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養生功睡眠養生幾種方法
欄目分類:道家養生 發布日期:2016-08-21 瀏覽次數:次
(一)睡子午覺 傳統養生認為要想睡得好,必須要有良好的睡眠習慣,使睡眠模式符合一天之中晝夜晨昏變化。《類修要訣.養生要訣》總結為“春夏宜早起,秋冬人晏眠,晏忌日出后,早忌雞鳴前。”每天于子時、午時入睡,已達頤養生息目的。傳統醫學養生認為子午之時是陰陽交接之時,這時體內氣血陰陽極不平衡,必欲靜臥,以候氣夏。在晚上0點至4點,集體器官功能將至最低;中午12點至1點人體交感神經最疲勞的時間,所以子午睡眠質量效率最好,符號養生道理有防病保健意義。
(二)睡眠方位 指睡覺時頭腳的朝向。古代養生十分重視,認為睡眠的方位與健康緊密相關,并根據天人相應、五行相生,對寢臥方向提出過幾種不同主張。
按季節方向 《千金要方.道林養性》“凡人臥,春夏向東,秋冬向西”,認為初夏屬陽,頭宜朝東臥;秋冬屬陰,頭宜朝西臥,以符合“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原則。
避免頭朝北方 古代養生基本上持相同看法,睡覺時不宜朝北方,北方屬水主寒,頭朝北睡會有陰寒之氣直傷人體元陽,損害腦部。《千金要方.道林養性》“頭勿北臥,及墻北亦勿安床”。
(三)睡眠姿勢 傳統養生認為睡眠以右側臥姿勢最好。《續博物志》說“臥不欲左肋”,右側臥使心臟在胸腔中受壓最小,利于減輕心臟負荷,使心輸出量增多,同時,肝處于最低位,肝藏血最多,加強對事物消化和營養物質代謝。《養老恒言》“如食后必欲臥,宜右側以舒脾氣。”飯后宜右側臥,此時胃及十二指腸出口均在下方,利于胃腸內容物消化和排空。
(四)睡眠的環境 以安靜為宜,神經衰弱之人切勿選在喧鬧地區居住。其次要選擇敝光環境,《姥姥恒言》認為“就寢即滅燈,目不外眩,則神守其舍。”黑暗對人睡眠有促進作用。最后要保證空氣流通,以免穢氣滯留臥室中影響人體健康。
(五)睡具講究 床 軟硬適中的床,可保證脊椎維持正常生理曲線,使肌肉放松,利于消除疲勞。其次高度適度,以略高于就寢者膝蓋水平為佳,太高容易造成緊張感,太低了又怕濕氣導致關節炎。床以寬大為佳,《服虔通俗文》“八尺曰床,故床必寬大。”這樣人們不宜從床上跌落。
枕頭 《顯道經》指出“枕高肝縮,枕下肺寒。”枕過高影響肝脈疏泄,枕過低則影響肺氣宣降。枕頭高度是否適宜關系人體健康。《老老恒言》“高下尺寸,令側臥恰與肩平,即仰臥亦覺安舒。”即枕頭高度要側身睡眠時與肩齊平,保證仰臥時也覺得舒服位置。
被褥 作為御寒器具之一,宜輕、軟、保暖性好。內充物可以是棉花、絲綿、羽絨等。《老老恒言》“被宜里面俱柚,毋用緞與錦,以其柔軟不及也”強調被褥內充物柔軟性。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tbbhh.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