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蒂養生、長生久視——其真諦是“健康長壽,而且智慧長壽”
欄目分類:道家養生 發布日期:2016-06-18 瀏覽次數:次
語云:人生苦短,性命可貴;理想縈繞,豈可蹉跎;長生久視之生命境界,即身心健康長壽,而且感觀敏捷,靈智異常,不衰之生命力十分旺盛之境界,它具有一定的超時空養生的意義。
基于此,本文將集中談談全元養生,根蒂養生,虛凈養生”三個切要問題的修悟。
一、全元養生修悟
養生,應是人們身軀總體系統的和諧修悟概念,而絕對不能是時下健康”之所謂偏頗鍛煉理念:如生命在于運動”理念,即引出許多只重形體四肢的外在運 動”理念;如跑出健康”(有的人則不免于腰腿疼痛而至殘)、走出健康”(有的帶著計步器,日行兩萬里,則消耗有余而補養迷茫),笑出健康”(有的組織搞笑俱樂部”,而不知人為地搞喜笑活動過喜傷心”之弊,卻置之度外了),拳出健康”(有的練太極拳,只重一招一式的外形架式,結果練了一輩子,仍然大腹便便,舉步滯重),……等。這,較之于全元養生之智慧修悟,則別有一番天地,效應、境界。
現在,僅以《黃帝內經•上古天真論》為指導理論,說明幾許:
法于陰陽,和于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勞作;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
這是先賢們修持健康長壽,而且智慧長壽”的四條修煉原理,它是實證的、精辟的、完美的;其所提次序,在生命攝養過程中亦絕對不能錯亂。我以為法于陰陽,和于術數”(效法自然界陰陽動靜、剛柔、逆順、明暗、收放等變化規律,調和益壽益智的主要修身養性方法,如無極、渾元、太極、四象五形、八卦等導引、吐納、虛凈等方法),是第一修煉原則,這一原則可以調攝下述三個原則:如吃得不合適、睡得不好、工作勞累過度、心煩意亂、腿腳不靈、病疾纏身等等現象,均可通過法于陰陽,和術于數”的精要方法,調理至正常的健康狀態!!!
這四條度百歲乃去”,即長生久視”的原理,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必須協同體修,不可或缺;層次分明,內涵分明,不可模糊;整體健身效應,絕對顯著,不必疑慮。為了便于記憶這四條養生原理”的明晰內容、含義、層次順序,現以數理方程式揭示如下:
全元養生原理=陰陽術數修煉方法+飲食有節+起居有常+不妄勞作
全元養生精髓=神形俱修、身心俱旺(形與神俱”)
全元養生效應=益壽、益智的長命百歲者(度百歲乃去”)
據此修持理論、精髓、效應,我們尚可就人體軀體結構,提出長生久視,即長命百歲的實踐修悟內容、效應、要求進行把握:
全元養生實修內涵= 大腦靈敏 + 五臟健康 + 手足輕靈
↓ ↓ ↓
全元養生實修方法= 虛靜自然 + 五臟運化不止,調息 + 鍛煉腰腿
(如虛極靜篤” (如五行生克運化, (如走無極圈,
寂然不動” 任督二脈運化, 修煉腰腿,關節等)
離目養神”等) 特別是調息-胎息運化)
全元養生實修總則= 內煉一口氣 + 外煉筋骨皮肉
總之,全元養生的修煉總綱是:生命在于運靜之間,尤其是靜修。而不必執著于生命在運動”之運動”——一種偏頗的外形肢體運動”!
二、根蒂養生修悟
在上述全元養生的益壽益智的四大修煉原理、方法”修悟之下,尚需進一步體悟牽牛要牽牛鼻子”、大道至簡”的修煉原理、方法;法于陰陽,和于數術”,即是其實修要訣:如上述方程式中所述的多種神形俱旺的修持方法;而這些方法之中,僅止數、十、百、千種”之多(就各家各派養生修煉方法而言),但其中最本原、本始,最基礎的功法是什么呢?卻常常被一些人,特別是一些時尚健康”專家忽視了,實在值得反思。
先賢們對此,卻有訣竅修悟、貢獻:
凡事,要把握本原。孔子曰:君子務本,本主而道生”。
本原,是什么意思呢?老子曰:深根蒂固,長生久視之道”。
根蒂(深根蒂固),又何意思呢?老子依然有獨特的論述:玄牝之門(深深地調息于下丹田這一門徑),是謂天地之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若有若無地調息,不可勤勞過疾)。”
調息之法頗多,其中以胎息為最要玄訣”。唐•孫思邈壽高101歲,在《枕中方•行氣》中說:行氣可以治百病,可以去瘟疫,可以禁蛇獸(鎮禁毒蛇猛獸,軀使蛇獸遠離,不得侵害),可以止瘡血(于瘡血處調息,可以止痛消炎),可以居水中(水中調息,可游泳自如),可以辟饑渴(如語云:氣飽不思食;或為辟谷”之謂),可以延年命,其大要者,胎息而已。”
