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宮觀廟宇的屬性
欄目分類:道家法事 發布日期:2017-06-28 瀏覽次數:次
道教宮觀廟宇有兩種不同屬性區別:一種是子孫廟,一種是十方常住。子孫廟收徒弟代代世襲相傳。,不論該廟規模多么大,只能稱小廟而不能稱常住,更不得懸掛鐘板,日常作務以鐘板為號令,就得改成半十方性,就得留單接眾安排十方道友以相應的職務。懸掛鐘板的子孫廟是升了格的廟宇,稱為子孫常住。十方常住也稱十方叢林,有傳戒特權而不得私收徒弟。這種宮觀性質是屬于全國道教徒公有的,地不分東西南北,派不分正一全真,凡是滿發大領的道教徒人人有享受掛單居住的權利,同時人人都有保護的義務。十方叢林皆備有全國三山五岳各宗各派的字派”,凡常住掛單道友,號房、客堂可按簿查對法派留單轉執事。
凡是十方常住,在常住附近都設有方便小廟或房舍,如北京白云觀的外茶房,山東濟寧州常清觀的青霞洞,河南南陽玄妙觀的莊房,陜西八仙庵的油房,摟觀臺的巡田庵,湖北武昌長春觀的安家灣莊房等等,這些地方是為了有些道友經典生疏,回常住掛單背經不熟順,暫時有個熟習經典的吃住所在。臨時暫住,在道教的術語中叫做借單”。這些地方的設置也是給鄉間或外縣道友來省城辦事一個吃住方便地方。
解放前國內的子孫常住如:干山無量觀、山東云蒙山白云巖、河南中岳廟、陜西龍門洞、四川青城山天師洞、武當山紫霄宮、杭州玉皇山福星觀、天臺山桐柏宮等等。
解放前國內的十方常住如:沈陽太清宮、山東長清觀、北京白云觀、河南玄妙觀、陜西八仙宮、樓臺觀、張良廟、四川二仙庵、湖北長春觀、江蘇常州玄妙觀上海白云觀、寧波佑圣觀等等。
解放前道友們有一種普遍看法:哪省的十方常住興旺、規范嚴,哪省的道風就較好。道友中的這種認識,說明十方常住規范對道友的影響是非常之大的。
宗教恢復后,特別是90年代以來,道教宮觀則演變為五種廟宇,即十方叢林”、子孫廟”、家廟”、老板廟”、和承包廟”。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tbbhh.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