的理論體系和豐富的實踐經驗。道教南宗養生學是多層次、多側面的交叉學科、邊緣學科,是既有古老傳承又有新的學術生長點的領域寬廣的學科。其深刻的思想和系統的學說有待我們去繼承和發展。
二、道教南宗養生學的主要特點
(一)重視思想道德品質的修養,是南宗養生的前提條件。
道教南宗先賢曾這樣教導養生者,“養生者,不但餌藥餐霞,其在兼于自行。自行周備,雖絕藥餌,足以遐年。德行不克,縱服玉液金丹,未能延壽。”也就是說,道教在修煉養生中常講的要修仙道,必先修人道,人道不修,仙道難成。為了強化養生者的思想道德修養,道教南宗制定了許多清規戒律,如五祖白玉蟾的《道法九要》就做了詳細規定。強調“屏除害人損物之心,克務好生濟人之念。孜孜向善,事事求真。”必須要做到與人為善,積功累德,忠孝友悌,正己化人,諸惡莫作,諸善奉行,救人之急,憫人之孤等。通過這些具體的道教行為規范,凈化社會,凈化人們的心靈,最終就可達到不求壽而壽自延的目的。
(二)重視個人的心理衛生修養,是南宗養生的基礎。
道教南宗主張藥補不如食補,食補不如神補。不言而喻,不好的心境最能使人短命。歡樂就是健康,抑郁就是病魔。大千世界,萬種誘惑,什都想要,就什么也得不到。五祖白玉蟾的《道法九要》中就要求人們“動止端莊,威儀整肅。勿生邪淫妄想,勿游花衢柳陌,勿臨誅戮之場,勿親尸穢之地。清靜身心,遠離惡黨。”心胸開闊、性情直爽、能夠抑喜忍怒、甘于淡泊、清靜無為,具有處世不驚,調適自己心理變化和狀態的自制力和適應力,避免感情上的大起大落,無論在什么樣的情況下,始終保持一個心情平和的良好精神狀態,只有這樣,才能駕馭各種養生之術。否則,養生便不可能收到預期的效果。什么是健康的心理衛生呢?按照孫思邈的要求,那就是:“故善攝生者,常少思、少念、少欲、少事、少語、少笑、少愁、少樂、少喜、少怒、少惡行。此十二少者,養性之都契也。”有一個良好的心理氛圍,盡量避免情緒波動和各種愁緒的干擾,是養生的必要條件。從反面例證來說,怒氣傷肝,哀怨傷心,情緒不穩定是養生的大敵和克星。
(三)性命雙修,先命后性,修煉內丹,是南宗養生的主要方法。
南宗修煉內丹特點是先命后性,首重內藥真炁運用。《悟真篇》詩云:“咽津納氣是人行,有藥方能造化生。鼎內若無真種子,猶將水火煮空鐺。”也就是說南宗的所有修煉皆從內藥起手。《悟真篇》說:“人人自有長生藥……”這個藥的來源就是人身自產,加以自練,可以得仙。又說:“赫赫金丹一日成……”說明煉丹不難。相對而言,內藥的操作運行在心性水平上沒有北宗丹法要求的那么嚴格,于身心和諧見效快,恰如古人所言“功夫容易藥非遙”“得丹只在片晌”。體悟自然天道容易上手,出有入無化虛得妙,滋養五臟,無精神負擔,立竿見影,不累身形,十分方便,所以修行界中身體素質較弱的,從南宗入手頗為合宜。
內丹修煉的關鍵是唯道是從。要遵從并嚴守自然規律、清凈自然,以無為而無不為的基本原則為本,養生常識和修煉技巧為用,加上充分利用自然生命原動力的力量,在人生觀念和精神上的徹底再造,才能達到身心完美和諧,重新組裝機能體系,進而于此自然而然的逆修之中,使得內藥充盈,真機活潑,真元堅固,而獲得健康長壽。
內丹修煉的方法,是利用人體生命元力,是最自然的物質,絕對自然的方法,滋養周身五臟經絡乃及身心,感受生命力中最為活潑最富生機的能量變化,進而掌握精氣神的煉化的方法,從而調整五臟六腑的功能,平衡心態,調和氣血,以及臟腑內部的協調流通,精氣神的存儲、使用和向高級狀態的升華等。這種對內丹的修煉自然、簡易、方便,毫無副作用。故而應用廣泛,可以全方位解決養生方面的諸多實際問題,緩解衰老,并且可以積極化解不少慢性疾病。我們將南宗的養生目的界定為:通過南宗丹道功法的訓練,達到充分利用人體內在的自然生命力,來增加人身的抗病能力,開發相應的慧力,從而達到健康長壽的目的。
另外,道教南宗養生煉氣之法,是一種動靜結合以養護元氣為主的養生之道。南宗認為,人的元氣為生命之源,得元氣則生,失元氣則死,欲保生命之體,就必須養氣。養氣分為服氣和行氣兩個方面。服氣即吸收天地之生氣,具體操作時應該注意:時間以每天清晨為主,以晴天為主,端立或平坐,閉目叩齒,舌抵上顎,津液回咽,吸氣平穩適度有力。行氣的要求是以我之心,行我之氣;適我之體,攻我之疾。實際就是用體力真氣抵抗外部邪穢之侵襲,從而達到氣血兩旺,身體免疫力增強的效果。道教南宗服氣、行氣早已成為氣功修煉的基本要領,同時也被醫學界所推廣,用于治療很多慢性頑固性疾病。如養生治病的呼吸行氣的南宗“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九字訣和“呵、呼、咽、吹、噓、唏”六宇訣即是最好的例證。
