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山五龍宮
欄目分類:武當傳說 發布日期:2017-07-07 瀏覽次數:次
道教宮觀。在遼寧省鞍山市東南十公里的千山中部五龍谷內。清代乾隆三年(1738)道士彭復興創建,后經嘉靖、道光、咸豐年間和1927年多次重修及擴建,始具規模。整座建筑由正殿、前殿、配殿、鐘樓、玉皇閣、大仙堂等組成;內有正殿、前殿、書屋、左右配殿和鐘樓,正殿三間,游龍透脊,梁棟施面,門懸“北極玄天”匾額,中奉真武、藥王、邱祖、靈官神像,前殿之中奉塑慈航道人、龍女、善財等八尊泥塑彩繪道教神像,殿右有--巨石,長約10米,前高后低,半掩地下,形如飽食之后正在反芻的一頭臥牛,故而人稱“臥牛石”,“臥牛”右側緊貼“牛腹”處有一半月形的水井,名“月牙井”,井水甘甜,四季不涸,為千山古井之冠,書屋五間,為宮內較大的建筑:外圍以五米高的石墻,遠望似一座孤城拔地而起,獨具風格。大仙堂和玉皇閣建在宮后山峰之上,建筑小巧,結構玲瓏,掩映于石林綠樹之間,宛若空中仙閣。宮外五座峰巒從南、西、北三方蜿蜒而來,至一孤峰前突然收攏,酷似五條蒼龍翩翩起舞,形成五龍戲珠之勝。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tbbhh.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