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十方常住執事體制及管理方法
欄目分類:道家法事 發布日期:2017-06-28 瀏覽次數:次
十方常住也叫十方叢林。道教廟宇的大門通常叫作山門”,叢林”之義•是比作茂密山林的意思。深山老林往往有修真霞子隱居其中,常住也往往不乏高人逸士和光其中。深山老林萬物叢生,十方常住道眾會萃。故常住有叢林之稱。
十方常住日常作務和舉止行動都有節制規矩,是陶溶品性、學習道教規法威儀的場所,所以邱祖主張道人要住庵,即住常住”。常住這一名稱,在金、元時代的道士著述中,是經常看到的。常住有一套系統的管理體制和管理方法,這種體制和方法是建立在民主和大公無私基礎之上的,十方叢林所以幾百年沿襲不敗,根源就在這里。加之監院、都管這些負責人的選任,一般都是品行端方,戒守嚴禁之士(當然也有不稱職的),一受道眾委托,多能兢兢業業,唯恐在自己任職期間把常住事務搞壞,貽罵道眾,巴不得任職期滿,光榮退職,很少有戀棧之徒”。這種自覺讓賢,甘居人下的風尚,也是管好常住不致毀敗的原因之一。還有一種韜光晦跡之士,平日象昏昏噩噩,絲毫不露出大智大勇跡象,一到普請大眾,監院、執事無法解決之事,問道眾要辦法時,他能臨難不懼,一往任之,待困境度過,太平無事,他則毫不矜恃,兩袖清風,他方云游,永不會眩耀自己的功德。這種事例在全國十方常住史上也是有過的。
上邊談了人事關系,下邊談十方常住執事體制:
常住執事,監院以下,概括為三都五主十八頭”客寮庫賬經典堂號等執事,也有根據常住不同情況專設執事名稱的,這僅是少數的小不同而已。三都”是:都管、都講、都廚。五主”是:堂主、殿主、‘經主、化主、靜主。十八頭”是:庫頭、莊頭、堂頭、鐘頭、鼓頭、門頭、茶頭、水頭、火頭、飯頭、菜頭、倉頭、磨頭、碾頭、園頭、圊頭、槽頭、凈頭等。
客、寮、庫、賬、經、典(點)、堂、號,叫做八大執事”。這在全國各常住都是通同的。客,是客堂,是常住中一個大寮口,客堂中的執事人員叫知客”,知客平常三個五個不等,知客人員也分先后秩序,最先的叫頭單知客,其次為二單、三單……,原來的頭單知客,或轉別的職務,或起單走了,原來的二單就成了頭單。在無總理人選時,頭單知客實際上擔負著總理職責。總理”通常都住客堂,既協著監院、都管總理事務,也是眾知客的首領。寮,是寮房,也是一個大寮口,寮房的執事人員叫巡寮”,平常也是三個五個不等,也有頭單二單秩序。在無巡照或糾察的人選時,頭單巡寮,實際擔負著眾巡寮的首領責任。巡照或糾察,通常住在寮房,是寮房首領。各大常住一般是設巡照不設糾察,設糾察不設巡照,在傳戒時,巡照糾察齊設。庫.是庫房,負責人稱為庫頭,事務忙時可贈一名副手,名貼庫。賬,是賬房,執事名稱就叫賬房”。一般只設一人,有的常住設內賬房和外賬房兩名。其分工,相當于現在的會計和出納。經,是經堂,經堂執事稱經師,經師首領是高功。若設經主時經主也住經堂內。典,是典造(有的常住稱點座),典造是大廚房的首領,大廚房是常住重要寮口,是遭眾司命,最為辛苦,所以常住規矩給典造以保單”、保香”的特權。大廚房也是常住最大寮口,飯頭、菜頭、大小火頭、水頭,貼案、雜務等都是大廚房的執事。堂,是十方堂,有的常住叫云水堂。北京白云觀舊社會設十方堂、云水堂兩堂口,單日掛單道友送云水堂,雙日掛單道友送十方堂。十方堂或云水堂執事稱作堂主。號,是號房,是掛單道友初審地方,號房也稱迎賓,執事稱作號房或迎賓。
都管、總理、巡照、糾察、客寮統稱為首領執事”,其凡需施行內拜客的,統稱果茶執事”。也有把客寮庫賬稱作內四寮;經典堂號稱作外四寮的。除上述執事外,還有些雜役執事,繞稱為散單執事。如:夜巡、灑掃、鈍板、巡田、巡山、老人堂主、官木匠、官裁縫、副殿主、行堂、待者、知隨、小典造、買辦,莊稼院子有場頭,武昌長春觀有高功經等。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tbbhh.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