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通讀道藏第一人 劉師培著《讀道藏記》
欄目分類:玄門講經 發布日期:2017-06-20 瀏覽次數:次
近代誦讀道藏第一人
近代第一位自稱通讀道藏的人是劉師培先生。
劉師培(1884年-1919年),字申叔,號左盦(庵),江蘇儀征人。劉貴曾之子、劉文淇曾孫。著有《左盦集》八卷、《左盦外集》二十卷、《左盦詩錄》四卷、《詞錄》一卷,及論經學(以小學、左傳學為主)、史學(開創近代中國學術史體)、文學(主張“六朝文”,維護揚州學派駢文之文統)專著七十四種,收入民國二十三年(1934)寧武南氏刊本《劉申叔先生遺書》。他的《中國中古文學史講義》《經學教科書》等作品被一些高等院校列為專業教學參考書,影響廣泛。
劉師培先生像(資料圖:圖源網絡)
1910年11月,劉師培在北京白云觀京師圖書館籌備處閱讀《道藏》,撰成《讀道藏記》,發表在1911年的《國粹學報》第75-77、79期“通論”。其中涉及道經37部,據所刊載的最后一篇《黃帝太乙八門入式訣》篇末有“未完”兩字,由于《國粹學報》停刊,未能續載,并非全本。現在所見的包括一篇自序與37篇筆記。
國粹學報(資料圖:圖源網絡)
《讀道藏記》特點
《讀道藏記》極少涉及道經的內容,基本未做思想教義上的解讀。劉先生所記雖大多是道教中最重要的經典,但關注的都是一些瑣碎奇怪的小問題,大部分筆記篇章極短,或記錄版本形態、考釋版本源流,或進行文字考據,疏解注釋。
《讀道藏記》序言
自序:
西晉以前,道書篇目,略見《抱樸子·遐覽篇》,次則甄鸞《笑道論》,頗事甄引,均屬漢魏六朝古籍。晚近所存,什無二三,即《崇文總目·中興書目》所著錄,亦復十亡其六。今之《道藏》,刊于明正德間,經箓符圖,半屬晚出,然地志傳記,旁逮醫藥占卜之書,采錄轉眾,匪惟諸子家言已也。故乾嘉諸儒,搜集舊籍,恒資彼藏,顧或錄副未刊,致鮮傳本,迄于咸同之際,南藏毀于兵,北藏雖存,覽者逾勘,士弗悅學,斯其征矣。予以庚戌孟冬旅居北京白云觀,乃啟閱全藏,日盡數十冊,每畢一書,輒志其序跋,撮其要旨,若鮮別刊,則囑仆人迻錄,略事考訂。惟均隨筆記錄,未足為定稿,茲先差揀若干條,錄成一帙,以公同好之士云。庚戌孟冬劉師培記。
《讀道藏記》篇章摘錄:
上清大洞真經玉訣音義
藏字號四
《上清大洞玉訣音義》
元始上真眾仙記
騰字號三
《元始上真眾仙記》一卷,次行題“葛洪枕中書”五字。中志各仙官位號及治所,即今所傳《枕中記》也。據嘉定《赤城志》三十三引《夷齊治天臺》,稱“眾真記”。又,《上清眾經諸真圣秘》卷第五,詮錄此書,書名與此同。自《說郛》所采,僅稱“枕中記”。明人所刊,均沿其名,而此書之舊題遂淪也。
三茅真君加封事典
致字號二至致字號三
《三茅真君加封事典》
金蓮正宗記
致字號四至致字號八
《金蓮正宗記》五卷,題“林間羽客樗櫟道人編”。前有平水長春壺天《序》,作于元代辛丑。《記》即全真派各師之《傳》,由東華帝君至清靜散人,計十四人。較劉志玄所撰《金蓮正宗仙緣像傳》,僅省《混元老子傳》;文較之《像傳》,約詳三倍。長春一《傳》,足校《西游記》同異。《傳》各有《贊》,亦均真實可觀云。
谷神賦
果字號第十
《谷神賦》一卷,題“天水逸人大信注”。《注》于每句之下,舍各系七絕一詩外,別無士詞。據《崇文總目》及《通志》,均有“《谷神賦》一卷,趙大信撰”,即此篇也。或彼目“賦”下捝“注”字。
元始上真眾仙記
海字號一
元始真君眾仙記
漢武帝內傳
海字號四
《漢武帝內傳》
《讀道藏記》現收在《讀書隨筆(外五種)》,萬仕國點校,揚州:廣陵書社,2013.12,頁105—145。
(本文已獲道教學術研究TaoismStudy微信公眾號獨家授權轉載,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tbbhh.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