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經領你進道門 禮法拜師看緣分
欄目分類:玄門講經 發布日期:2017-06-20 瀏覽次數:次
文/盛克琦
無師指導 如何學道?
學道非常重視師傳,以得到師父的口訣為究竟、為皈依。然而作為生活在當代社會的人們,往往沒有去四處訪師的條件,那么怎樣才能學道呢?這個問題,或許是很多學道者心中迷惑的問題。
道家有“三寶”,那就是“道、經、師”,所以“師”寶,僅是三寶中的其一,尚有“道、經”二寶。因此,沒有條件獲得“師寶”者,完全可以先創造“道、經”二寶,尤其“經”寶,不可輕視之。
“經寶” 學道之門重要環節
經,就是歷代流傳下來的丹經道書,所以先廣泛閱讀丹經,令自己首先持有“經寶”,再去尋覓“師寶”,以至而得“道寶”。讀書明理,是學道之門最重要的一個環節。為什么呢?經,就是路徑,是前輩學道者所走過的路,我們沿著這條路,同樣可以重復前輩的歷程,獲得前輩的成就。所以,我們必須去廣泛閱讀丹經道書。
廣閱經書 學道重要環節(資料圖:圖源網絡)
以經印訣 以訣印經
另外,我們遇到了一個“師”,怎么判斷該“師”是“真師”,還是“偽師”呢?這就需要自己閱讀過的丹經道書知識了。丹經道書,就是判斷“真師”和“偽師”的“試金石”。沒有“試金石”,去訪師,可以嗎?能保證訪到的“師”是“真師”嗎?——這就是“以經印訣(判斷師之真偽),以訣印經(尋覓經中真義)”。
丹書閱讀三步驟
閱讀丹經道書,可以說是自學修道的一個很好的途徑。但是,丹經道書非常眾多,甚至有些道書互相之間似乎存在矛盾的感覺,怎樣判斷和汲取丹經中的營養呢?
我想,首先閱讀丹經,最初應該專一,先一門深入,之后再廣泛閱讀。
其次,閱讀一本丹經,最初的態度應該“先承認”,用“認同”的目光去閱讀該本丹經,這就是汲取該書的營養(現代很多人讀書,先用“批判”的眼光看書、看人、看事,先入為主,能看到可以吸取的“營養”嗎?恐怕看到的都是所謂的“糟粕”。既然都是“糟粕”,豈有不是“身入寶山空手回”的道理?)。
讀經書首先要有認同的態度(資料圖:圖源網絡)
之后,再閱讀該書,就要“次否定”,用“批判”的目光去審視該書,這就是發現該書的弊端或不足。
再之,就是要再用“再否定”,用“批判”的目光將前面所批判的內容再“否定”掉,這也就是“沙中淘金”。
這三個步序,要求自己在閱讀丹經中不斷的自己跟自己“辯論”,在“辯論”中不斷提高自己。那么,在廣泛閱讀三、四年丹經后,自己一定大大的提高了自己的學識和判斷能力。至于這之后的“訪師”,自然“試金石”在手了,到眼立分明。
如果尋找到了與自己有緣分的“師父”,就要按照禮法拜師,執禮于門下。此時,徒對師,尊重有加,一片誠心,奉道能行。師對徒,責任在肩,一片愛心,口訣可說。如此,傳口訣之師,鄭重其事;聞口訣之徒,肅穆躬聽。是為師、徒兩得益處。否則,說者敷衍、聽者漫漫,是為兩無益處,空費口舌時間。
希望諸位網絡博友,放下貪求之心,躁動之欲,非禮之言,傲慢之態,安安靜靜,坦坦然然,讀書明理,再圖大事。(編輯:趙青)
(騰訊道學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作者:盛克琦。)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tbbhh.cn