什么叫胎息?如何修持胎息呢?其論述亦頗多,現引兩段文字,作簡要說明:
圣人久煉胎息者,常納于丹田,故微微出入定(微微調吐納于下丹田:不息而息,息而不息,若有若無!),自身安而得長生。長生者,乃神氣相合,與道同真也。”(《劉海蟾胎息訣》);
夫練胎息者,煉氣定心也。……氣若不定,禪亦空也;氣若定,則色身無病,禪道雙安。……古人云:氣定心定,氣凝心靜、是大道之要,又名還丹。道人無諸掛念,日日如斯,則名真定禪觀,故三世賢圣,修行皆在此訣,故名禪定雙修也。”(《達摩禪師胎息訣》)。
三、虛凈人生修悟
由上可知,我們健康長壽,而且智慧長壽”的修持層次當是:
全元養生 其中修煉之要訣 根蒂養生(主要是胎息養生”) 清靜虛無虛凈人生(實質是靈性人生、智慧長壽)。
人為萬物之靈”(《書•秦誓》);中華智慧養生的必然主旨,應是如此。就這一理念而言,它超越了人們常有的形體鍛煉的感性認知,而反映了與大小宇宙密切相系的內在修持的靈智頓現的理性認知;這種靈智頓現,常被視為一種閃光的靈性、靈感;在生活中、工作中、健康長壽中,它必然是一種超越時空的創見性的智商,如人們在寫詩、繪畫、書法、工藝以及在科研中的靈性、靈感、涵養及其作用等,即不可小視。
絕佇靈素(絕佇:極端地虛靜、不動;靈素:靈慧素質),少回清真(純真的靈性、靈感。)”(唐•司空圖《詩品•形容》)。——這是唐代杰出的詩歌評述家司空圖在論述寫詩時必有的心靈素質準備:保持超常的虛靜,不妄動,以培養靈素”的萌發;那么瞬間就能產生純真的靈感(即少回清真”)。推之,如書畫、工藝、科研、健康長壽素質等,亦何嘗不需要培育自我虛靜、靈素,而去達于至真、至善、至美”之境界?
何謂靈?……追攝先天之謂靈(追攝:追求涵養),夬決后天這謂靈(夬決:guai jue,斷絕),調和性情、外圓內方之謂靈,被褐懷玉,心死神活之謂靈(被褐:pi he,粗衣淡食;懷玉:心清玉潔;心死:妄心枯死),……不欺不瞞之謂靈,常應常靜之謂靈(常應:經常順應時代正氣。)”(清•哲學家•全真教龍門派傳人,養生家劉一明《神室八寶•靈》)。——劉一明在這里對人生之虛靜、靈素的涵養,作了方方面的論述:先后天上、心志情懷上、對人處事上、衣著飲食上、時代風尚上等等的分析,即是。
這一課題,元•張三豐從調息方面著眼,更有其特殊論述:凝神調息,調息凝神,這八個字,就是修道的下手工夫。……心止于臍下曰凝神,氣歸于臍下曰調息;神息相依。……三番兩次,澄之又澄(排除雜念不已,別有一片清明潔凈天地);忽然神息相忘,神息融合,不覺恍然陽生(一陽來復”,元氣、腎氣充盈),而人如醉矣。”——這一論述,是從修煉調息入手而達到神息兩忘”(也可理解為忘形、忘相、忘我”即三忘”),而達到一陽來復”(此時,最當虛凈”),以進入人如醉矣”之玄之又玄”、萬物并作”境界。
虛凈”、靈素”的修持,是智慧養生者的峰極、寶貴境界,先賢們,如釋迦牟尼之曠世絕倫的修持,令人景仰不已。
他走進森林,坐在一棵菩提樹下。……不得離此座,太子在心中這樣發誓。……太子心中豁然開朗。他清醒地感到生死之狀已沒有區別:一切束縛都已消失,一切障礙沒有了;他的心靈和生命與天同化,向整個宇宙擴展開去。他悟得清醒無誤——緣起性空。”(《釋迦牟尼傳》[日著]第31頁)——此段文字、大約四層意思:發誓禪坐;坐至一切俱亡;生命與宇宙同體、同化;大智頓現:緣起性空”。真可謂,字字是禪,逐一修悟,不可疏忽毫厘。
綜觀上述,健康者、智慧長壽”,下手工夫,不過虛凈”而已;諸家根蒂修持如此,何需妄求”:
為仙為佛與為儒,三教單傳一個虛。亙古亙今超越者,悉由虛里做工夫。學仙虛靜為丹旨,學佛潛虛禪而已;扣予學圣事如何?虛中無我明天理(虛凈中忘我,可神曉天地事理);道體虛空妙莫窮(道、虛、同義、同體),乾坤虛運氣圓融(地天交泰、水火既濟循環運行不已);陰陽造化虛推蕩,人若潛虛盡變通。”(元• 道學家李道純《中和集•煉虛歌》)。——三教單傳一個虛”(儒釋道三家,均主張修持虛”,實質是虛凈”虛靈”等等而已)。中華智慧養生文化,何止三家重視虛”修,諸家百家何嘗不如此,而重視這虛”、虛空”、虛靜”乃至虛凈”、虛靈”之境界呢?
深感修持之義,平常而超常。順手寫幾句順口溜,與讀者共勉:
長生久視根蒂間,虛空靜凈靈智見;綿綿不斷恍惚修,陰陽造化玄中玄;
國事家事自身事,昨日今日復明日;但愿人長虛”,千里共嬋娟。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tbbhh.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