(四)注重運動鍛煉和內丹修煉元素的結合,是南宗養生的原則之一。
適度地進行運動鍛煉,是道教南宗養生學中的重要內容。但和一般運動學所不同的是:南宗養生學強調在運動中增加一些內丹修煉的元素,使運動能達到化生先天真氣的作用。讓有氧運動與內丹術結合,適當調整一些運動的方式,經常可以在有氧活動中進行氣脈打通,有效進行精氣神的管理,并建立相關的概念體系。譬如在爬山活動中,一方面加強了內部氣血運行,如果此時配合全身性的呼吸,放松,沉肩墜肘,等效果非常好。
生命在于運動,這是古今中外所有養生學所重視的,為此,道教的修煉者發明了武當拳、太極拳、形意拳、太極劍、八段錦等等,而道教南宗則首推無極導引、金剛功和長壽功。當然,鍛煉的方式很多,打拳舞劍、長跑短跑、散步淡心、跳舞做操等。人們可以根據身體的承受能力選擇其中的若干項作為鍛煉的基本方式。鍛煉身體切記要做到持之以恒、堅持不懈,不要一暴十寒,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只有堅持不斷才能收到強身健體的理想效果。這是益壽延年、養生強身的治本之道。
在現代生活中各種簡單易行的鍛煉活動只要引入南宗修煉內丹的思想,就能讓廣大人民體味到中華養生保健的精深博大,讓人類在舉手投足之間,就能夠起到煉化功效,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方式,這是南宗入世的一大功德。
(五)養成良好的飲食生活習慣、搞好膳食營養平衡,是南宗養生的重要途徑。
道教南宗認為,百病從口人。所以應該葷素搭配,以素食為主。現代科學證明,高蛋白、高熱量、高脂肪、高糖分的食物菜肴有害于人的身體健康,會引發多種疾病。至于煙酒,對人的身心健康危害更大。所以,我們謹遵“三皈五戒”的教義,忌食葷腥煙酒,忌食蔥蒜辛辣之味。“廚膳勿使脯肉豐盈,常令素食為佳”,米面雜糧、蔬菜果瓜,粗纖維食品既利于消化,又營養豐富,這就是素食能夠長壽的秘訣。同時,主張一日三餐不能吃得過飽,不要吃夜餐,先饑而食,先渴而飲,如果飲食不加節制,久則“傷神損壽”。道教中著名的壽星彭祖曾說:“茍能節宣其宜適,抑揚其通塞者,可以增壽。一日之忌者暮無飽食,一月之忌者暮無大醉”,他還告誡說:“夜飽損一日之壽,夜醉損一月之壽”。這些都是養生注意養成良好飲食習慣的至理名言。
道教南宗宗壇玉蟾宮的素食就有很好的養生效果。
(六)服食藥物,是南宗養生的輔助手段。
道教南宗服食藥物養生的概念包括三方面的內容:
1、運用藥物治病。
養生的目的是祛病,祛病才能延年。那種認為養生不需重視疾病的防治的觀點是片面的、錯誤的。當然,現代社會的防病治病所需用的藥物,絕不同于以往的砂鉛汞石,診治疾病、服食藥物,必須要到醫院求醫問藥,只有真正的做到防病治病同養生鍛煉的有機結合,祛病延年、延緩衰老、健康長壽才能夠真正地成為可能。
2、運用藥物輔助養生。
在修煉內丹時,可采用一些補藥,來激發人體功能,同時將其納入積極的煉化過程中。使得內藥外藥互動而解決真氣對五臟六腑的精氣神管理。不是吃了藥就算完事,而是在藥力發揮作用之中,通過練功來煉化內藥促進成丹,促使先后天轉換達到內煉的效果。外藥引動內藥,使用熱性滋補作用的的中草藥來激發內藥的產生,與此同時在內藥發動的時機,學習內丹的煉制和精氣神煉化,就非常容易。并將其直接和我們的恬淡精神冥合一體。這對老年人,和一些身體虛弱的年輕人都是非常實用的。因為人們往往拘泥于古代修行家所追求的那種“守靜篤,致虛極”的要求,往往長期修煉不得要領。用一些藥物,則可以即時體悟到生命的真機動靜變化,加以適當的煉化,當下取得修真悟真的良好效果。外藥舒緩內藥的不穩定性,使用一些涼性藥物,來疏導減緩內氣的失控影響,這對于許多內氣過度充足者和青年人非常必要。有些人入定困難,我們設計的一些藥物可以使其身心泰定,無須長期訓練,便可以當下和諧自在。
3、運用藥制補品幫助養生
道教南宗還在長期養生實踐中,運用添加藥物的養生食品、飲品幫助養生。如五祖白玉蟾秘傳的“蟾宮玉液”酒,就對于養生、治病有明顯效果,流傳至現在。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tbbhh.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